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解决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需矛盾
2019-12-27俞虹
摘 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种类渐趋多元、保障更加有力。面对人民群众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原先的供给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通过基层街道近年来的文明实践成果,通过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元主体文化供给链、扩大文化志愿队伍等方式,试图探索出一种更为高效实际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获得感。
关键词:公共文化;社会组织;志愿队伍;文明实践
随着数代公共文化一线工作者们的探索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15分钟文化圈”等概念的落地,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渐趋多元、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更有力度。以前的单向、单一供给模式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双向多元模式占据主流。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缺乏宏观导向设计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个性化不足,缺乏有效宣传路径带来的公众知晓率不足,缺乏合理共建模式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等。
新时代下,我们更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供给模式,以解决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的供需矛盾。
1 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文化地标,促进公共文化生态良性发展
有效的公共资源供给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形的公共文化展示离不开政府引导下的资源配置优化。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提出:政府的作用应是服务而非掌舵。新时代下,政府要做公共文化发展的引路人,挖掘优势资源,鼓励多方参与,保证公共文化供给的良性发展。
第一,社区阵地建设。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作为公众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单元,社区公共文化供给的达标率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满意度。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步伐。常熟市琴川街道区域面积48.7平方公里,人口21.5万人,目前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已有36个村居,达标率71%,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100%达标。琴川街道打造基层社区文化阵地,使之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提升了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公众的归属感以及基层单位的凝聚力。
第二,文化地标打造。2018年起,琴川街道陆续启动了琴川城市书房、琴川文化活动中心、“诗琴话艺”文化孵化空间、琴川诗意主题公园等项目,通过打造艺术空间、文化地标,集中展示人文历史、时代印记、文化资源等。打造文化地标,擦亮城市的名片,让文化具有更多的融合度,“文化+”概念能够更加多元、立体。
第三,文化总分馆项目推进。琴川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常熟首个文化馆分馆试点在2019年挂牌。借助总分馆机制,畅通上下文化资源联通路径。通过市级以上文化项目配送、精品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优秀群文人才输送等方式,实现文化资源在区域内的联动共享,提升文化实效,让当地百姓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服务
2 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主体多元的公共文化供给链
通过社会力量引入,近年来,琴川街道针对各类群体输送丰富的定制式公共文化活动:
2.1 主动引入第三方优势资源,将普惠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琴川文化驿站:“家门口文化课堂”的定点配送,以各类优质文化公益课程增强公共文化的群众满意度。琴川街道“文化驿站”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办于2018年,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文艺骨干等志愿者力量,深化“琴川文化中心+村(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模式,以15分钟文化圈为服务半径,以每周排课的课程频次辐射全域开办文化驿站公益课程。采用零门槛的准入机制,面向全社会进行招生,2018年以来共开设各类艺术课程410节,服务3500人次;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实现时尚和休闲融合、现代与传统交互、艺术与体验交流,满足公众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2.2 最大限度发挥第三方优势资源,达到120%的资源利用率,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2019年,琴川街道成立“全域阅读推广志愿联盟”,以琴川城市书房为中心,以村居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础阵地,拓展学校、商圈、私营书店等社会阵地。联盟成员以阅读推广人、阅读组织代表、民营书店代表、早教机构代表为主,他们是公共文化服务受众的一员,也是基层文化服务提供者;他们了解民众的需求,也掌握着一定的文化服务资源。志愿联盟的成立使得政府有了倾听民众声音的路径,也有了策划更贴民意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同路人。目前,志愿联盟依托街道52个基层图书室,广泛开展图书漂流、“小志”老师讲故事,以及廉政阅读、亲子共读、经典诵读等各类惠民文化活动。
2.3 搭建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平台,丰富文化服务的不同形式
琴川乐邻巴士社区行:“家门口文化服务”的系统集成,以文化+医疗、文化+党建、文化+体育等模式扩大公共文化的群众覆盖面。“琴川乐邻巴士社区行”整合街道社区能人和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资源,编排小品、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知识宣传节目,开展一月一次的公益宣传演出。同时搭载小修理、量血压、政策宣传、地产产品展示等便民服务,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弘扬时代正能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市民融入小区自治管理,投身于争当文明城市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受益者活动,打造睦邻乐居的环境,促进公众人文社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琴川戏曲大舞台:“家门口文化舞台”平台的搭建,为基层群众提供“天天聚、周周练、月月演”的百姓舞台,增强公共文化的群众参与度。琴川戏曲大舞台结合琴川街道群众文艺团队特色,每月举办两场固定剧种惠民演出,配合节点组织各类演出活动,每周好戏不断,场场爆满,截至目前已吸引两万余戏曲票友前来观摩。为了协调不同人群的艺术欣赏口味,利用舞台优势,“琴川放映室”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作为固定项目定期开展;街道委托第三方人员专职放映,配合街道中心工作制定全年公益电影放映计划,2018年全年公益电影放映场次达216场。
3 提高文化服务公众参与积极性,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群众自治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公众,最了解公众文化需求的亦是公众自己,只有真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的发声度、自主性,才是切实调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只有这样双向的、带有反馈机制的良性供给模式,才是新时代下能被群众认可、具有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输送模式。
目前,琴川街道辖区内共有创舞社、创演社等群文团队45个,其中在民政备案的团队有8个,目前这些成熟的群文团队均以各种形式加入琴川街道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创舞社、创演社由专业文化业务骨干负责,每年推出若干舞台作品在各类群文赛事、活动中摘金夺银。“常熟春蕾”(常熟市“未来星光”公益服务中心)等志愿服务团队承担起“琴川乐邻巴士社区行”等基层文化普惠活动,每年深入基层完成街道、村居级配送演出。街道每年组织群文团队才艺大比拼、“年度十大群文优秀团队”“年度最受欢迎群文活动品牌”等评优评先活动。通过这些先进典型选树,挖掘优秀文艺骨干,扩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一些能力突出的文艺人才被吸纳进“琴川文化驿站”基层辅导员志愿队伍,对街道各村社区文化团队进行文艺辅导。一些成熟的文艺团队被推荐到“琴川乐邻巴士社区行”“琴川戏曲大舞台”等舞台上,针对基层百姓开展惠民演出志愿服务活动;一些被群众选出来的优秀品牌活动成为来年公共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提档升级再出发。这些由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街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群众力量,这些由群众选树的文化服务品牌因为有了群众的认可而获得了更长远的生命力。
4 结语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首先要从公共文化服务良好生态圈构建、多元供给链的形成入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共同发挥力量,相互推动,构建有效的文化服务架构。其次是要拓宽公众参与路径,倾听民众需求,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积极性。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群众三方共建,建立一种双向互动型供给机制,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有效供给模式的健康长效发展。
作者简介:俞虹(1990—),女,江苏常熟人,本科,群文系列馆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