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9-12-27王萍
王 萍
(渭南师范学院 报刊社,陕西 渭南714099)
文化及辐射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就必须把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作为战略任务,要走出一条贯彻中央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1]
走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还需发挥文化的先行作用,从陕西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入手,彰显陕西地域新形象,通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的陕西元素、建设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着力塑造和提升陕西文化新形象。
有关陕西区域文化传播的研究,笔者在知网上做了检索发现,研究及其成果不是很丰富。究其原因应该是文化传播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设计和实施,现有的研究和成果切入点比较单一,如张羽的《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与区域文化传播》[2]主要从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入手,探讨了《望长安》《法门寺》《大明宫》等历史纪录片对陕西的历史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记录和展示,并对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官方烙印、品牌形象、引领作用的特点。该研究借纪录片的探讨对传播路径进行总结,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刘宗元和吉平的《陕派电视剧对陕西文化形象的传播》[3]总体上概括了陕派电视剧的特点以及陕派电视剧对陕西地域自然风情、陕西人物性格刻画和陕西民俗风情的展示,体现了陕西地域文化特征和陕西地域性格特征以及民俗等,对陕西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展示有一定作用。丁丽的《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传播研究》[4]把研究方向集中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陕西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分析了陕西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陕西文化的传播策略,如打造品牌、精细传播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还有孙斐的《基于“新丝绸之路”理念的陕西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5]从陕西旅游文化资源和产品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丝路”文化传播的创新点。
以上研究基于陕西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的某一个方面,如纪录片、电视剧、旅游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总体说来,还缺乏高屋建瓴的理论深度和高度,缺乏陕西地域文化传播的总体布局和架构。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及其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所以,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陕西元素为依托,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对外传播力的视角中,对陕西文化元素的挖掘、开发及提升其对外传播力路径进行概括研究,希望能以微薄之力抛砖引玉。
一、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陕西元素
陕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文物古迹、戏曲、书籍、绘画、皮影、雕塑、话剧等不胜枚举,然而,如何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时代发展中呈现出新的气象和魅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生活发生共鸣,如何让传统文化展现出陕西文化的新形象,就需要我们进行广泛搜集和系统深入的挖掘。
2018年3月,陕西歌舞大剧院举行开业20周年庆典。陕西歌舞大剧院以唐乐舞为核心产品,以陕西风味的唐宫宴、饺子宴、小吃宴和火锅宴等特色餐饮为辅助,以宣传展示盛唐歌舞表演和餐饮文化为使命,如今已经成为古都西安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的文化旅游展示窗口。剧院以唐乐舞为核心,为了打造《唐乐舞》系列,陕西歌舞大剧院邀请目前国内顶级的唐代文史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经过悉心研究、考证和挖掘,最终形成了按照唐代音乐表演形式进行编排的盛唐朝代歌舞表演,注重挖掘盛唐时期就有的舞蹈音乐,以保持原汁原味的唐代歌舞。在多方努力和悉心挖掘的基础上,《唐乐舞》系列凭借雄厚的表演实力和无与伦比的民族艺术魅力,成为陕西重要的“文化使者”,在国际艺术中享有盛誉。与此同时,陕西歌舞大剧院的舞台设计也一贯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的一面,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专业的演出剧场。舞台设计标准、专业,整个舞台布景由人工绘制并以画幕搭建,且不同的节目都有与之匹配的不同的画幕。以中国画和唐代壁画为表现手法的画幕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内容,舞蹈与幕布相得益彰,使得整个舞台呈现出华丽、典雅、古朴、优美的氛围,生动贴切地再现盛唐灿烂辉煌的艺术之美。
2013年以来,陕西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国风·秦韵”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先后在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一系列“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活动,将陕西皮影、陕西秦腔、陕西剪纸、西安鼓乐、安塞腰鼓等一批优秀非遗精品项目在海外进行宣传推广,传承和弘扬陕西文化。
综上,要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新元素、新气象,首先要在框架上进行资源的系统整合和挖掘,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还要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着力点放在“文化内涵”的继承和挖掘上,“唐乐舞”系列正是将舞蹈的考证、研究,舞台的设计以及服装、配乐等的着力点放在“唐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上,才使得舞蹈以现代方式展现出新的魅力,这正是一个文化资源挖掘重塑过程中重要的几个方面。陕北民间剪纸的现代整合也是一样,不仅重视剪纸形式的奇巧,更重要的是呈现西北民间典型的文化特征,在民间的风俗习惯中蕴含周汉礼制文化的深厚底蕴,遵循了一种本土传承与异地传播相交叉、地理风貌与人文特色相结合的文化建构原则,呈现出古朴、大方、率真的主调和粗犷奔放、精巧细致、奇特怪诞的差异特征,并成为陕西文化的代表之一,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还有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当这支粗犷豪迈的老腔和现代音乐结合时,这个中国大地上“最古老摇滚乐”也在历史的传承和现代的融合中彰显出了新的魅力,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陕西文化的新形象。
陕西电视台节目制片人白玉奇在谈到塑造陕西形象时说:“塑造一个地域的文化形象,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我家有什么,我拿这个作为支点,我把什么说出去。但是‘开坛’不能这么做,它做的是我家有什么,我拿这个作为支点,看能撬动多大的地球,就是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鲜活的元素注入,然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把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成现实的文化传播力量。”[6]
二、打造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
传媒是地域形象传播的首要方式。如上所言,充分挖掘和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陕西元素之后,就需要建立和扩大文化传播平台,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知名的传媒品牌,文化内容为“内功”,传播形式为“外力”,二者缺一不可。
传播内容的选择对传媒品牌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陕西电视台大型人文类谈话节目《开坛》创办伊始就一直秉承“传统话语当下化,人文话语传媒化,精英话语平民化”的理念,坚持“大众话题、精英解读”,从问题和探索入手,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开坛》栏目的系列活动如“华山论剑”“中华大祭祖”“风追司马”等在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加入了现代启迪,形成了既切合时代又自成一格的风格,以深深的人文底蕴解读人文陕西、人文中国,别具一格。
传播平台的定位对传媒品牌的形成十分重要。在谈到陕西形象的塑造和媒介传播时,《开坛》制片人白玉奇也指出媒体平台的定位,“媒体是平台,我们媒体人就是搭台子唱戏的人。搭起这个台子不是我们自己唱戏,而是让最有影响力的人来唱戏。而且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活动不是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我们首先做的是拿这个活动来吸引媒体的眼球。这是一个无限敞开的平台,这个平台给各个媒体都留了对接口,这是又一个媒体的核裂变。第一个是资源的核裂变,第二个是传播的核裂变。”[6]
当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日趋多样,但无论媒体形式如何创新,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容为王”。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其传播更应该注重内容,“内外结合”,做到文化资源和传播形式的核裂变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播内容上不能哗众取宠,也不能在传播渠道上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如是,建立一批既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又具备陕西文化新形象内容的传播平台就变得十分重要。[7]
三、传播陕西红色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的作用,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革命遗址445处,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8]
红色文化的传播要注意传播形式的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应不断创新。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在进行“两学一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红色资源,重走革命路,接受革命再教育;高校应该把人才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走进革命实践教育基地,走进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文化传统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可以在传播手段、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尝试将革命遗址参观学习与绿色旅游进行融合,延安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就提出推动延安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延安中心城区红色旅游板块、黄帝历史文化旅游板块、黄河自然遗产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和自然绿色生态旅游板块[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尝试打造和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宣传,打造全新的媒介体验平台;尝试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再开发,以图片、戏剧、雕塑、话剧等形式进行红色资源的后续开发等。借助举办陕西红色文化博览会、陕西红色文化旅游节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意识,从而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让红色文化为陕西文化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推进旅游平台和品牌建设
旅游业是一个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担当着文化传播、文明互鉴的重要使命,国际化水平是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陕西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枢纽,应积极建设推进陕西旅游国际合作,突出起点优势,展现旅游担当,注重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性产业的带动作用。
要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搭建国际旅游合作交流平台。担当文化使命,以“文化陕西”和“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整体形象为统领,深耕国际旅游市场,精准营销、专业营销,积极拓宽旅游营销宣传渠道;借助“中美旅游年”“中澳旅游年”“中加旅游年”“中欧旅游年”等旅游外交、国际展会和省上对外经贸活动开展旅游宣传营销。让陕西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形象树起来,为提升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一带一路”教育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要着力创新思想、开拓思路,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沿线艺术、旅游、教育、考古等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传递中国声音、建设文化陕西做出贡献。
着力搭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18年10月8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召开。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主题是“新时代·新丝路·新视界”,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着力构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机制。 2013年11月17日,“从长安到罗马——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会”在意大利成功举办;2016年9月,舞剧《丝绸之路》应邀赴澳门演出;2017年1至2月,陕西与浙江两省联袂的《富春山居—丝路长安》民族音乐会在欧洲七国巡演引起轰动;2017年4至5月,杂技剧《丝路彩虹》在欧洲多国巡演;2017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在沙特成功承办了近年来沙特举办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周”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2月,《大汉苏武》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成功进行交流演出;2018年2月,陕西省文化厅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共建“丝绸之路国际美术研究中心”。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为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及关联国家文化交融、思想交流、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着力强化“部省合作”模式。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陕西省与文化和旅游部以“部省合作”模式开展对外文化传播。2017、2018年先后与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全年文化交流合作,在当地多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机构开展交流演出和非遗展览展示等活动,将陕西秦腔、木偶、皮影、剪纸、马勺脸谱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与中国书画展示和体验活动结合,为当地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有效提升了陕西文化影响力。
着力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陕西省科教资源优势,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基地建设,目前已成立如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多个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2017年,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落户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已为“一带一路”105个国家培养了2 682名专业技术人才。
在“一带一路”开发中,陕西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多元合作机制,多层次合作平台,推动各类文明互学互鉴,让这条展示陕西文化和陕西形象的文明之路越走越宽广。
六、发挥中心城市的牵引和辐射作用
国际友好城市是各国地方政府间开展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塑造“大西安”,建设美丽西安,把西安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坚持“以人为本、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以塬为靠、以绿为基、以文为魂”,大力优化超大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在此基础上形成大西安“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城市本底,发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展示陕西文化魅力、扩大文化影响。
努力构建西安的城市精神品质。紧扣“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努力践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精神理念,着重塑造开放、包容、发展的城市现代文化,聚集全民力量,共同追求美好和谐的精神品质。[10]
积极创建友好交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双向开放发展机遇,重点发展中亚、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友好关系,优化提升友好城市数量和布局。
努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建立区域文化、政府公信力、公共服务、军民素质、区域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于一体的城市软实力,展示陕西形象,以综合软实力提升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品味,塑造良好的陕西新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11]
加强多方合作与交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高层互访,通过论坛、会展等形式推动开展系列务实交流合作。努力提升会展经济,着力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项目,争取举办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快推进大型会展场馆建设,打造会展经济新引擎。
总之,全方位挖掘陕西文化新元素,提升陕西文化传播力,提高陕西文化软实力,是陕西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当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以文化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同沿线省份和国家的合作发展,大力弘扬陕西文化新形象,必将不断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文化先行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