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谢月兆的闲居田园诗
2019-12-29李娜
李 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历来以其山水诗而为人所称道,历代学者也多从不同方面论其山水诗。然而除了模山范水的山水题材,谢朓的诗歌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还有其他题材值得我们注意,闲居田园诗就是其中的一类。有关谢朓诗歌研究,学术界常聚焦于其山水诗、咏物诗、送别诗等,而其闲居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却较少有人论及,本文拟从概念范畴的界定、思想情蕴、艺术特点以及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关系这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谢朓的闲居田园诗,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谢朓的诗歌。
一、“闲居田园诗”的定义
关于“闲居田园诗”的概念范畴,首先要了解“田园诗”的定义。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田园”一词兼有田庄别业和农村两种涵义,田园诗就是以这两种意义上的田园为空间场景,以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士人和农民为主要人物形象,以乐和苦为基本主题的诗歌。[1]参考前说,再鉴于谢朓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内容,本文所论及的“闲居田园诗”是指以田庄别业即谢朓在宣城郡内所置宅院为空间场景,以田庄别业风光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士人为主要人物形象,以吏隐为基本主题的诗歌。
二、谢朓闲居田园诗的思想情蕴
谢朓的这一类诗歌大部分作于任宣城郡守期间。供职宣城期间是谢朓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经历了仕途的变故,目睹了政治黑暗,明白了朝中险恶,出守宣城正是谢朓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相对安宁时期。作于宣城期间的家居田园诗因而大多表现出栖隐、闲适、望乡的思想情蕴。
(一)栖隐之情
谢朓的闲居田园诗几乎篇篇提及栖隐之情,首首表达栖隐的愿望。以下几首诗中,都透露了相似的感情:
愿言税逸驾,临潭饵秋菊。(《冬日晚郡事隙》)
安得扫蓬迳,销吾愁与疾。(《高斋视事》)
既无东都金,且税东皋粟。(《治宅》)
愿缉吴山杜,宁袂楚池荷?清风岂孤劭?功遂怀增阿。(《和王长史卧病》)
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和沈祭酒行园》)
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颍。(《新治北窗和何从事》)
无叹阻琴樽,相从伊水侧。(《和宋记室省中》)
若遗金门步,见就玉山岑。(《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2]
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谢朓的一生,充满坎坷与不平,“以文才,尤被(随王)赏爱,留连晤对,不舍日夕”[3](《南齐书·谢朓传》)而遭受嫉妒与谗害被召回京城。从荆州回京,经历朝廷政变,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齐明帝萧鸾大肆屠杀,身边朋友或死或放的“零落”令谢朓忧惧不已,深感前途渺茫,命运不可测,同时,萧鸾的重用又让他惶恐不已,一心想要远祸归隐。在那个动辄得咎的时代,他无法有一丝反抗的勇气。谢朓虽终究被迫卷入政治漩涡而被杀,然而出守宣城期间正是其暂时远离祸患,“既得欢禄情,复协沧州趣(《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吏隐”好时期。公务闲暇之余,闲居田园别业,宣城的山山水水,触动了诗人想要栖隐于山林的情思,而一想到仕途坎坷,祸患可能随时降临,忧谗畏讥的软弱性格使得诗人更加向往隐逸,远离一切纷争。因而在这一时期,谢朓写了不少的闲居田园诗来表达自己的栖隐之情。然而谢朓“篇篇一旨”的强烈栖隐之愿却是被动的,是被现实所逼迫的无奈之举,透露着“安得扫蓬迳,销吾愁与疾”的悲伤之感。
(二)闲适之情
隐逸与闲适常是互不相离的话题,谢朓表达归隐之情的诗歌中也常会流露出闲适之情。
有公务闲暇之余闲坐观景的闲适之情,如《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开端即点明“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辟牖期清旷,开簾候风景”,闲适之事已出;接下来几句“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岧峣兰橑峻,骈阗石路整。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已然一幅闲适之景,而诗人的闲适之情已经融于这闲适之事与闲适之景中。无怪乎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此诗时直呼:“闲适。起句情事清出。”[4]又如《冬日晚郡事隙》也是首句点明闲暇,“案牍时间暇,偶坐观卉木”,久劳案牍,闲暇之时,冬日偶坐观赏卉木,闲情已起。再如《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歌题目即已点出“闲望”,闲坐高斋望景“结构何迢递,旷望极高深。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池上饮酒,风中抚琴,流连于此,欣然自得。
也有细察田园物色和日常生活的闲适之情。前者如《和沈祭酒行园》,清淮长薄,高蓬丛生,路径荒芜,旦夕回潮,寒渠相通,畦町交错,紫梨相映,红榴相照,沈约的行园在谢朓的笔下别有一番疏朴野趣。后者如《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所描写的“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飔。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夏李沉朱实,秋藕折轻丝。” 珍簟、清扇、嘉鲂、绿蚁、夏李、秋藕,谢朓的日常住与食写得极富生活情趣,这正是诗人卧病怡情养性的体现。
(三)望乡之情
谢朓闲居田园,时有登高望远,开阔的景致,长远的视线不免让其萌生思乡之情。中国士人的乡土情怀比较深厚,虽然闲居宣城是为了远离京城家乡的风云祸患,但谢朓的内心也时时会泛起思乡之情,特别是凭轩高眺的时候,这种情感就更加浓厚。我们试看《后斋迥望》:
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
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巩洛常眷然,摇心似县旆。
诗人登上宣城郡内后斋远望。四野开阔,山川环绕,山高水长,这高远平旷的景色将诗人的目光牵引向故乡的方向。夏去秋来,时光飞逝,转眼树绕成帷,渐觉荷高如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却不曾停歇,思乡之情使得诗人的一颗望乡之心如飘扬的旌旗摇荡不定。再看《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怀归欲乘电,瞻言思解翼”几句,日暮时分,诗人登高远望,飞鸟回巢、竹树澄阴、云霞异色,景中含不尽怀归之情。“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两句尤为精妙,落日归鸟引起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寄托在“落日”“飞鸟”两个带有回归意味的意象上,由“落日”“飞鸟”引出无边无际的忧愁,这忧愁又与这两个意象融为一体,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两句营造出傍晚,空旷凄清的氛围,这正映照了诗人欲乘电解翼回乡的盼归之情。
三、谢朓闲居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谢朓的闲居田园诗中,园林风景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谢朓对园林风景的描写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
(一)写景的空间构造手法
谢朓闲居园林所观之景,或是登高远眺凝望景色,看向远处的目光多是平视的,这种平远的构图手法突出了空间的遥远阔大。如《和宋记室省中》的写景句“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在傍晚余晖中的归鸟点缀天空,更显视觉的空旷。落日、飞鸟引出诗人的愁绪,但这阔大的空间却装不下诗人无边的忧愁,巧妙的构景方法将情与景完美融合,极富感染力。“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两句,远望所见融于远阴中的地上的竹树与天上的云霞在诗人的视角里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正是平远的写景手法的体现。
或是以高斋闲望和窗中远眺为立足点展开描绘,以门窗作为取景框架,视线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构造写景空间,依照视觉原理重点突出了远景迷茫、近景精微的特征。如“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后斋迥望》)临高轩,瞰四野,首先就是远景的描写,远处的山笼罩在白云中,远处的平原间隐现点点水泽,一派迷茫旷远之景。既而镜头拉近,四周帷帐微动,秋荷大如伞盖,近处之景清晰真切地呈现在眼前。从远景到近景,从迷茫到清晰,诗人用高超的空间构造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丰富的画卷。《冬日晚郡事隙》在写景的空间安排上也具有此特征,从近处池荷、窗竹到稍远处的簷隙、房栊,再到远方的寒山、平陆,视线从清晰逐渐苍茫模糊起来,留给人不可言说的无穷韵味。
(二)平旷萧散的审美风格
魏耕原先生在《谢朓诗论》中谈及“大小谢山水诗的绍承”时说道:“小谢把专意旅游纪行式山水诗发展到日常对山水景物即目留意,昂首举目,随遇即赏。”[5]谢朓写诗致力于挖掘日常景物这一特点在其闲居田园诗中也多有表现。
在此类诗歌中,谢朓多写其于高斋中赏景的闲适生活,视野开阔,所赏景致清远绵渺。如《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一诗中写景句“结构何迢递,旷望极高深。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后斋迥望》“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高斋视事》“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等诗句中所选取的意象多是“高轩”临窗而看到的“远山”“乔林”“飞鸟”“四野”“白云”“池水”“寒雾”“江村”“海树”,高远平旷,萧散自然,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平旷萧散的“高斋闲望图”。谢朓平旷萧散的审美风格在这些萧散平旷的意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这一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其试图远离喧嚣和政治祸害的心境是相融合的,能够在闲居田园时,求得一时的安宁,这正是谢朓内心中的期望。
(三)语言的形式美
谢朓闲居田园诗的语言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叠音词的运用。《冬日晚郡事隙》“飒飒满池荷,翛翛荫窗竹”两句,“飒飒”形容风声,“翛翛”本指羽毛残破的样子,在此句诗中比喻冬日竹叶如鸟羽残破的样子。仅用两个叠音词使得荷叶、翠竹显得别具冬日的韵味,将窗外寒风吹动满池残荷,残破的竹叶映入眼帘的景致活灵活现地展现。再有《高斋视事》“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中的叠音词“暧暧”“离离”,“暧暧”点出了谢朓在高斋远眺所见隐藏在寒雾中的村落昏暗不明的样子,“离离”则将江湖水阔之处的海树罗列分明的样子确切地表达出来。还有《新治北窗和何从事》“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天泱泱以垂云,浩浩苍天映射着太阳的光华,溪流熠熠生辉,团团白云飘荡而远去山岭顶端,两个叠音词“泱泱”和“团团”作为形容词使这两句诗所写的风光体现出阔大的境界,为诗句增色不少。这些叠音词的运用,以音状景,利用音节的重叠,使得诗人所描绘的风景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此外,叠音词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四、谢朓的闲居田园诗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
明代诗人钟惺在《古诗归》中写道:“谢玄晖灵妙之心,英秀之骨,幽恬之气,俊慧之舌,一时无对,似撮康乐、渊明之胜,而似皆有不敌处曰‘厚’。”[6]他看到了谢朓和陶诗的某种关系。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无疑对后世的田园诗题材有着影响。谢朓的闲居田园诗也受到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对其有所继承与借鉴。
从用词和句式方面看,谢朓有一些诗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用词方面如“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中“平陆”一词,出于陶渊明的诗句“平陆成江”[7]。(《停云(其二)》) “连驾止容膝”(《高斋视事》)中的“容膝”出自陶渊明的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关于句式方面,谢朓《高斋视事》中“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直接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还有谢朓《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还”一句诗化用陶渊明《岁暮和张常侍》的“徐徐飞鸟还”。
从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方面看,谢朓在其闲居田园诗中几乎篇篇表达归隐之愿,而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8],(锺嵘《诗品》)谢朓的闲居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同有“隐逸”这一主题。由于时代家族和自身性格原因,谢朓也时时处于隐与仕的矛盾中,虽然他一生并未真正的归隐,但其渴望归隐的情感却是真实的。谢朓继承陶渊明田园诗的隐逸主题,既而将其发展为“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的“吏隐”生活。
五、谢朓的闲居田园诗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
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在他诗歌的一些方面对谢朓也有所继承,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上的继承和写景的构景手法两个方面。
曹道衡、沈玉成的《南北朝文学史》指出:“王维写景诗,平淡处近陶,绚丽处近大谢,明净处近小谢。”[9]“明净”指的是其诗歌风格,诗歌风格的形成有赖于诗句的构词用语和炼意铸句。谢朓诗的句式与王维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谢朓《和宋记室省中》)和“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10](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谢朓《和沈祭酒行园》)和“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王维《归嵩山作》);“环梨县已紫,珠榴拆且红”(谢朓《和沈祭酒行园》)和“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王维《田家》);“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和“已见寒梅发,复闻鸟啼声”(王维《杂诗》其三);“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谢朓《高斋视事》)和“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等。这些诗句在句式结构、用词和语意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
关于写景的艺术手法,王维的诗歌中继承了谢朓写景的平远构图手法,如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诗中登高极目远望,白云、远山、落日、飞鸟这些景物都在诗人的目光中构成一幅平远的画面。这些景物和构图与谢朓的《和宋记室省中》一诗很是相似。还有王维的《登辨觉寺》中“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这两句诗,从高寺窗中远眺的三楚景致尽收眼中,由于登高远视,视觉上的错觉导致空间的变化,九江与林木的树梢处于同一水平线,所以有了平静的九江高流于林木的树梢之上的特殊美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