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19-12-30关庆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新时代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逻辑,分析了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挑战。探析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积极转变思维理念;创新优化体制机制 ;着力提升素质本领。

【关键词】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逻辑

1、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建的重要使命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使命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1]这就为加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提供了遵循。通过强化党的政治引领、组织覆盖、机制创新、价值引导等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实要求。

2、解决基层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基层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坚持以问题导向,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例如,北京市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服务供给以及风险事件应急管理等突出问题,建立起了党建引领的“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2]着力解决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可见,着力解决基层社会现实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3、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要求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又是最基础、最根本、最关键的,党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当前,基层党组织在思维理念、队伍素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为此,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这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要求。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挑战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还面临着思维理念变革、体制机制转型、队伍素质提升等几方面的挑战。

1、思维理念变革的挑战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有与之相契合的思维理念作为前提,但思维理念变革也是其首要挑战。当前,不少地区对于推进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还有不少思维误区。一方面,对基层党建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党建是“务虚”的工作,依然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对基层党建在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定位不准、认识不清;也有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难以有效发挥引领作用或者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另一方面,对社会治理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治理视域下,更加强调“服务”的价值理念,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然习惯沿用传统的“管控”思维观念,因此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服务性转型要求转变传统管控思维。

2、体制机制转型的挑战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但体制机制转型也是其重要挑战。一是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政府仍然面临着权责不匹配的情形,“权大、责小、事多”依旧是困扰基层政府的重要难题。二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机制仍待进一步理顺。区域化党建的共建机制、组团式服务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等[4]仍不够完善,制约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三是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尤其需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但现有的群众参与仍面临着渠道单一、组织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

3、素质本领提升的挑战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超的工作队伍,但队伍素质本领提升也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是基层党组织方面。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仍然比較突出,班子不全、内耗严重、能力不足,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不强。也有一些基层党员存在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问题,不善学习、观念陈旧、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社会组织方面。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呈迅猛发展态势,但部分社会组织却面临“行政化”、“垄断化”倾向,社会组织自身活力不足、运转不够规范,难以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社会公众方面。社会公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理应发挥社会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部分群众在参与意识、公共精神、参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5],极大地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

三、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

1、积极转变思维理念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首先就要积极转变思维理念。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理念从“管控”向“服务”转型,使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成为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利益、提升人民获得感的过程。二是要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的思想观念。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意识,从思想认识深处正确理顺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互动关系,做到既不“包揽代办”也不“放任自流”。[6]三是推动形成“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思想共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互相支撑、互为促进,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推动形成“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思想共识上。

2、创新优化体制机制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尤其要注重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一是持续深化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契机真正为基层减负,同时,加大区域化党建工作等改革探索推进力度,让基层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干劲更足。二是进一步理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机制。要强化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探索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例如通过“党建+小区业委会”等形式,延伸基层党组织触角,扩大党的政治引领力、组织感召力、集体凝聚力。三是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群众组织吸纳形式,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着力提升素质本领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还要着力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本领。一是注重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本领提升。既要选齐配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又要注重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理论教育、实地研修、现场参观等形式,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素质本领。二是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活力。以“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为抓手激发社会组织运转活力,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为保障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转,同时,积极提供便利条件,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支持。三是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教育宣传和利益联結,切实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1-364.

[2] 孙柏瑛、张继颖.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9(4)72-79.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0.

[4] 黄意武,李露.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州学刊,2017(10)68-73.

[5] 周晓丽、张璐.论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因素分析[J].理论探讨,2015(1)154-159.

[6] 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3)181-189.

【作者简介】

关庆华(1987—)男,汉族,政治学理论硕士,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政府治理与党史党建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新时代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