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战略特征

2019-12-27段立国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特色改革建设

段立国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始终是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等,越来越成为突出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09页。,“推动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鼓励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光明日报》2014年12月3日第1版。,将加强顶层设计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和重要方法论。回应好文化建设新的时代课题,同样必须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尤其体现在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路径选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下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日益完善的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有力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实践。

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国家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文化改革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文化事业的现实之需、发展之要、着力之重,规约着文化改革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直接关涉国家文化建设战略规划的制定。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上不同文明体系在各自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不是在特定时代主题的感召之下而创造出来的。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兼察世界文化格局发展变化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应聚合于什么样的时代主题之下开拓推进,成为关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局性问题。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光明日报》2017年7月28日第1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2页。。这些论断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点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主题,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生动的主题剧目,而这一宏大的主题剧目总是在历史演进的特定布局中翻开具体篇章、演绎时代精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开启了更加全面更加协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与新里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谋划与新部署。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内蕴于“五位一体”之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因时而进地发挥其时代性的作用。新时代文化的改革发展,只有立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才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与长期性;才能在准确把握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中更加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才能在掌握诸要素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自身的要素性能以不断提升“五位一体”整体性功能。立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把握自身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等诸领域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建设的辩证关系,更有力量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从并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文化改革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实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是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与历史条件而具体落实推进,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文化的改革发展同样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历史场景而展开,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然就会失去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迷失工作的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开创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习近平同志提醒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明确了包括文化改革发展在内的各领域各项工作开展的实践基础。文化的改革发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必须深刻把握这一实践基础的“不变”与“变”,即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未发生根本改变,其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改革发展必须立足于这一客观实际,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而稳步推进;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文化的改革发展同样必须立足于变化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把握实践基础的“不变”与“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文化改革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根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习近平同志反复申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光明日报》2018年3月21日第1版。等等,突出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实际上,这也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遵循,即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人民共建共享,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根据,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文化力量的施展主体以及文化事业的服务主体。只有将人民群众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将文化事业的根基深深扎进人民群众当中,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更加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才能获得日趋强劲的精神动力;只有将人民群众作为先进文化力量的施展主体,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充分掌握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将精神力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主体推动力;只有将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要服务的主体,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文化层面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才能不断激起强劲的内生动力。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页。,而能否聚合起13亿多国人磅礴的主体力量,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掌握人民群众的广度与深度,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否牢牢把握住人民群众这一主体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发展强调一以贯之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根据,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时代要求,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文化的改革发展才有方向和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文化领域涌现的新情况新课题新任务,文化改革发展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光明日报》2014年1月1日第1版。,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鲜明标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热切期盼。

(一)立足时代新境突出文化兴盛的战略意义

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文化兴盛,是文化强国具象化的盛大景观,更是文化强国的基础和条件。繁荣兴盛的文化是文化强国梦想的硬支撑,萎靡不振的文化断然不会成就文化强国的目标。值得指出的是,文化兴盛所迸发出的力量在不同的物质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中呈现出不同的施展方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力道,展现出具有浓厚时代底色的战略价值。只有立足于现实的时代境遇,对文化的认识才会更深刻、对文化兴盛战略意义的解读才会更透彻、对文化强国的战略谋划才会更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境遇,既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兴盛的一般战略意义,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③《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1版。;更重要的是,基于对新时代境遇的深入剖析,深刻把握住文化兴盛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性战略意义。新时代的中国,已有了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厚实积累,中华民族登上了复兴的新阶梯。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在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曾翻越过高峰、陷入过低谷,而今决心重拾光荣与梦想的民族来说,对繁荣兴盛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④隋笑飞:《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5年3月1日第1版。,“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1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1版。;并基于上述认识,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⑦《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第1版。。总体来说,文化兴盛与文化强国辩证统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文化兴盛时代价值的深刻认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二)放眼世界,强调文化软实力提升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民族的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成为世界的文化。在世界各国日益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往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文化竞争的胶着点,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强国的显著标志。从广阔的国际视野、普联的世界格局和广泛的跨文化传播中来审视、思考、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突出文化软实力提升,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将文化发展“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1版。,“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页。,确立了从国际视野观照我国文化建设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思路;与此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③李 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光明日报》2014年3月13日第1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页。,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反复强调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3页。,谆谆告诫全党要“要注重软实力建设”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5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世界格局突出强调文化软实力建设,扣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明确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三)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既是文化强国的核心支撑,同时也是文化强国之强的有力注解。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1页。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以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多个重要场合做出许多重要论述,明确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⑧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⑨《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第1版。,为文化建设增强民族精神提供了基本理念、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基础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1版。,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归依,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1版。;重点在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文化创造,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主旋律与核心支撑。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增强要“形于中”的同时,还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纳于外”,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1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13柴野、王晖:《习近平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 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第1版。,“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①霍小光、隋笑飞:《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强调 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 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2014年6月7日第1版。,在批判吸收外域文明中为中华民族注入有益活力。历史与现实证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历来是在承继历史、扬弃传统中蓄力的,是在开放包容、不捐细流中自我壮大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1版。,要在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海纳百川中不断厚积、汇聚、升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道路决定前行的方向与归宿,是文化改革发展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辉煌,但在当前的行进中也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文化发展环境和更加繁重的文化改革任务。特别是伴随文化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网络亚文化的快速兴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身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如何选择文化发展的道路等越来越成为新时代的文化追问。面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文化发展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33页。,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道路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强调“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自近代以来,文化的建设路向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的困境中,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东方,强势蹂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征程中对复兴中华文化的道路苦苦寻觅,始终充满期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文化的自立强盛迎来了曙光;对中华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自此时开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程相伴相随。在凯歌行进与挫折起伏的探索进程中,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中华千年文明的承续中、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奋斗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实践中所走出的“特殊”路径,烙印着鲜明的中国印记和特色。对于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在传统与现代、内在与外在、当下与未来、本土与外来等多重文化关系的融合中,中国文化的繁盛必须坚持走适合我国文化特质、民族特点、现实境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此,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力解答了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路向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未来的道路和方向。

(二)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任何国家的文化发展路径,皆有其历史演进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特”,集中体现为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指向,充分彰显中国文化及发展路径的特性;根本在于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昭示中国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立场,与西方文化及其发展道路根本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鲜明旗帜和本质特征。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16年第4期。,并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无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还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有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反复申明了一个观点: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各领域建设,都内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目标指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9~20页。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危机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等为代表的各种“去马”“非马”“贬马”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其虽不占据主流,但如同蚂蚁噬堤,埋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隐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文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突出强调,对于应对文化领域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空心化马克思主义等错误倾向,坚守并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地,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根本性战略意义。

(三)突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文化事业不断走向兴盛繁荣,“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和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国际文化版图正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演进”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3页。。在文化建设新起点上,如果要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极有必要透过目前文化繁荣的表象自问:持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性力量是什么?如果要进一步在世界上光大中华文化,再次焕发中华文明在历史中的无限荣光,同样极有必要追问:支撑我们实现此种文化梦想的基础性力量是什么?以上两个问题,虽然提问的出发点略有不同,但都是新时代文化境遇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展开的必然追问,且追问的落脚点皆在于探究,我们行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诸多力量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什么。在新时代,我们若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握住文化发展机遇、迎接好文化发展挑战、再创文化新辉煌,就必须探明、挖掘、培植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对于这种力量,习近平同志给出了明确的阐释和回答,“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9页。,指明了文化自信力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只有将文化自信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中华民族才能确保今后无论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强盛阶段抑或低谷时期,都能拥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持守、对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对实现文化强国梦想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突出强调文化自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独特路径及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力量支撑点,对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部署推动

文化,只有成为奔腾的活水,才能永葆生命力,而文化澎湃的活力,来源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次谱写了中华文化的壮丽篇章,但是问题历来是与成就相伴相随的,面对国内外形势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与日俱增的新期待,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自我突破、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妥善解决,关键皆在于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改革的全新主张。实现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与新建树,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确立了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主体框架。

(一)在整体协同中推进改革深入

新时代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文化改革必须走向深入。而文化改革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是什么,文化改革如何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成为全面深化文化改革首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从普遍意义上给出了清晰回答。他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将协同推进国家各领域的改革作为新时代国家改革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指明了文化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与具体路径。在改革进入攻坚区与深水区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各领域之间的改革关联日趋紧密,文化改革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文化领域内部改革方案的协同程度,同时也越来越取决于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程度。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分析当代中国改革实际时深刻指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0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2页。,“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思路上,注重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整体协同,反映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改革的具体实践路径,是当代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引领文化改革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是正确判断事物发展形势和确立工作方案的客观依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注意发现和抓住改革中的矛盾,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推动改革,以重大问题为提领部署改革方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4页。这些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清晰阐述了以问题导向推进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文化及各领域改革发展指明了着力方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分析和把握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势,集中力量破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8页。,文化改革方案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导向中落地落实。不可否认,强化问题意识,优先解决问题所反映出的矛盾,是打开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而其中,尤其要重视正确认识和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只有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才会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特别重视抓住重大关键问题来部署改革发展。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框架结构上……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5页。,抓住了文化及各领域改革必须把握主要矛盾这一工作方法的“牛鼻子”。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时新事新势,文化的改革发展,唯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引领,不避问题,自信而为,才能日日趋新,计日程功。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改革重点

文化改革,是一种文化形态在保持自身质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通过变革与文化生产力、创造力等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释放文化发展的活力,推动文化的自我发展。可以说,文化改革的重点,在于文化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伴随文化领域发生的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早在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此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以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强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重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并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具体部署。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钳制和阻碍文化创新前行的体制机制障碍,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充分激发才能变为真切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和文化强国梦想的成真才能获得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强劲支撑。可以说,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改革重点,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崭新起点上,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实施推进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主题之所指、道路之所往、目标之所向、改革之所趋,构建起了系统的文化改革体系,搭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新时代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日益完善,为中华民族迈向文化强国目标增益更加强大的自信力,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

猜你喜欢

特色改革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改革之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革备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