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心理健康受挑战
2019-12-27
2019年2月,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正式发布。这是继1982年和1993年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共32 552名侣岁以上调查对象完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及药物使用障碍、间歇暴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类主要精神障碍。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身患病率为7.57%;紧随其后的是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7.37%;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则仅为0.75%;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终身患病率达5.56%。18岁以上人群的整体精神障碍(不合老年期痴呆)终身患病率达16.57%,即约六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这还不包括睡眠障碍等轻症心理疾病。这一数字远高于1982年和1993年的调查结果。
为什么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增加如此之快?事实上,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变化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每次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标准和工具均不相同,随着研究的发展,疾病的识别率有一定的提升,原来无法识别的部分患者在本次调查中得以识别;其次,由于病耻感的原因,既往调查中被调查对象隐瞒了自己的症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精神障碍患病率的确在升高。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精神障礙患病率都有大幅度增加,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在过去四十年中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与其他国家报告的患病率(1%左右)基本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此类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并不会随社会发展而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与社会环境因素或心理压力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则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种变化与过去四十年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人际互动模式变化密不可分。这种疾病谱的变化并非我国所特有,在其他国家也曾发生,是社会快速发展所致的必然现象。
这些新的变化对普通民众有很大的警示意义。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心理障碍离我们并不远,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亲人、同事和朋友正在经受心理疾病的困扰。其次,面对精神障碍不必恐慌,要积极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目前,大部分精神障碍都可以治疗,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康复的。当然,精神疾病的诊疗需求大幅度提升,也给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心理疾病,最好的治疗仍是预防。每个人都应该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心理健康,不给心理疾病机会侵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