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研究

2019-12-27陈寅雅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

陈寅雅

摘 要: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定位入手,考察了二者的逻辑内涵与实践共性,并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的战略关系,提出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最后,总结归纳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协同推进的五条路径,即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活“人、地、钱”三要素、产业振兴、加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006-0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依据我国国情以及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的实施要注重产业培养,无论建设城镇还是发展乡村,都要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合理规划,全盘布局,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定位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战略落地,也是对新时期城乡关系的把握,更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呼应。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以期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以期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发展的本质来看,乡村要振兴,不仅要立足乡村内部建设,还要走出乡村的界限,实现城镇化。因此,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之间,寻求战略契合点,协同推进,实现乡村与城镇发展的互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明确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从政策导向上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内容更加明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韩长赋同志曾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切实有效解决当前的这两大问题,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需要将农民和农村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加以推进。

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37%。比较来看,农村常住人口约有5.6亿,这是当前中国一个最基本的国情——农业人口比重仍保持高位。再从均衡发展方面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 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6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9,贫困发生率1.7%。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加之长期以来基建和公共服务的落后,导致城乡融合道路漫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必然之选。

二、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关系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换言之,新型城镇化要兼顾城乡共同发展,打破二元结构状态,实现城乡平衡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中要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合理规划,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协同推进。

(一)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

1.“产业兴旺”有利于推进就近城镇化

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也不例外。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强调发展乡村产业,主要是发展乡村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将工业化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经营中,不仅能使农业转型升级,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这一过程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缓解城镇压力。简言之,城镇化不是单向推进农村人口进城,扩大城镇规模,它也包括乡村自身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就近城镇化。产业兴旺就是就近城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2.“生态宜居”有利于建设绿色小城镇

乡村振兴强调的“生态宜居”与新型城镇化中的“绿色城市建设”目标一致,都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城镇建设和乡村规划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生态宜居力图在保持农村已有的自然生态下,构建农村生态文明系统,将农村未被开发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转变为能创造经济收入的资产。例如近年来地方政府着力打造的乡村游产业,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不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增加收入的双赢,让农村人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又助推了绿色小城镇建设。

3.“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有利于加快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中强调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要立足于提升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其生活品质,将城镇的优质资源逐渐均衡地配置到乡村,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共同富裕的局面。乡村振兴中修建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宣传栏,鼓励和开展非遗项目传承等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活动,不仅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表现,更是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途径。例如对乡村家风优秀、品德高尚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有利于弘扬文明乡风、加快城乡的接轨与融合。

4.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缓解城镇化用地难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对农地集约化经营的制度和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农地的使用和权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中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1.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有利于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城镇化强调的首要原则。诚然,无论是城镇化,还是经济发展,本质都是为百姓谋福利,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1日第6版刊发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文章,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新型城镇化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推进过程中加快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让广大进城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从规范制度到生活方式都实现彻底转变,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不再是城市的“边缘人”。

2.“四化同步”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明确和强调了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学者指出,新型城镇化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四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各自发挥着职能,同时又是其他方面的助推器。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动力和支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劳动力问题;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平台和市场,创造有效社会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是根本,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信息化是保障,不仅能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更能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因此,新型城镇化以“四化同步”为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3.“集约高效”有利于优化城乡布局

新型城镇化强调集约高效的原则,《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这三个硬性指标实际上对我国城镇走集约高效发展之路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同时,“集约高效”还包含就近城镇化,这方面“产城互动”是典型,即通过在产业园区附近修建社区或安置新村,依托产业园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培训当地农民,使其能够就近入厂务工。社区或安置新村附近相应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机构和设施,解决务工农民的生活和子女教育问题,使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得到转变,身份逐渐转化为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实现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双向互动。这种模式有利于留住农村劳动力,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在合理的规划下,集约高效原则对乡村带动作用会日渐显著,优化城乡布局。

4.“文化传承”有利于保护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承载着农耕文化和礼仪文化的记忆,很多地区至今还保留和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型城镇化秉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就是力图在发展中保住城镇发展的灵魂,保护和继承我们的文化根脉。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才是一个有底蕴的城市。秉持和践行文化传承理念发展城镇有利于我们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总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从根本上看,战略目标是一致的——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因此,实践中需要对其统一规划,协同推进。

三、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协同推进路径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需要适应新时期新要求,要进行合理规划,主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活关键要素、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等几方面开展。

(一)创新体制机制是协同推进的前提

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很多,如分工体系差异、历史原因等,若仅依靠市场调节,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因此,必须立足国情,统筹规划,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理顺体制,激活机制,才可能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制机制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乡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可视为一个系统中的两个方面,在推进过程中,政府需发挥应有之作用,建立系统性规划,以制度改革为主线,有机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各要素在城乡间实现双向流动。

(二)充分激活“人、地、钱”三要素是协同推进的关键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充分激活“人、地、钱”三要素。首先,从“人”的要素看,主抓三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为城镇化能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积极培养一支“一懂二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因为农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决定农村发展好坏的关键。“一懂二爱”的队伍是优化农村劳動力结构、提高农村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三是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因为依靠科技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其次,从“地”的要素看,主抓两方面: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引进社会资本奠定基础;二是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再次,从“钱”的要素看,主抓两方面:一是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解决农村发展资金难题;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激活三农贷款,多途径多模式解决城乡发展中“钱”的问题。

(三)产业振兴是协同推进的基础

发展产业是乡村兴旺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所在。就乡村而言,产业发展能消除贫困,实现生活富裕。俗话说:农业要强,产业必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治本良方。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培育果蔬种植基地、打造田园综合体、开展乡村旅游业等途径挖掘乡村产业。简言之,结合实际,依托已有资源和优势做到乡村开发中保护,保护中谋发展。发展支柱产业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关键,要将产业发展纳入城乡规划的大局中,用城镇化、工业化理念对农村产业和农村发展进行改造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协同推进的保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推进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农村发展的短板,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等,无疑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主要从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去践行。前者是为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后者是使生活在乡村的居民享受到与城市里一样的生活品质。

(五)注重科技创新是协同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需要科技创新助力。科技创新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利用“科技智库”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乡村治理、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伴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在逐渐从之前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农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等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为城镇建设带来更多机遇。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内涵上存有共鸣,在战略行动上存在交集,通过彼此协同发展,必然促进各自战略实施效果的提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应有之义,更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佩卿.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5-08-19.

[2]闻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17-10-11.

[3]韩长赋.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N/OL].(2017-11-16)[2019-03-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116/c64102-29648909.html.

[4]中央农办解读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要处理好两个关系[N/OL].(2018-02-04)[2019-03-20].http://www.crnews.net/zt/2018nyhwj/zyfb/87148_20180204093039.html.

[5]習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N/OL].(2018-03-07)[2019-03-21].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07/c_1122502719.html.

[6]李梦娜.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机制研究[EB/OL].(2018-11-29)[2019-03-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81127.1723.004.html.

[7]秦旭慧,梁剑峰.新时代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初探[J].文化学刊,2018(10).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人民网,(2018-10-25)[2019-03-22].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1025/c1008-30361400.html.

[10]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新网,(2019-02-28)[2019-03-22].http://www.chinan-ews.com/cj/2019/02-28/8767230.shtml.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