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2019-12-30张琴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构建

张琴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与思想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与思想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立协同育人体系是前提;建立配套制度,促进两支队伍工作中协作共商是基础;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是关键;整体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建强配齐队伍生成内部动力是保障。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教育强则国家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提供方向路径。构建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对于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产生系统论1+1≥2的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长期以来,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工作上缺乏沟通、认可、支持、合作、在工作中“单兵作战”,在育人上陷入“孤岛化”的局面。因此,构建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对于两支队伍在工作中既各自履行工作职责,又能相互衔接,配合和合作,产生系统论的1+1≥2的效果。协同育人机制就是指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实现所期望的育人目标,所追求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中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运行方式和有效调节方式的总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促进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心、同向、同行,合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有利于建强配齐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上好思政课关键课程;有效衔接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社会实践,增强育人效果;两支队伍融合发展,有利于整体推进辅导员队伍和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协同育人体系是前提

协同育人体系是指协同育人系统的框架,包括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它是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机制相适应,机制对体系有反作用,机制的有序运行能够促进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协同育人体系形成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整体性即全方位系统规划,用系统、全面的视角,审视系统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顶层设计就是推进高校的管理、教育、服务、科研体制的改革,实现“四维一体”总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頂层设计的基本遵循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这三次会议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四个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指明了方向。“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要求顶层设计内容的统筹性和时间进程的系统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要求目标指向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4]是贯穿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是顶层设计落实的中心环节。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抓好顶层设计的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5]马克思主义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旗帜,也是我国高校“鲜亮的底色”。学校党委要把从严管理与科学治理结合起来,从严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资源利用的效用,杜绝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科学治理要求党委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上科学设计,既要兼顾未来的发展,又要立足现实的条件,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划,我国各高校间发展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各学校所具有的资源和办学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校发展定位上要清晰和科学,立足现有学校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现实条件下科学运行教学活动。同时,注重避免两支队伍工作的疏离,在设计上侧重于统一领导,系统规划,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不只涉及到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还包括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协同人事处、科研处、统战宣传部、组织部、后勤服务集团等。在系统规划过程中,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育人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在运行上要突出有关部门的独立性,相互配合衔接性,保证系统运行高效。同时,各部门落实工作与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只有至上而下的单向运行,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需求,实行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的双向互动。协同育人体系的有效运转,除了党委的统一领导,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对话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和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由于工作职责的界限,所负责的工作只是育人的一部分,不能了解全程的概况和实现的效果。通过对话交流平台,一方面促进相互尊重、相互认同;另一方面共同研讨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重点、难点、疑点,全面掌握青年学生的信息,更好有效解决教育面对的实际问题,提高党委统一领导下效率和有关部门相互协作能力。

二、建立制度、相互配套、促进两支队伍工作中协作共商是基础

两支队伍协作共商是指在工作中的对话、协商、合作、评价过程,在客观上需要依靠制度保障。制度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性规定,具有显性的特点,对制度所指向的主体做出约束,而为其指明行为方向。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是建立机制的基础,机制的运行离不开匹配的制度保障。制度的制定要从整体上研究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运行特点和作用方式,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科学设计,在责任上明确界限,各项制度要互相配合和互相协调,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环环紧扣,配合设施。以教师为指向的主要包括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培养培训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协同保障制度等,以学生为指向主要包括入党推优制度、评奖评优制度、课程考核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在形式上是约束,规范,在内在机理运行上是激励和促进辅导员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内在潜力的挖掘,满足学生的成长期待和对思政教师知识供给的有效性,在功能上产生协同效应。制度建立后要对其进行评估,一方面从理论上和经验上进行评估是否可行有效,一方面从具体运行中检验操作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有效的坚持,对于不当的及时修改,制度需要不断的修改以至完善。

完善的制度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从根本上弥补了两支队伍在工作分工后彼此分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要有效协同两支队伍、两条路径,使两支队伍相互借鉴、互为支撑、协同用力。” [6]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思想的具体实施,是全员育人的内部协同,在育人场域上一个课堂,一个课外;育人内容上一个理论,一个实践;在育人过程作用一个强调内化、一个强调外化,两支队伍在育人上具有时间上的连续、空间场域上的互补、育人目标的一致。两支队伍协同育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工作优势、有效衔接育人工作。

完善制度为两支队伍协同合作提供现实依据,能有效激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优势互鉴、协作共商、团结合作的队伍协同育人格局。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生的头脑里搞建设、思想中输入新内容,完成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人格塑造的任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指路子”,“扣扣子”。思想理论课教师育人重在“理”的灌输,以学理、政理、道理形式输入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政治素质、道德水平。辅导员在细微处着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情”,对发生的“事”、关键“时”、特定“势”,积极作为,有所作为,达到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两支队伍互鉴互进,把“理”与“情”相融通,课堂与课外相内嵌,增进“知识”认知、增强“情感”认同、实现自觉“奉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创新育人模式、搭建桥梁、拓展协同育人平台是关键

协同育人平台是发挥两支队伍育人主体性、形成育人合力的环境和条件。搭建桥梁、拓展平台就是为协同育人创设环境和条件。创新育人模式、搭建辅导员与思想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平台,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创新育人模式,重在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建立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合作育人课堂,包括合作教学、共同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 “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8]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9]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办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具有重要作用。融合两支队伍各自优势,集中集体智慧、遵照“八个统一”教学要求,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不断改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是协同两支队伍的新尝试,就是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由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理论教学活动,辅导员辅助,“小班讨论”就是将大班分成若干小班,大约二、三十人,由辅导员担任小班教师,并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理论大课与小班研讨的课程比例一般在3:1,上3次理论课开展一次小班讨论。“大班授课,主要由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负责,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协同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汇聚两支队伍的育人智慧,紧扣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小班研讨主题。主讲教师、辅导员分别担任小班教师,负责小班研讨和日常管理。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互动式教学探索的新成果,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作教学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8]可以通过选聘、试讲、培训、督导等环节,遴选出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充实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讲思想理论大课,协同思想理论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实践育人活动内涵,有效衔接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参与实践育人,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环节契合度不高,实践教学内容随意化、碎片化,组织形式化,主题不够鲜明,甚至是同课堂讲授脱节,没有形成课堂讲授、课后实践同频共振的整体合力。两支队伍通过合作,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从有效衔接课堂讲授、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连续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互补性,设计出教育形式多样和丰富的活动。例如,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特色教育活动等。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防止“走过场,赚眼球”,在社会调研、参观考察、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中深入把握思政课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切准“真”问题,聚集“大”问题,回应“新”问题,同化“老”问题,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

搭建網络育人新平台,拓宽协同育人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需求,集中育人力量占领网络育人重要阵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0]聚焦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代焦点,加强网络舆论正面引导,学生注意力在哪里,就要深入到那里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1]首先,运用网络技术,打造有吸引力的慕课,“翻转课堂”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随时利用碎片时间登陆手机客服端学习,利用在线功能将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线答疑,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答案。教师通过网络发布话题,吸引学生,增强学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激烈的讨论,产生思想碰撞,不断引导认知的提升。其次,建立有影响力的专题教育网络平台,例如,学习强国,红色教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分享,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讨论,通过线上线下解答学生的疑惑,疏导心理困惑。最后,建立网上服务社区,完善服务育人体系。利用方便快捷的移动终端,建立网上服务社区,增进师生间的网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情况、新动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近期工作,让学生知晓近期学习任务、各类活动主题,校园大事件等。

四、整体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建强配齐队伍生成内部动力是保障

辅导员与思想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关键是建强配齐两支队伍,发挥两支队伍的主体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内部推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建立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12] 辅导员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始终要把政治素质硬作为准入标准和培训目标,政治素质硬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提和保障。政治素质硬一方面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系统学习,促进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信仰、政治行为顺利转化;另一方面,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一致、网上与网下一致、课堂与课外一致、工作与生活一致,始终坚持“两个维护”、把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起来。业务水平对于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指导与服务过程中做好育人和育德相结合,对于思想理论课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领相贯通。育人水平高超是目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托学科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统领两支队伍一体化建设。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落实培训、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安排、以此统筹两支队伍的整体发展。首先,以理论提升为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遵守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作为教师,先学后教,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升理论功底。其次,提升两支队伍的科研水平,建立学术团队,开展对教学的难点、理论热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不仅能有效的回应现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合作、增强科研能力。再次,一体化开展教师社会实践,两支队伍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行万里路。鼓励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挂职锻炼,深入了解社会,开展暑期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最后,坚持“八个统一”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作为兼任理论课教师与专职理论课教师在上好思想理论课上下功夫,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际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毕生难忘的课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强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辅导员与思想理课教师作为高校德育的骨干力量,“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3]首先,要以德立身,“教师要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首先就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 [14]如果教师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出了问题,怎样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如何让学生信服,又拿什么来教育学生。其次,以德立学,辅导员与思想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能力,更离不开他们的价值理念、为人处世行为。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首先要立德,德是治学的前提,教师不只是要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也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再次,立德施教,思政理论课教师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首先是育德,青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关键期,需要精心的引导。“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下功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依靠以教育提升教师的德,也要通过严格的制度规定进行约束。

【注 释】

[1][8][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3][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會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7][8][9]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 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 31号

[12] 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N].人民日报,2019-01-19(1).

[1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03

[14] 骆郁廷.教育者先受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作者简介】

张 琴(1984—),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构建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