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程论视角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
2019-12-30徐风
徐 风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 300270)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①实践教学是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并被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方法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管理中的过程论为视角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认识性和活动性。理论课程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理论课程以分门别类的科学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已成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纳入思政课建设标准并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并普遍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超越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主体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为核心,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思政课的两大功能是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方法和形式,其质量评价也要以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过程所获得的认知、体验与行动为依据,这是从结果论的视角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有关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研究多从理工技术类教学的实验室、实训、实习实践角度出发来构建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一些指标体系的二维表格等。这些指标能够进行定量表达,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则较鲜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主客体的人本属性,即学生作为主体活动作用于学生本身的影响。与实验室和工厂的相对封闭环境不同,这些实践活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和社会形式并较难量化。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活动质量的优劣,从实质在于评价教育对于学生内心引发的共鸣和感染力乃至逐渐内化为理性认同的教育效果,这些效果难以量化考核,却在学生的认知觉悟、言行举止、感情好恶、行为选择等方面有所体现。虽然存在着评价指标建构的一定障碍,但还是可以从一些角度为其质量评价找到根据。实践教学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对于实践教学的设计、引导、组织者教师而言,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应该是一个包括目标定位、组织技术能力和效率、综合成效等方面的全程评价。这种评价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客观、全面的质量评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论质量评价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包括目标主题、目标对象、目标内容。将活动目标定位纳入考察,主要考察目标定位主题、定位对象是否合理、清晰,是否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紧密吻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趋向最佳方案选择等。目标定位是否成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高校会根据既往经验并结合校地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原著阅读、研究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形式。由教师命题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有些学校囿于实际教学条件限制和实践教学组织困境采取以集体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式,由学生组成实践小组、围绕课程自选主题和形式开展实践,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后一种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需要教师开展多主题的指导工作即相对个体化的教学指导,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需要教师对于每一个实践小组从选题、实践形式、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汇报和总结评估进行全程式的指导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疏于对实践小组的实践目标定位的指导与把控,由于学生认识局限和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覆盖面上似乎铺开,但缺乏深度,导致目标对象定位的模糊不清,似乎面面俱到而实际上难免走马观花进而也影响到目标内容,如出现“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性质上的界限模糊。不管是强调在实践中大学生应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社会中体验和行动,在活动的目标定位方面都需要更高精确度的设定,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技术能力和效率
在确定合理的目标定位后,组织技术能力和效率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组织技术能力包括在活动中展现的组织管理水平、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等。前者一般体现为教师引导为前提的团队或集体的组织管理水平、领导力和凝聚力等“软因素”,后者包括最常见的讨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或其他方法,也包含保障活动进行的各种现代通讯设备、计算机、交通装备、特殊器材等“硬件”条件。这些软硬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效率的高低,对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着直接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活动的综合成效。
调研考察的内容受到局限会导致同领域的调研样本比较单一,调研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就一个领域调查更多样本,没能采用多样本比较方法、没有运用多种调查方法等,以灵活散漫的访谈交流为主,科学严谨的设计少,无法获得调查研究的统计学意义,很难有针对性地深入一个领域内部发现和解决问题,很难得到理性认知,也难以形成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如果在活动事先设计和组织方面欠缺更完善合理的方案,也是组织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的后果。
(三)实践教学的综合成效评价
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来讲,内容体现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但从实际要求来说,需要强调的是嵌入的深度而非广度。因为在既定的时间空间里,深度和广度呈现为一对矛盾,深化社会嵌入程度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效较难直接量化,但却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现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实践教学,抽象概念是否已活化为学生头脑中生动鲜活的感性画面?学生是否又从这些感性画面领悟到概念所包含的理性思想?实践经历是否引发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在实践教学范围内有多少实际需要被发现并通过服务活动受益?在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或组织沟通、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增强?有无创新性的意识、行为和成果值得鼓励和推广?这些都是综合成效的体现。
目前,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多采取提交报告、论文、实践作品展示或社会效益与认可度等形式。实践教学的评价还需要量化的评价办法。设定指标应包括对于目标主题的认知程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行动的能力、活动的社会效益等。它们是潜在的,应该由指导教师和组织者所掌握,并把对每个参与学生各项指标的考核渗透到整个活动全过程以及之后的总结阶段。需要强调的是指标考核主要意义在于教师要有掌握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的方法和依据,而不应使考核成为显化的学生负担。量化的评价有利于个体化地体现每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避免实践教学成为少数学生展现和提升能力的平台。如果使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有所记录和评价,还需要组织者将成效指标分项计分列表、对学生各项指标根据实践成果、活动表现等分别评分并加权计算得出最后总分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