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12-30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氏竹编传统工艺

王 凡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刘氏竹编工艺是四川省渠县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是用慈竹作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1]。刘氏竹编有着2 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四川地区的优秀传统工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氏竹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在渠县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地方的一大特色。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越来越多可批量生产的、廉价的材质被用于生活用品的制造中,传统的竹编工艺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2]。当前,我们生活在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集合了各种媒体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交易便捷等多种优势,科学地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平台和技术,对促进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一、刘氏竹编工艺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刘氏竹编工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渠县人民砍伐身边的竹子来编织竹椅、竹筐、竹篮等生活用品,满足日常所需。随着编织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融入了艺术品位,使其发展成为艺术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刘氏竹编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工艺价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刘氏竹编也因此走出了四川,逐渐被全国人民认识和了解,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前景。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刘氏竹编也面临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效率较低

刘氏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技艺,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对于每一个设计、每一份材料、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没有达到标准的产品是不能够用的。从砍伐竹子到成品完成要经过30多道工序,其技艺的精细严密与复杂的工序使得要编织完成一件成品少则需要半月,多则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生产效率较低,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如何在保障工艺品质量与艺术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刘氏竹编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4]。

(二)专业人才缺乏

手工技艺的传承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现存的大部分手工技艺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家族传承、师傅带徒弟等形式流传下来的,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如此。在过去,很多渠县当地人都会利用身边的竹子来编织,其中不乏一大批有着深厚工艺底子的艺人,他们以此作为谋生之道,竹编工艺也依靠着这些手艺人流传下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加之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渠县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经济发达地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目前还能留下来坚持做竹编工艺的大多是岁数比较大的传统手艺人。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员的流失,这导致刘氏竹编工艺在传承人才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

(三)生产模式落后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每个家庭主要以耕地为生,从事独立的生产活动,专门从事手工艺生产活动的还在少数。虽然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是这种生产模式依旧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就当前的刘氏竹编工艺情况而言,主要还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编织的主要用途还是家用,缺乏规模化的大生产,目前专门从事竹编工艺制造的大工厂还很少。这种主要依靠家庭和人力的传统生产模式,使得优势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集中和分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完整的生产链,地方品牌得不到有效的塑造,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四)政府支持不够

刘氏竹编工艺不仅是四川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还曾经是渠县以及周边地区的重要收入产业,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刘氏竹编工艺的主要聚集地,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还比较弱。一方面,部分政府领导没有充分意识到刘氏竹编的重要性,没有从历史、现实、工艺、经济等方面来对刘氏竹编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还不够,比如政府没有对刘氏竹编优秀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对于传承人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力度不够,没有为推动刘氏竹编工艺发展提供专项的研究和实践资金等。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也使得刘氏竹编工艺仍然主要停留在民间层面,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民众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得不到有效的突显[5]。

(五)推广渠道落后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别人也无法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在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通信受阻,各地区之间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要推广和宣传一个东西比较困难。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通信的不断完善,为宣传推广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刘氏竹编在宣传推广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刘氏竹编也通过一些展览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了宣传和推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但是力度还不够,并且主要还是依靠一些传统的地面形式,没有与当前快速兴起的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从网络搜索的情况来看,关于刘氏竹编工艺的百度阐释很简单,关于刘氏竹编工艺的推广、新闻等方面的信息还很少,线上售卖的刘氏竹编工艺品数量较少且种类有限,这些都让人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刘氏竹编工艺。

二、与西南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相比存在的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璀璨的文化艺术,流传下了大量的传统手工艺瑰宝,其工艺之精湛、流程之考究、作品之精致,无不让人叹为观止[6]。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有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有着独特的地方民俗。就手工艺而言,远近闻名的“蜀绣”,已成为四川的手工艺代表,贵州的“手工苗银”“蓝靛印染”也成为其手工艺名片,这些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当地的手工艺水平。刘氏竹编工艺也于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代表着国家对刘氏竹编工艺的极大肯定。但是与西南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相比较,刘氏竹编依然存在着自身特有的问题,这是因为竹编工艺在制作方面的难度更大、更烦琐。刘氏竹编从砍竹子到成品总共要经历30多道工序,其中光是竹丝制作就需要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这种竹丝制作完成后叫做篾丝,比头发稍宽,五十公斤慈竹经过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篾丝400克且每一根都差不多,这对艺人的手艺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要学成这种技艺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很多年轻人都难以沉静下心,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一技艺,这给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其次,制作竹编工艺除了需要心灵手巧,还需要花费一定的体力。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师傅带徒弟,师傅往往更愿意带男性徒弟,比起西南地区一些其它的手工艺技术男女都可,甚至是以女性为主,刘氏竹编在传承方面更加困难。很多男性劳动力并没有选择留在家里传承这一技艺,而是选择了去更发达的城市追求更高的经济效应,刘氏竹编这门精湛的手工艺技术甚至几度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工艺带来的冲击与机遇

21世纪以来,电脑信息技术快速兴起,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一些新兴的行业带来了机遇。近十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它将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了融合,将传统模式与信息化模式进行了融合,实现了全面覆盖的网络系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传统工艺冲击与机遇并存[7]。

(一)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工艺的冲击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民间工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力度。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时代,所有行业都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特别是大量的新兴行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快速传播开来,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传统手工艺则逐渐被忽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第二,进一步加大了发展的难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手工艺品在其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经济价值来衡量,并且其制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收益,但是很多传统工艺还没有很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没有在网络推广和宣传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生产成本和制作艺术上取得很好的平衡。新媒体时代,人们选择的产品丰富多样,在产品的设计、价格、实用性、美观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工艺制作成本大,售卖价格高,且设计方面缺乏变化,文化宣传方面又做得不够,所以对人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8]。

(二)新媒体时代为传统工艺带来的机遇

虽然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工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网络信息技术会一直向前发展,对新媒体的运用是整体趋势,新媒体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时代同样也给传统工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带来了新的视野。传统的手工艺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制作、设计等方面都比较局限,主要是在本地区进行,这虽然保持了其原有的特色,但同时也缺失了新时代的很多元素,而通过新媒体,可以实现各种技艺、材料、设计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可以以更开阔的视野进行工艺制作,融入新的元素,推动传统工艺的改革与发展。第二,带来了新的发展渠道。传统的手工艺传播和推广的渠道比较单一,导致很多人无法近距离地接触和全面地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网络传播成为可能,传统工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推广,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这无疑具有传统产业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推广、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新媒体时代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 打造专业的新媒体平台

刘氏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对当地人民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类别。因其独特性,应当拥有专门的宣传和推广平台。当前,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利用新媒体的相关技术条件,大力开发刘氏竹编的新媒体平台。第一,政府应当加大重视力度,比如在政府的门户网站上,为刘氏竹编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专门开辟一个版块,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进行介绍、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认可刘氏竹编,使其发展成为地方特色、城市名片。第二,地区共同打造新媒体平台,比如渠县地区,可以以各乡镇为单位,结合本乡镇的竹编历史、特色,建设乡镇竹编工艺网站,开辟专门的论坛、贴吧,以地区为单位公布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建立各种新媒体平台,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体系,为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利用新媒体,拓展推广渠道

在过去,由于交通通信条件的限制,刘氏竹编的推广渠道比较单一,推广范围受到限制,推广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进一步拓展推广渠道。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来推广和宣传刘氏竹编的历史、工艺、传承、价值等;可以利用工艺收藏等专业的网站,上传精致的竹编工艺品图片,给人们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促使人们去加深对竹编工艺品的了解;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用户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成为了新媒体中的骄子,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来进行宣传,比如开发刘氏竹编工艺APP,及时更新内容,全方位地、有时效性地对刘氏竹编工艺进行宣传推广。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展现形式

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时代,人们对于传统工艺品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对实物的观看、体验以及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来进行了解,这些形式都较为传统,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新媒体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使其拥有了更多的呈现形式,而且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官体验,使得人们对于刘氏竹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第一,将刘氏竹编的材料、制作过程、成品拍成照片、视频,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刘氏竹编工艺从选材到完成的制作过程。拍摄的照片、视频可以更加美观、艺术、更多角度地呈现,通过视觉的观看,文字的阐释,音频的解说,能够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除此之外,还可利用手机的照相、摄影功能,随时随地地进行实况拍摄,更加方便传播和推广。第二,利用虚拟技术手段来进行呈现。当前VR技术快速兴起,可以运用VR技术,让人们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刘氏竹编工艺,并且可以虚拟地体验制作竹编工艺品的全过程,这对于刘氏竹编的推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工艺培训

与很多传统手工技艺一样,当前刘氏竹编工艺也面临着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的严峻问题,传承人的培养问题亟需解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9]。可以利用新媒体,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能够传承和发展刘氏竹编工艺的人才。第一,可以利用网络,将关于刘氏竹编工艺的相关历史、故事等拍成短片、专题片,将制作竹编工艺品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并且可以建立专门网站,保存这些资料,让人们可以直接上网登录学习,了解刘氏竹编工艺的相关技术情况。第二,可以开发打造专门的网络课程,并且利用网络对学习刘氏竹编工艺的人进行远程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关于刘氏竹编的相关工艺技巧。

(五)利用新媒体,打造产业链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各行业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各行业之间都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应当借助新媒体,将刘氏竹编工艺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制造业等进行紧密结合,比如大力开发旅游业,使刘氏竹编工艺成为旅游要素中“购”的重要内容;同时联合制造业、文化产业,将文化内容融入到制造中去,使其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工艺品;打造产业链,开展规模化的制造,促进刘氏竹编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

总之,刘氏竹编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刘氏竹编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生产模式落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新媒体时代冲击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媒体平台,拓展推广渠道,创新展现形式,培养更多的刘氏竹编工艺人才,以期促进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刘氏竹编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往顶上跑
后母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