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对哈耶克计划和市场观点的再思考
2019-12-29李婷
李 婷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政府计划配置资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哈耶克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观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有序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及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哈耶克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哈耶克对自由市场经济有着坚定的自信,称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之路”,社会主义是“致命的自负”。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以及《致命的自负》等著作中都鲜明地表达出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秩序——哈耶克全部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其关于市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词:一是价格体系。由于在现代条件下劳动的分工十分复杂,使得权利的分散十分必要,而如何协调分散的权利,向每个企业单位传播必须获悉的消息,以便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决定以适应其他人的决定,只有竞争之下的价格体系可以做到。“价格体系使企业家只要像工程师注意少数仪表的指针那样,注视较少数的价格变动,就可调整他们的活动以适应他们同行的行动。”[1]二是自由。“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一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他凭藉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以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的状态适成对照。”[2]在哈耶克看来,市场秩序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上的一种以自由为本质的经济秩序,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本质所在。三是法治。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法治不是指政府以法律来治理国家,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之下,包括政府受规则的约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应当限制到最低程度;个人决定资源的使用目的;法律规则是预先制定的、针对不特定人的、指向未来的形式规则;法治作为标尺,构成了自由国家与专制国家的分水岭。[3]但需要指出的是,哈耶克并不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政策,他强调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等领域,政府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计划经济——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哈耶克坚决的站在计划经济的反对方,认为计划会侵害个人自由,并最终导致极权和独裁。他对计划的批判主要包括:第一,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哈耶克认为这种计划必须建立在一种所有人对于一种特定的目标(或者同一种道德判断)都认同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点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能的。[4]同时他认为政府计划需要采集的信息量过于庞大,操作难度大,就算采集到数据也会因为无法计算或来不及计算而使信息过时失效。第二,侵害个人自由。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和条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由政府统一分配,使得个人的消费自由及行动自由受损,从而导致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而且由于人们倾向于把不幸的原因归咎于计划政府,进而会引发社会动乱,生活其中的人们的自由最终无法得到保障。[5]第三,政府独裁、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独裁是强制推行各种“有意识构造的蓝图”的最有效工具。[6]经济计划必然需要政治独裁,而伴随着政治独裁的就是官僚主义的僵化、保守甚至腐败。由于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现象在所难免,同时竞争激励机制缺乏,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最终会导致生产的低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哈耶克将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批判是其反社会主义的一种工具。[7]
(三)计划和市场——不可兼容的两条道路。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处于完全对立的两方,在“完全的”竞争和集中管理之间不存在某种中间道路。“竞争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将成为拙劣的、无效率的工具,它们是用来解决同一问题的只能任择其一的原则,把两者混合起来就意味着哪个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结果反而比始终只取其一的情况还要糟些。”[1]他反对计划和市场的结合,认为计划和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方的使用必然意味着排斥另一方,如果非要将两者结合起来,那结果只能比使用任意一种都将更差。
二、对哈耶克关于计划和市场观点的评判
哈耶克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观点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手段的观点,值得我们吸收借鉴。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哈耶克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观点有偏激不足之处,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客观地评判哈耶克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借鉴——尊重市场是当前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苏联的解体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显示出市场配置资源远远高于计划体制。哈耶克对市场经济的坚持也曾得到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肯定,许多国家都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市场主体的调节作用,有效地调节了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另外,哈耶克对计划的批判也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由于计划缺少竞争,政府缺乏监督,国有企业的浪费、低效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依旧没有清除,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依旧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二)批判——走出非此即彼的理论困境。哈耶克是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社会主义的,因此其观点难免有过激之处,同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其一些观点已经明显不符合实际了。主要有:第一,计划和市场的结合。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或者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不能将社会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就是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典范,实现了“某种中间道路”。而且,当今西方许多国家也不是单纯的只有市场体制,政府作用发挥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第二,市场机制的不足。哈耶克将市场秩序的形成完全归功于自发,却忽略了构成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相关制度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受垄断寡头和政治家的人为控制的事实,尤其是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相关制度的演变进一步受到人为的控制。而且,哈耶克的理论也无法解释广泛存在的 “市场失灵”等问题。[8]第三,关于计划认识片面。忽略了政府调控行为的自我调整能力,即便政府像哈耶克所说无法及时了解调控行为的全部数据,政府也可以依据政策反馈的效果来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从而使调控结果尽力达到预期目的,虽然结果可能与预期会有一些差距,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整体来看盈余大于亏损,还是有效果的。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哈耶克的理论无法解决后发国家的发展和赶超。对于处于劣势的后发国家来说,如果按照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根本无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相反,为了应对世界范围的竞争,就必须有较强的国家能力,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对经济发展进行直接干预,从而才能实现经济超常规的发展。[9]
三、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启发和思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步入了新时代,运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探析哈耶克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考:
(一)坚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实践表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选择市场经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4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有关 “民营经济退场”的言论又时有浮现,他们提出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引起社会一番争议。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强调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又将民营企业家称为“自己人”,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的一些舆论。为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形成一个普遍认同,即承认和做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其中要害在于怎么看待资本的历史地位,如果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规律,那么就要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而不是学界有人提出的让资本退场。如果消灭了资本,中国还会走高度计划的老路。中国确有走老路的社会心理基础,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就忽视成就,就有人反对市场经济,怀念计划经济,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决策。因此,必须坚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无法作为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改善了政府计划配置的效率低下,提高了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解决好政府的纯洁性问题即政治权利的自我强化和净化,使政府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现在是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改变了政府直接插手经济事务的传统,使政府带有某种间接性。这样的一种转变和选择,使学界一些人开始质疑政府作用的发挥,他们提出中国若搞市场经济,就应该向西方彻底学习,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使政府不干预市场,认为这才是市场经济应该有的样子,而这也是官方强调警惕走邪路的思想背景。需要强调的是,选择市场经济不等于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府作用的发挥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通过加大政府在监管方面的力度,尽可能消除市场天然的自发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副作用,需要努力的是让政府真正做到一心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我国市场经济如何能够有序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词:第一,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其原因在于通过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内部结合”,有效解决了国家能力与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多种市场主体的优势。第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使人民共同富裕;而后者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其经济运行的目的是实现资本家获取更高的利润,导致巨大的贫富差距。社会主义经济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就在于收入分配领域,通过政府调节再分配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0]第三,法治。法治是哈耶克市场秩序理论的重要补充,法治建设对于维护市场秩序的有序运行十分重要,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建设。由于我国传统人治思维根深蒂固,缺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再加上我国的市场经济又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11]虽然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随着我国步入了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与之而来的各种矛盾冲突也会不断涌现,因此,更需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为营造和谐的市场秩序不断努力。
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我们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并充分运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条规律,发挥市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政府作用发挥下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哈耶克对计划和市场的论述,虽有偏颇之处,但其中也蕴涵着一些重要的规律习惯的认识,尤其是在新时代,客观认识和评价哈耶克的学说,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