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
2019-12-27任莹
任 莹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9)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作为支配符号,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制度化的观念模式,具有标准性、普遍性、指导性甚至强制性,它在权力机构的支持下,通过持久的宣传教育和话语转换,转化为一种信仰、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日常实践系统的思想基础,并促使社会成员认清其利益,树立大体一致的价值取向。”[2]
新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西方经济学流派,其本质是代表西方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中国,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自由主义“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三化”本质,推崇“普世价值”的“相对”陷阱,“经济单面人”的“单向”人格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亟须深刻分析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有针对性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一、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据人民论坛等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当今影响中国最为广泛的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传入,一方面,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为大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新的方式和视角;另一方面,由于新自由主义者不断鼓吹、肆意传播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和主张,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大学生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容易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三化”本质试图瓦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根基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需要,是代表西方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是垄断资本企图控制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源、获取最大利润、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理论工具”[3]。新自由主义者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认为西方经济学没有阶级性,是适用于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种经济学都是为维护一定阶级的经济关系服务的。凯恩斯曾说:“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4]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效率,更能激发生产者的动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低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无法兼容,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私有制。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当代发展要求的。新自由主义者的这些论断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影响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知,扭曲了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瓦解了大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基础。
(二) “相对”陷阱着力消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新自由主义者打着民主、自由、平等的幌子,将西方价值观念伪装成全人类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其构建的“普世价值”的陷阱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正逐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西方社会所推崇的“普世价值”坚信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历史的终结,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念是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最高文明,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力图把中国的改革方向引导到西方文明发展轨道中,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到西方的“民主化”陷阱中,从而最终改变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此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全球的话语霸权以及多种价值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将“普世价值”渗透给大学生。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看清“普世价值”的本质,盲目推崇其价值理念,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
(三) “单向”人格刻意歪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人学立场
新自由主义者将亚当·斯密统一的“经济人”和“道德人”转变为分裂的“经济人”或“制度人”,强调人性自私论,走向了曼德维尔“私人之恶常有公益之果”的误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自身具有主体性,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自由主义者倡导片面的“经济人”或“制度人”的“单向”人格,片面强调法律制度,忽视制度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情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简单的经济关系。这种片面化、极端化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致使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人生观,歪曲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人学立场。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物质利益。新自由主义者推崇“经济人假设”,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这种主张忽视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误导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理解,造成了大学生思想的混乱。
二、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内在机理
正确分析新自由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内在机理,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成长。
(一)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自身经济、科技发展的优势,掌握了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主导世界经济规则,利用其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的话语权,对社会主义制度大肆进行攻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文化传播、经济往来、人员交流、影视作品、节日烘托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新自由主义,隐蔽式地宣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从国内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新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大环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其填补了在经济学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空缺,迅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区,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为新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随着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而相关的教育宣传、辨析引导不能及时到位,没能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新自由主义,从而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负面影响。
(二) 传播升级加快思想变异
媒介是意义和价值生产的载体,它们以各自的运作程序和编码方式,向大量分散的受众传播符号化、象征化的内容,影响着受众的社会认知、自我定位和价值认同。由于整个社会思潮的丰富多样性,一些思潮客观上具有合理的内核,他们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歪曲解读主流思想、主流价值的框架。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西方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占领网络阵地的重要性,他们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媒体潜移默化地传播新自由主义。媒介社会中的信息爆炸、过度消费造成一种价值的颠倒效应,使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与认可新自由主义,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媒介传播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低俗化、欲望化的感官刺激充斥其中,一切严肃对象都被嘲弄、戏仿、消解,迎合了部分大学生注重自由、追求享乐等心理。相关宣传引导机制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未能及时解答,导致新自由主义迅速蔓延。大学生置身在充斥负面新闻的网络媒体环境中,由于其自身认识的局限性,难免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
(三) 教育错位导致育人真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实际效果却不佳。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目标和内容“高”“大”“空”,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太空、太泛、要求太高,与生活实际结合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中的实际状况,不能解决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思想困惑。因此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清新自由主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不足。身处校园的大学生生活范围相对较小,社交圈也比较单一。校园文化作为思想传播的第二渠道,可以弥补课堂传授的不足,在宣传核心价值、解读热点事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校园文化宣传深度与力度不够,面对热点事件未能及时解难答疑,错失了正确引导大学生认清新自由主义本质的良好时机,使一些大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四) 心理迎合引发道德危机
青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青年思维较为活跃,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随着新自由主义的蔓延,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观念也受到部分大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者倡导的自由观念、竞争意识、个人奋斗等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认为只有个人才是实实在在的,满足个人的欲望和需求才是最真实、最现实的,只有先满足了个人,才能实现集体的利益,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迅速得到部分大学生的回应。如今,我国大学生在思想上越来越开放,他们渴望自由自在地思考、生活,渴望独立,对各方面的管教和约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反感和抵触。
三、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习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
(一) 思想引领:奏响意识形态主旋律
当前,面对新自由主义的侵袭,必须明确立场,提高鉴别能力,对新自由主义的错误主张主动回应、坚决抵制。第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尤其要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针对“意识形态终结论”“去意识形态化”等观点,要注意及时帮助大学生认清其本质及欺骗性,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它对厘清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学习,坚定价值观自信,抵制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二) 网络规范:严控网络阵地风向标
互联网正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渗透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构成隐形包围,使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这个宣传阵地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高校要建立专门网站,设置相关专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网络主阵地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抢占思想观念传播的高地。同时,对各种歪曲、丑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加强对校园网站监管,及时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从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切实构筑起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坚固阵地。第二,发挥“意见领袖”的价值引导功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意见领袖”在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对大学生是否接受某种社会思潮或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很大影响。要团结“意见领袖”,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发展“网络统一战线”,理顺网络舆情收集与反馈机制,培养认同主流文化的“意见领袖”,发挥榜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 实践融入:回应现实生活新需要
新自由主义者歪曲运用某些主张来解释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结合与大学生相关的热点事件,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高校若想根本战胜新自由主义思潮,防范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就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努力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问题。”[7]不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状况,不了解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状况的脱节,从而失去影响力和公信力,导致失声、失语。第一,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动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根据时代的发展转变教育观念,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关切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为大学生做实事,解难事,真正把关心学生落到实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完美契合。第二,要根据社会热点,及时答疑解惑,解除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针对新闻媒体报道的舆论热点进行正确评价、良性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消除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错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