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景德镇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9-12-27刘琳琳
刘琳琳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发展航空产业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和规划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央经济工作的新理念,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解决经济动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改革措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航空产业成为景德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作为“中国直升机的摇篮”,景德镇在发展航空产业方面优势明显,是全国唯一具备直升机整机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城市。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个聚焦,三个注重”的发展思路,将航空产业作为景德镇支柱型产业之一,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以建设“航空小镇”为契机,旨在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一、景德镇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一是产业发展实力雄厚。2016年起,全市航空产业经济规模超过200亿元,已形成“产能百架、产值百亿”的规模化产业集群,直升机产销量增速连续三年超过20%,占国产份额6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2]。二是产业链建设及配套较为完善。景德镇已形成了直升机研发、生产及配套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景德镇拥有国内唯一的直升机整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拥有全国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基地——中航工业昌飞公司,以及江西景航锻铸、江西昌兴航空装备等40余家航空零部件配件企业。三是产品实现系列化。景德镇通用航空产业通过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引智相结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能满足直升机批量生产和民用适航的要求,初步具备第四代军用直升机和1吨、2吨、3吨、5.2吨、13吨等民用直升机及无人直升机研发、生产能力。其中,直11、AC311系列、AC313系列直升机还获得了中国民用适航TC证和PC证,为今后5~10年内实现直升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二)科研技术实力突出
一是科研体系建设较为完整。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单位、4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科技产业发展平台,还有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一大批可服务于通航产业的先进试验设施。二是国际技术合作成效显著。通过与国际先进直升机公司合作,景德镇已经掌握了部分直升机数字化技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飞公司被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三是生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正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景德镇航空产业生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满足如美军标(MIL)、美国材料与协会标准(ASTM)、AS9100、ISO9000和国内航空航天标准的要求。昌飞公司已成为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波音公司、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的供应商,积累了丰富的直升机生产管理经验和能力[3]。四是基本掌握了先进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技术。例如,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和桨叶等复杂载荷零件、桨叶防除冰器的制造技术等。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结构桨叶和钛合金桨毂,可大幅度提高旋翼效率,简化桨毂构造,提高构件使用寿命,提高桨叶和桨毂可靠性与维护性,对于提高直升机性价比至关重要。
(三)人才体系基本健全
景德镇航空产业现有职工11000余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4000余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有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包括高级工程师460余人,研究员120余人,国家级专家2人,部级专家8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防科工委511人才”18人,省级优势知识创新团队1个,省级技术带头人1人。昌飞公司职工人数约6000人,拥有省级技术带头人1人,技术中心总人数为827人,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的49%,中心有博士2人,硕士22人,高级技师49人,技术中心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61人。技术带头人团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4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学科带头人对本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技术中心聘有来自美国西科斯科公司、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等国际一流直升机制造领域的外国专家10余人。景航铸造公司、景鑫锻造公司、江西中景集团等为直升机配套的企业拥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0多人,省级技术带头人1人,人才集聚优势明显。江西省政府、景德镇市政府分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建立了合作机制。
(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景德镇已建成多个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一是景德镇罗家机场。罗家机场距景德镇市中心约7公里,为4C级民用机场,跑道全长2400米,宽45米,停机坪设3机位,候机楼可供360名旅客候机,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通讯导航设备。该机场航线航班负荷较大,目前正在开展搬迁扩建的论证工作。二是吕蒙机场。吕蒙机场为3C级试飞机场,拥有一条800m跑道,承担了大量的军民品直升机试飞任务。该机场将进行扩建,目前已启动机场扩建征地拆迁工作。三是通用机场。目前已建成高新区C类通用机场,计划建成浮梁县A类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乐平市B类通用机场,高新区、乐平市、浮梁县通用机场已申报列入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正在积极谋划全域通航起降点布局。通用机场布局逐渐完善。
(五)通航运营正式启动
除通用航空制造研发产业外,景德镇通航运营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一是昌飞并购上海和利通航景德镇分公司,抢占直升机培训市场进展顺利。首个国产民用直升机飞行培训基地落户景德镇,并已开展AC311涡轴型直升机的飞行员培训。二是昌飞公司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民用机AC311,在婺源江湾景区实现了江西旅游基地全面运行的“第一飞”,并与洛阳市公安局签订了购机合同,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景德镇通航事业发展的信心和期待。昌飞公司成功申报江西省通航应急救援基地,与全省11个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与南昌、景德镇、抚州、宜春等地签订通航服务购买协议,在全省各设区市均实现了首飞。三是昌飞公司联合民间资本在南昌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华夏九州通航有限公司,同步推出3条以南昌瑶湖通航基地为核心的空中游览线路。借国家倡导“红色旅游”的契机,以“直升机让现代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了“中航直升机万里行”活动,辗转江西、福建两省六市,拓展了直升机通航市场。四是江西赣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已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CCAR-91部一般商业运行合格证书,成为江西省第三家通航正式运营企业,并通过民航江西监管局CCAR-61飞行员培训资质申请,成为江西省第一家直升机飞行员私商照培训企业。
二、当前景德镇航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景德镇是一个中小城市,这些年的确有了较快发展。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景德镇航空产业经济结构、规模与一些航空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产业竞争力不够强
一是直升机产业投入不足。从直升机产业发展的规律看,要有大的投入才能有大的产出。由于直升机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地区在投入上都是“大手笔”。这两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江西省及景德镇市直升机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变化。但因投入相对不足等原因,发展速度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与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再加上直升机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投入问题迫在眉睫。二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自主核心关键技术有待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集群内直升机发展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直接影响总体方案设计、关键部件设计等能力;材料、制造基础工业薄弱,主要部件预期寿命较短,品质可靠性较低。这些差距,制约了未来新机研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三是低空试点城市推进不明显。通用航空是一个新兴市场,通用航空市场价值总量高达万亿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通用航空市场的投资建设[4]。在低空空域改革方面,我国先进行了“两区一岛”(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试点改革,之后扩大为“两大区、七小区”(沈阳、广州管制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管制区)的改革试点。而景德镇从2012年开始呼吁低空开放至今,仍未列入低空试点城市,严重制约直升机产业尤其是通航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民用直升机型号未形成系列。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发展40多年来,虽经历了直5、直6、直8、直9、直11等型号的研制和生产,但基本上都以军机为主,现有的几个民用直升机型号AC313、直9、直11等,都是由军机延伸发展而来。从使用范围看,现有机型难以覆盖各种民用和准军事用途。二是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体系不健全,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投入力度不够。多年来,直升机市场基本上以计划经济下的军机采购为主,在考虑军机的技改和科研时,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体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相比军机用户,民用直升机用户有显著的不同。例如,民用直升机用户多且分散,使用频率高,维护保养需求多,需要制造商快速响应,接待咨询与投诉,现行军机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体系,难以满足民用直升机市场的要求。
(三)航空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一是产业集群发展后劲不强。从宏观看,直升机产业面临的大形势仍不乐观。从需求看,作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的朝阳产业,拥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发展需求极为强烈。但从现状看,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全国正在掀起直升机产业重新布局的浪潮,竞争日趋激烈。从原来直升机产业主要分布地景德镇、哈尔滨、天津、保定,到后来发力的重庆、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都在加强直升机产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打造直升机产业重心。一方面引进的项目质量不优、数量不多,尤其是一些大项目、整机项目及高端配套项目极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不够;另一方面,受用地和融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建项目进展不快,新、改、扩建项目投资总量小的现实将影响产业健康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后劲不强。二是集群内未建立专业服务平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本应是联系紧密、产品关联度极高的团体,但目前景德镇还没有一个直升机相关企业高效沟通、互相合作、抱团发展的专业服务平台,直升机企业普遍单枪匹马各自为战,严重缺乏区域产业链内的充分交流,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产业凝聚力不高,集群暂未形成区域产业合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景德镇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迈入新时代,航空产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使航空产业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景德镇航空企业应当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促进制造水平升级。政府也应当利用这一改革措施,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全力打造航空小镇,鼓励航空产业开放合作发展,培育壮大航空产业集群。
(一)促进制造水平升级,着力提升整机产能
一是依托“1+3”整机体系,将产业规模做大。充分发挥我国唯一从事直升机型号研制和直升机技术预先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昌飞公司,江直公司、德利直升机公司等龙头整机生产企业的制造水平和产业规模。坚持“一机多型、系列发展”“一个平台、多种型号”的系列化发展模式,形成吨位齐全、型号配套、系列完善的直升机产业体系,打造多用途、多系列、多型号的直升机总装、试飞及大部件集成制造基地。力争尽快达产达标,形成年产600架左右的整机规模,并带动关联产业同步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实现相互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军专民、军促民”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飞公司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生产,通过技术相似性,不断改进改型,丰富和发展民用直升机型号谱系,形成军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飞公司开发新型民用直升机项目,促进现有直升机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尤其在直8、直9、直11等机型成功研制基础上,积极推进其改进改型为民用机,不断满足军、民用直升机的配装任务需求,逐步实现军机研发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向民用领域的开放拓展,并加快推进军用转民用直升机的适航认证。三是推广智能制造示范,实现生产技术提升。推广昌飞公司成功建立国内航空行业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数据管理系统,采取工业4.0版自动化旋翼动部件智能制造示范的先进经验,逐步在有条件的整机生产厂商试点,通过网络平台建设,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直升机科研生产过程,构建并完善企业统一的数字化制造和管理平台,以适应多型号、大批量直升机研发和生产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景德镇通航产业智能制造研究应用的跨越发展。
(二)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完善通航创业支撑体系
一是推进技术攻关及研发成果转化。通过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飞公司为代表的产学研用平台,重点针对直升机整机设计制造技术、零部件制造工艺、复合材料研制等技术和新材料课题进行攻关,缩短中国与国外先进直升机研发制造技术的差距,争取引进中俄两国合作研制的30吨以上直升机项目。建设通航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引进落户总体气动、结构强度、旋翼设计、航电火控、飞行控制、液压传动、环境控制、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和系统设计的科研成果,促进现有型号产品的技术升级,拓宽市场空间,重点推进无人机、飞行模拟器等研发项目产业化。二是推动全领域内的创新创业。依托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飞公司、江直公司在科研开发、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民航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为景德镇航空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以各种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机构,促进景德镇学院、陶瓷大学等本地高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航空领域知名院校、研究所开展广泛合作,深入开展通航产业领域的“双创”工作。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孵化中心和航空科创园的建设,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转化产品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景德镇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创业,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提供用地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快景德镇通航产业发展专家智库建设,开展通航产业发展研究和通航产业项目论证工作,争取成立景德镇通航产业研究院,并加入江西通用航空产业联盟。
(三)全力打造航空小镇,培育航空产业集群
一是以最优的人文环境发展“通航+”产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地区特点及发展情况,创新发展直升机全产业链的“通航+”模式,打造以直升机为代表的航空小镇。建设中国直升机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直升机展销维护中心、航空体育运动馆、昌江航空文化主题公园、航空主题酒店等,大力推广航空文化,培育通航市场。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航空小镇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航空小镇建设框架。重点是围绕吕蒙昌飞总装园,加快实施昌江堤防绿化改造提升、园区道路改造提升、周边村庄改造提升工程。同时,着手启动昌飞职工宿舍、专家楼等生活配套项目建设。三是加快航空零部件园项目建设。发挥“1+3”整机研制能力,加快景德镇高新区航空零部件产业园的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的直升机外扩零部件产业链管控体系,新引进落户一批直升机旋翼、航电等配套项目,完善直升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四是促进配套企业快速集聚发展。依托昌兴公司、昌河航设、联晟电子、景航锻造等零部件制造企业,结合景德镇直升机、无人机生产需求,以整机生产带动航空电子、航空精密机械加工、航空新材料等企业快速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航空内饰件、复合材料桨叶、航空锻铸件、机载电源等生产企业。
(四)鼓励开放合作发展
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合作的通航产业发展战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促进企业合作共赢。支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知名直升机配套企业和供应商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转包生产等方式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将非涉密的试验设备、试飞设施向市场开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航天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争取在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控制系统和C919大型客机相关配套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合资、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吸引包括阿古斯特、西科斯基在内的世界直升机巨头落户,加快引进、消化和吸收直升机核心技术,提升总体方案设计、关键部件研制能力,助推景德镇直升机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更上新台阶。大力支持昌飞公司与波音公司、西科斯基和阿古斯特等国际航空巨头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加快实施江直公司与阿古斯特、法国直升机公司、比利时DYNALI公司直升机和无人机领域的合作。深入推进昌兴公司与意大利K4A公司在全球首款尾桨液压传动的双座双发轻小型直升机的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