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2019-12-29

医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瑞舒伐阿托类药物

杨 谭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7

心血管疾病特点为发病率、死亡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产生重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AS),AS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2]。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中得到循证医学广泛支持,而国际上欧洲心脏协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中提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自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有效降低,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3-4]。他汀类药物应用期间,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促进血管平滑肌凋亡作用,能改善内皮功能,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上述多种作用机制下,他汀类药物应用成为临床治疗AS基石。现阶段药物应用具备安全、高效、降脂全面特点。文章就瑞舒伐他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进行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瑞舒伐他汀药物作用

他汀类药物为还原酶抑制剂,归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药物特性发挥出来是通过抑制HMG-CoA向甲基戊酸盐转化期间达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提高高密度之蛋白胆固醇浓度[5-6]。瑞舒伐他汀药物应用期间,内部含有一个极性的甲磺酰胺基,相比较其他他汀类药物,药物自身亲水性强,应用过程中易被靶器官肝脏摄入。因此,瑞舒伐他汀应用过程中,肝脏作为浓度最高脏器器官,其次为心脏和肾脏,血液中浓度相对偏低。与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相比较,瑞舒伐他汀应用过程中,对HMG-CoA还原酶抑制能力及作用维持时间较长,能通过多种机制并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达到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7-8]。据统计结果得出,约有10%患者中,瑞舒伐他汀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2C9及P4502C19代谢,几乎不经过P4503A4代谢,代谢性相互作用可能性相比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偏小,给药治疗后,约有10%可经过肾排泄,90%经粪便排泄,消除半衰期时间为19h[9-10]。

2 瑞舒伐他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2.1 抗炎、抗氧化

瑞舒伐他汀应用有效降低机体超敏反应蛋白基础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基础上减轻巨噬细胞对内膜浸润及吞噬作用,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因瑞舒伐他汀作用之一为降低金属蛋白酶,应用过程中,可维持动脉斑块稳定性[11-12]。且将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能力发挥出来,预防血管扩张素、肾素及醛固酮系统激活所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并抑制白介素表达,发挥保护内皮功能、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当自身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液中CRP引起巨噬细胞活化时,往往会介导T淋巴细胞活化。瑞舒伐他汀应用过程中,能抑制炎性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发挥降低CRP水平,进一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13-14],对临床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此时机体血清白介素-6水平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抗炎作用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

2.2 调脂

瑞舒伐他汀应用过程中,特点为安全、高效,相比较其他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明显。应用期间血液中LDL-C水平下降明显,此时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处于上升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相应降低。一项调查研究中表明[15],通过对市场中上市他汀类药物开展多中心研究,结果提示,与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进行分析,在不同剂量范围内药物疗效及疗效对比得出,瑞舒伐他汀血液中LDL-C降低幅度高达55%-65%,而普伐他汀为20-30%,辛伐他汀为30-40%,阿托伐他汀为40-50%。通过对不同基础血脂水平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应用,其中约有82-96%患者自身LDL-C水平下降至100mg/dL以下,相比较其他3种他汀类药物比较,效果显著[16]。刘爱宁,杨文刚,鞠树红等[17]研究中通过比较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结果证实,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2.3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早期对粥样硬化斑块检测技术以血管内超声为主,可准确将斑块具体形态数据反映出来,可作为斑块形态、负荷评估中重要科学依据。经过临床大量实验研究得出[18],瑞舒伐他汀对早期冠心病低危人群、确诊高危人群防治作用十分良好,通过对富含亮氨酸蛋白多糖表达的改变能实现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改善,成为治疗稳定斑块新靶点。

3 瑞舒伐他汀应用于临床

急性冠脉动脉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与斑块破裂发生联系紧密,粥样斑块内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含量增加为破裂发生主要因素。因此,瑞舒伐他汀应用可有效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减轻版块内炎性反应,在斑块稳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Yeboah J[19]研究中提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瑞舒伐他汀应用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所介导内皮细胞凋亡,减少T淋巴细胞上CD69及TNF相关凋亡诱发配体分子表达,发挥稳定斑块作用。韩庆,沈德良,王勃等[20]研究中,纳入肌钙蛋白阳性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5例,此时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72h后,患者血液中CRP水平下降显著,且具有降低斑块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削弱白细胞滚动、黏附及迁移运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一样化氮功能明显增强。

4 小结

AS为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往往疾病发生过程中,与多种黏附分子、趋化因子介导相关,利用白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炎性反应在斑块不稳定、血栓行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S炎性细胞侵润、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因子在局部相互诱导中发挥协同作用,具有稳定斑块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类新型强效他汀类药物,可发挥降脂作用,且不依赖于其降脂特性发挥抗AS作用,在改善AS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阿托类药物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