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留学生管理做法与优化

2019-12-30汪琛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三全育人

汪琛

【摘 要】 文章以西北某外语类高校为例,分析了来华留学生基本情况和特征,叙述了对来华留学生管理的主要做法:设立留学生辅导员,搭建留学生育人平台,“全员”协作优化学风,“全过程”管理日常及交往活动,“全方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并且提出优化高校留学生管理的建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坚持文化融合与独立并重,趋同管理中求同存异;强调“以人为本”,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留学生辅导员;文化认同;三全育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项目、进行投资,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培养对中国国情及社会文化熟悉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方面情况了解的国际人才重要性日渐凸显。高校重视培养知华、爱华的国际青年,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经济等发展的同时,还能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其意义深远。

一、来华留学生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2018年共有492,185名来华留学生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1]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北地区一所外语类院校,从1979年开始进行外国留学生教育,开设汉语和与中国文学、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相关的课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目前招收的来华留学生区别于其他中国高校学生的两大特点是:第一,学生类型复杂;第二,学生国籍多流动性大。留学生有语言生、交换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类型,学生上课课时、参加校园活动等需求有较大差别。同时,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又带来不同的文化背景,据统计约有超过30个国家的留学生,而其中每年近60%的学生处于流动状态。

与中国大学生类似,留学生群体中也有“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同中国学生一样遭遇人际关系、个人情感、思想观念等各类问题的困扰;自律性较差的留学生还会经常因为对中国社会法律缺乏了解、道德素质低下、思想观念错误等问题,而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的情况”。[2]

二、来华留学生管理的主要做法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及宗教背景的留学生初来到中国学习时,在接触中国社会、人文风俗初期,会产生各种文化的难以适应的情况,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适应和调节,才能慢慢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于与本国语言、文化、制度、习俗等方面相差甚远,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更有甚者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评价和形象。[3]留学生来华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学业的成败,而且也影响着他们对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留学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因此在留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有帮助留学生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对中国的语言、社交及娱乐方式、社会文化及习俗逐渐适应和掌握,才能降低其在华学习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从而让留学生对新的环境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针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结合“三全育人”指导思想,西安外国语大学在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也在强化担当,不断探索实践,设立留学生辅导员,搭建留学生育人平台。

1、设立留学生辅导员

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面对国际化市场,适应跨国性需要,求同存异,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10 年9 月,教育部在其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来华留学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学人员管理工作队伍”。[4]

西安外国语大学对来华留学生设有专职留学生辅导员,留学生辅导员工作有着辅导员工作的共性,同样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留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同样也是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同时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文化的冲突,语言的障碍,使学生来华生活学习变得困难,而在理解国家法律,学校政策及规章制度方面,同样容易诱发矛盾.因此,留学生辅导员又有着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留学生辅导员作为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日常育人工作中在帮助留学生熟悉中国校园、融入中国学生、适应中国社会的同时,又要在与留学生交流中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推动不同国家文化之前的交流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繁荣。留学生辅导员也因此成为促进留学生亲近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一大助力。

2、“全员”协作优化学风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来华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部分留学生来华学习是出于蒙混过关,想要轻松获得文凭,因此上课散漫、出勤率较低,平时来往仅限于自己本国的留学生,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留学生日常管理。[5]因此在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对留学生的学习教育,帮助他们明确来华留学的目标,良好的社会文化适应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更能全面提高学生在华生活质量。

西安外国语大学在留学生教学中采用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分小班教学,每班配有班长和班主任,班主任由任教的专职教师担任,同时又将学生根据类别分类由辅导员管理。在优化学风,帮助明确学习目标方面,实现全员参与,由书记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协同配合的方式,督促学生正视自身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一方面教学,另一方面又擔任着各个班级的管理者,与各个辅导员一同帮助学生在华成长。留学生辅导员虽然没有担任教学任务,但是必须认识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实现的。在工作中可以帮助留学生通过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加强和应用汉语学习,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练习汉语,比如与学生的互动中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在能够基本交流的前提下更多的将汉语作为沟通语言,提高留学生实际应用汉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过程”管理日常及交往活动

除了语言学习,留学生还应加强与中国学生、其他国籍学生的社会交往,积极建立在华社交圈,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全过程”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初到走进社会的各个阶段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在入学之初会接受详细的入学指导,由学院书记、院长、教授及各个管理人员进行分主题培训,包括签证及保险注意事项,选课及换班须知,中国法制法规培训,参加学校活动及社会活动注意事项等。留学生辅导员在指导跨文化交流方面积极建立“一对一”、“一对多”谈心谈话制度,同时利用高年级留学生资源对低年级学生及新生进行帮助,注重留学生在华学习的心理健康。

为帮助留学生在华交往,西安外国语大学为其在华社会活动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例如建立国际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让中外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帮助留学生融入校园活动;推荐留学生到企业、政府等参观实习,帮助了解中国国情;从留学生的在校学习到在社会上的交往活动多元化进行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和融合工作。

4、“全方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全方位”的留学生育人平台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 通过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扩大留学生在华社会圈,加强知华、爱华教育,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沙龙和讲座,向学生展现当代中国面貌,传递中国好声音。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应主题活动,如中秋赏月赛诗会、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变更;带领留学生不但深入中国校园,而且同时走向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帮助留学生积极应对跨文化适应的过程,逐步实现跨文化融合,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及“一带一路”建设活动中,帮助留学生成为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公民,并且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

三、留学生育人管理优化方法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引导

在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融合知华、爱华教育的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为留学生服务的意识,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还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6]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特殊关注、专门辅导。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让留学生投入到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中。

2、坚持文化融合与独立并重,趋同管理中求同存异

在对留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尊重留学生文化差异性,了解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使各国留学生与老师、同学,乃至学校、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开放、包容、多元文化交流空间,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对留学生进行趋同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文化语言不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不同等,在工作中更要细心、耐心,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在生活管理上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在同时也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得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强调“以人为本”,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由于留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需要,更要求高校留学生辅导员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学会换位思考,以尊重、理解、关心的态度,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对留学生进行管理。从平时点滴关爱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高校在国际化背景下对来华留学生加以培养,要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式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认同感,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备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助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融合,弘扬中华文化,培养知华、爱华的留学生,传播中国好声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2019-04-12 )[2019-07-1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林岚.以跨文化适应视角浅析高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J].北京教育: 高教,2018(04)38-40.

[3] 李霞,李广辉.“人学”视野中区域化教师教育发展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

[4] 张欢,文铭,孟浩.高校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的跨文化冲突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02)80-83+104.

[5] 巫群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下的留學生五位一体育人平台创建研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9(03)66-68.

[6] 鲁婷婷.基于跨文化调和的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策略探究[J].智库时代,2019(16)83+85.

【作者简介】

汪 琛(1991—)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辅导员.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三全育人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