APP下载

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2019-12-30朱永木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

朱永木

【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76例进行用氧治疗早产儿, 根据吸氧浓度分为甲组(吸氧浓度≤29%, 35例)和乙组(吸氧浓度≥30%, 31例)。两组早产儿均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吸氧时间及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甲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5.71%低于乙组的80.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优于乙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为(87.4±1.3)%低于乙组的(93.2±1.5)%, 吸氧时间为(7.2±0.6)d短于乙组的(12.1±0.4)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应减少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 尽可能保持低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氧方案。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吸氧浓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3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发生多与高浓度吸氧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均有在保温箱内过度吸氧史。此外, 母体是否贫血以及有多个胎儿也会对早产儿视网膜产生影响。根据作者收集的临床资料证实, 在我国二胎政策实施以后, 新生儿有所增多,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长以及部分产妇年龄的增加, 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发率有所增加[1]。早产儿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吸氧治疗方式, 但根据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证实, 吸氧浓度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直接关系, 吸氧时间越长、浓度越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越严重[2]。为了给早产儿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选取

76例早产儿采用不同的用氧浓度进行对照分析, 具体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76例

进行用氧治疗早产儿, 根据吸氧浓度分为甲组(吸氧浓度≤29%, 35例)和乙组(吸氧浓度≥30%, 31例)。甲组早产儿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出生胎龄(31.9±2.1)周;出生体重<4000 g。乙组早产儿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出生胎龄(31.5±1.9)周;出生体重<4000 g。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参与本次调查的早产儿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经本院伦理委员会一致认同。

1. 2 方法

1. 2. 1 吸氧方法 甲组吸氧浓度≤29%, 乙组吸氧浓度≥30%。同时检测两组早产儿的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 还要做好保暖工作, 尽可能进行全母乳喂养, 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 如有突发问题和疾病应进行对症治疗和处理。以早产儿治疗用氧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为判断依据, 以患儿实际病情作为根据, 对其实施改良后的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或者是鼻导管吸氧, 起始氧流量为0.5~

1 L/min, 吸氧15 min后根据早产儿氧饱和度对氧流量进行调整。全部早产儿动脉血氧分压均应保持在5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待到其病情稳定后应逐步的控制吸氧浓度, 直至停氧为止。

1. 2. 2 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 在早产儿出生4~6周时应根据其视网膜病变分级程度及病情实际情况进行复查并设定随访时间, 对于Ⅰ期病变患儿应每2周进行复查1次, 直至病情完全消失;对于Ⅱ期病变患儿应每周进行复查1次, 直至病情完全消失;对于Ⅲ期及Ⅲ期以上患儿应进行及时诊治。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吸氧时间及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视网膜病变判定标准:Ⅰ期:眼底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及后极部存在血管区, 此中间形成白色分界线1条, 且平坦, 能够看到血管分支顺沿此线呈现为异常“连拱状”;Ⅱ期:其分界线相对变宽且增高, 并表现为“嵴样隆起”;Ⅲ期:持续累及到5 h之内或是间断性累及到8 h时存在“阈值病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及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比较 甲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5.71%(16/35), 其中Ⅰ期9例、Ⅱ期6例、Ⅲ期及Ⅲ期以上1例;乙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80.65%(25/31), 其中Ⅰ期14例、Ⅱ期为5例、Ⅲ期及Ⅲ期以上6例;甲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于乙组, 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优于乙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吸氧时间比较 甲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为(87.4±1.3)%低于乙組的(93.2±1.5)%, 吸氧时间为(7.2±0.6)d短于乙组的(12.1±0.4)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97、38.5030, P=0.0000、0.0000<0.05)。

3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发生于孕妇妊娠时间<36周, 患儿出生体重较低, 一般<4000 g, 吸氧时间比较长的新生早产儿, 此类患儿出现了未血管化的视网膜收缩以及纤维血管瘤增生等情况, 并逐步的引发牵拉性视网膜病变、脱离, 最终导致失明[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以往也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或Terry综合征。根据本病有关资料证实, 本病是因未完全血管化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增殖、血管收缩而引发。正常情况下, 视网膜血管在胎儿36周左右开始发育并成熟, 可达到鼻侧边缘, 在胎儿40周左右可达到颞侧缘, 如果在此阶段暴露在高浓度氧之下, 可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 并引发血管闭塞等情况[4]。临床上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活动期以及纤维膜形成期, 活动期又分为5个阶段[5]:①血管改变阶段, 此阶段为病变早期阶段, 动静脉均有扩张迂曲, 可与视网膜周边血管末梢见到如毛刷状的毛细血管;②视网膜病变阶段, 此阶段病情逐渐发展, 可出现玻璃体混浊, 眼底较前朦胧, 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 多数位于赤道部附近, 也可见于赤道部之前或赤道部之后, 赤道附近视网膜隆起, 常伴有视网膜出血;③早期增生阶段, 此阶段隆起的视网膜处出现血管条索, 可发展到玻璃体内, 引起小范围的视网膜脱落;④中度增生阶段, 此阶段视网膜脱离范围达到视网膜50%以上;⑤极度增生阶段, 此阶段视网膜全部脱落, 严重者可见玻璃腔内大量积血。

为了给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 甲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于乙组, 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优于乙组, 血氧饱和度低于乙组, 吸氧时间短于乙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 用氧浓度越高, 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导致此病变的因素和患儿血管未发育成熟有直接关系, 而且此类患儿对于氧气的敏感程度较高, 在高浓度氧的治疗下, 可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或收缩, 并引发和视网膜缺氧有关的病变[6]。随着吸氧浓度越来越高, 视网膜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增加, Ⅲ期及Ⅲ期以上的发病率也就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 吸氧的浓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关系密切, 此结论和有关学者的结论相符[6]。除此以外, 相关研究学者指出, 吸氧时间越长, 氧分压波动及氧浓度均有改变, 因此相对出现缺氧的几率就越高, 由缺氧而引发的氧化代谢产物形成也就过快, 可见吸氧浓度和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損伤相关组织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控制用氧程度, 尽可能的缩短用氧时间[7]。

综上所述, 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应减少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 尽可能保持低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氧方案。

参考文献

[1] 赖晓宁, 杜华玉, 廖文凤.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母体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23):111-113.

[2] 戴芸.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对临床筛查的指导意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0):52.

[3] 宋琳玲. 早产儿低浓度长期吸氧对视网膜的影响. 人人健康, 2016(16):82.

[4] 侯林静, 黄帅, 王双连.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 17(6):399-402.

[5] 童林利. 新生儿眼底疾病筛查结果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8):187-190.

[6] 李秋平, 张国明.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3, 28(23):1835-1836.

[7] 苏艳兰, 陈均, 欧小燕.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吉林医学, 2016, 37(6):1347-1349.

[收稿日期:2019-04-24]

猜你喜欢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防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网络建设及其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