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性话语分析:基于《华盛顿邮报》对于中国经济报道的研究

2019-12-28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批评性情态新闻报道

李 暄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1 概述

新闻报道在现代国际社会媒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应当有着公正的立场,客观地讲述事实,不得带有任何情感色彩和个人主观色彩,否则会对读者受众造成误导从而发生对某些事物错误的认识。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发现,新闻语篇中或明显或隐晦地表达着报道者的主观意向以及政治倾向,相关主流媒体试图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同目的的意识形态传递给阅读者,从而进一步改变他们的意识。

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研究语言的方法,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话语的语言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批评性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当今,语言学家频繁将公共语篇,尤其是新闻语篇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象,以证实新闻语篇的主观性和倾向性,揭示新闻记者的写作意图和对报道事件所持的观点和立场。本论文就《华盛顿邮报》中对中国经济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探讨新闻记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隐藏意识形态意义,并阐述新闻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关系。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应的,依据Fairclough的理论观点,任何话语,都是一种三维概念,由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组成。这一观点如下图所示。

Fairclough的这一三维分析模型图广泛应用于分析各种文体,包括文学类和非文学类,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话语的语言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批评性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也是作为批评语言学的方法和分析工具之一。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主要服务于三种功能:概念功能(其中再被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是指在真实世界中人类通过语言对各种经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后两种被称作元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用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观点看法去表达社会和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从分类、情态、转换三个方面来分析。

3 中国经济报道中《华盛顿邮报》新闻语篇分析

3.1 分类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Fowler,1979)语言的选择反映了作者的观点。韩礼德认为,词性的分类是最明显的表明语篇语义的方式。语言被看作是不同层面将我们的经历分类的工具,因为话语和概念是通过分类这一步骤存在的,因为没有分类,个人无法感知语言、概念或者信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分类极其重要,在批评语言学中不能被忽视。在媒体语篇中,大量的分类被报道者运用以达到符合其自身意识形态倾向的目的。此种分析方式在《华盛顿邮报》对华经济报道的新闻语篇中有所体现,见下表。

Beijing(authorities)49单词出现次数pro-democracy 29 control 16

《华盛顿邮报》在形容此次事件的规模和性质中,反复使用了control定义并评价,特指了此次事件中的中方潜在政治意图。词语的选择具有目的性地隐射了这次事件的政府采取力度限制性和广泛性。这个单词的出现则大量使用了pro-democracy明显表达了此次事件中他所认为的政治意图和措施的政治倾向性。

3.2 情态

Fowler(1991:85)认为,情态系统通常被用来表达和代表个人希望、责任和未来时间发展的预测。作为一个用来探索语篇人际功能的主要分析工具,情态可以有效地揭露和探索报道者对于某个事件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因此,记者的态度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读者或听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诠释。

频率比例11%57%32%100%高中低情态动词Must/must not,need/need not,have(has)to/do not have(has)to,ought to/ought not to Will/won’t,would/would not,should/should not Can/cannot,could/could not,may/may not,might/might not,can’t,couldn’t,etc.Total次数13 69 40 122

从上图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美方媒体中情态动词的分布比例和情况。《华盛顿邮报》的事件报道中,大量的情态系统来表达语篇的分析、描述和论点。例如中级程度的情态系统使用比例高达57%,毫无疑问篇幅所占比很大。例如,will通常表现了强烈的肯定或者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有着极大可能性。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共同的决定,或者也表达了表述着的承诺或者意愿。情态动词本身作为主语是没有个人意志的,读者也尽可能希望看见不掺杂主观意愿或者意识形态倾向的中立无偏见的报道,自然而然接受新闻中所传达的信息,然而更多的新闻报道真实反映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倾向和立场。

3.3 转换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in English,namely,nominalization and passivation,which are worth studying in critical news analysis.In the following section,the two aspec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are illustr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identify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ing how they function to embe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批评语言学中的转换即通过转换句子的语法结构实现意识形态的变化,在英语中主要有两种转换方式,也就是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这两种方式在批评性语篇的新闻分析中都极具研究价值。以确认新闻性质和探索他们是如何作用于嵌入意识形态暗指为目的,转换的两种方法都会被进一步阐述。首先。从名词化方面来研究其意识形态的变化:本文所研究中国经济情况的报道语篇中使用了相当多的名词化结构。例如:The census revisions will also attract skepticism,but to a lesser degree,and should at least give NBS(the statistics bureau)more room to acknowledge downward pressure on growth in the coming quarters,”Capital Economics economists Julian Evans-Pritchard and Martin Rasmussen said in a commentary.(华盛顿邮报,November 24,2019)

该报道中的名物化使用了revision,字面意识为回顾,暗示了在经过重重论证和考察之后,措施的发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类明显的词性选择是美方媒体意图代表的政府或者权力集团的倾向的暗示。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aid Friday the revision reflects more complete measures of the services sector and assets.It raises the possibility China’s communist leaders will attain their target of doubling the country’s GDP between 2010 and 2020.(华盛顿邮报,November 24,2014)

该报道中通过间接引语的使用,读者的关注点自然会放在“attain”,“double”,表示中国经济应对未来局势变化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的复杂性。在倾向性极为明显的词汇中暗示了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前提。读者在美方对于素材的重新加工和选词中体现了新闻报道者极具技巧地将自身主观的观点和意识形态用间接引语的形式融合进报道中,作者就很难区分媒体是否修改了原有的语篇以及被修饰的程度究竟如何。

3.4 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英语新闻语篇话语分析的手段,对《华盛顿邮报》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方的新闻报道并不如他表面所表现的客观公正,相反的,这其中交织着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通过新闻报道经由媒体的再加工和重新呈现,相对于特定观点的角度来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已经被重新篡改。通过语言手段的技巧性应用,新闻报道的表面之下,传递着潜在的权利关系之间的博弈。

猜你喜欢

批评性情态新闻报道
本期导读
删繁就简,切中要害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论教育语言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