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实干精神的丰富内涵、践行路径与价值意蕴
2019-12-27杨兰
杨 兰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习近平总书记是实干家,是人民的勤务员。回顾其工作经历,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员实干为民的光荣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1]寥寥数语、字字珠玑,无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干精神的崇尚,以及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积极倡导实干精神,而且孜孜不倦身体力行;新时代,又将实干精神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召中华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斗者。我们需深入学习并积极践行习近平实干精神,将其扎根心中、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统一。
一、习近平实干精神的丰富内涵
实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实干精神既蕴含在其丰富论述中,也体现在其长期实践中;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追求的彰显,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习近平实干精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三者融合为习近平实干精神的科学内涵,既深深烙上党的优良传统,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我党优良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阶段,我们党一以贯之坚持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2]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3]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实干,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村民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他都深入调研,研究对策以满足群众最实际的需求。他“白加黑”“五加二”地打淤地坝、办沼气、修路,还为妇女开办缝纫社,为村民开办扫盲班……正如村民所形容的那样“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习近平到浙江任职后,每年耗费大量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4]习近平无论在哪上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今天,我们弘扬实干精神,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二)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也就是在实干过程中,要担负自身使命与责任。敢于担当就是要担起对民族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5]习近平总书记本身就是在实干中敢于担当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到河北正定任职,为了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主动进京,向上级部门请求下降粮食征购基数,足见其敢于担当的魄力。他在正定做县委书记时,为保存正定文化遗产、发展正定旅游业,历尽艰辛终于修复了隆兴寺,后来又极力推荐隆兴寺(即后来的“荣国府”)作为电视剧《红楼梦》的取址地,使得正定县的旅游业获得突破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自己具备担当精神,还敦促广大领导干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为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关键时刻,就越要绷紧一根弦。不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并不代表干部们可以松一口气,放下肩上的重担,而仍应当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斗到底。
(三) 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5]368他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最紧要的事,党要有所作为,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他掷地有声地喊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作为党的实践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做任何事都将“人民”二字放在心间,因为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6]。在经济工作方面,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使实干精神在基层进一步发挥,在党为人民群众孜孜不倦的服务中进一步升华。这些年,最使总书记牵挂的,莫过于这些困难群众,最让总书记上心的,莫过于脱贫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工作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在文艺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新声”[7]。在民生方面,企业减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被提上日程……“民生红包”年年发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或者改善民生等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干中一直将人民放在首位,真正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习近平实干精神的践行路径
践行实干精神需要党员干部正态度、抓重点、出实绩。“正态度”为践行实干精神确立首要遵循,“抓重点”提供方法论指导,“出实绩”提供衡量标准,三者都需落到实处,为践行者提供指引。
(一) 实干要正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是对自身行为的正确引领,是干事创业的良好开端。践行习近平实干精神一要端正工作态度,踏踏实实地劳动。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应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工作、勤勉工作蔚然成风。”[8]所以,每个人都应勤劳务实,踏实肯干,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践行习近平实干精神二要端正学习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老百姓眼里,他书不离手,发表讲话亦是能够引经据典。他常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学习能够长知识、阔眼界、明心智、提气质,是使人获得内在发展的源头活水,所以必须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员干部要向历史学习,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明智;还要向人民学习,因为办法就在群众中。
(二) 实干要抓重点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中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为我们践行实干精神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一方面,实干要抓“重点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4]241在他看来,做事只要把握住重点,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切忌“撒胡椒面”式的工作习惯,要抓就要一抓到底,深入落实工作。我国现阶段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任务展开。
另一方面,实干要抓“重点的人”。“重点的人”即领导干部,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抓领导干部选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公正用人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唯有以“公心”选拔出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方能为日后发扬实干精神奠定基础。其次,要抓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敦促党员“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9]。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不忘初心、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再次,要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反对“四风”, 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从“严”上要求自己、向“实”处谋事着力。
(三) 实干要出实绩
实干是否真正做到“实”,实干是否真的有成效,就要看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业绩。业绩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验。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深刻把握这三点的基础上树立了独到的政绩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干的绩效需要看它是否真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干才是真正有效的实干。而人民群众又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决定了实绩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人民群众对实干的反馈。人民群众认为实干到位了,那实干便是真的“实”干,反之就是形式主义。另外,要看实干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干才是真正的“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工作要“为党尽责、为民造福”[10],而不是为树立个人形象、升官发财;干工作要办实事,求实效,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干工作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体现了其实践、人民、历史三位一体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唯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眼光长远,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切身利益。
三、习近平实干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实干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基石。深刻把握习近平实干精神的精髓,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习近平实干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实干精神很大程度上与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有着天然联系。实干不是为自己获得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不是只为赢得生前身后名,而是为了更好地谋人民群众的利益,谋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为了实现自我超越、国家富强。
习近平实干精神与爱国主义血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他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其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以身作则,始终将爱国之情融于实干中,发扬“钉钉子精神”,做最实在的事,还倡导领导干部要为实现中国梦苦干、实干,培养劳模品质,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要求青年要“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11]。由此可见,习近平实干精神与爱国主义密不可分。另外,习近平实干精神又是改革创新的助推器。改革创新需要以实干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1978年,我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打破原有思想观念的桎梏,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一路披荆斩棘,成绩举世瞩目。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江阴市秉着“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实干精神,率先在苏南牵头发展乡村经济,逐渐成为“中国资本第一县”。如今,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学习先进经验,弘扬实干精神,努力解决“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实干精神为新时代改革创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 习近平实干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
“实现伟大梦想,完成历史使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主体是人民,关键指引是战略,根本方法是实干。”[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方式历尽艰辛。正是因为践行了苦干、实干精神,我国才会获取新的机遇,焕发出新的生机,打造出新的盛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共产党人肩头所担重任并未减轻,所迎挑战有增无减。例如,国内“三大攻坚战”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继续弘扬习近平实干精神,根据相关战略安排部署工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绘制到底。
(三) 习近平实干精神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实干精神是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基石。为人民服务,不是靠喊口号得来的,更不是靠金钱就能买来的,而是靠实干彰显出来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员干部唯有务实肯干,深入群众,躬身实践,才能不断修正自身作风,真正做到实干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曾引用清朝康熙皇帝不取灵芝的故事激励党员干部务实作为。康熙一向“不贵祥瑞”,有人想以“灵芝现世”来谄媚康熙,康熙不以为意,只以“年谷丰登,民有吃的”视作“祥瑞”。总书记引用此例就是为了告诫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扎扎实实下基层工作,甩开膀子干活,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关系,才能发现真理、学习真理、服从真理,唯有这样才可以在人民所处的真实环境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继而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变成一位真正有血有肉的人民“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