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家当学李时珍

2019-12-27王德群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何首乌李时珍本草

王德群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

医生治病,有效安全最重要。

有一句行语:药商二只眼,医生一只眼,病人没有眼,全凭医生安排。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交给医生。医生若睁一只眼看病,闭着另一只眼睛不识药,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吗?没有生命安全,那什么也谈不上。

一、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本草学家

李时珍凭着自己个人的能力完成了本草巨著《本草纲目》[1](P1-8),成为令世人敬佩的本草学家和世界名人,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出不了第二个李时珍式的伟人,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一)家有贤父定方向

李时珍出生在医药世家,从小受父辈和祖辈熏陶,深深爱上医药。后经科举失利,遂一心向医,并立志修订本草。李时珍的精神又能继续在家族中传承,在著述、整理《本草纲目》书稿及绘图时,他的儿孙全力帮忙。书成后,其子李建元进献皇帝,为《本草纲目》推广做出了贡献!

(二)科举奠定文化功

本草需要中华文化为载体,民间很多有价值的本草经验因缺少文化知识,无法收集整理而广为传播。李时珍参加科举为日后创修本草奠定了坚实的中华文化功夫,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文风纯朴,语言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草有此载体,更利于广为传播!

(三)不入俗流修本草

李时珍怀有远大抱负,在蕲州家乡时已是颇有名气的医生,后又受聘于楚王府和太医院。但他不入俗流,一年后即离开太医院,立志重修本草。经过二十七年努力,三易其稿而完成世界级本草巨著《本草纲目》。

(四)见解超群清源流

在本草传承历史长河中,既有正源清流,也有旁支浊流。秦汉开始,道士的炼丹术不断渗入本草,金元时期又有归经、运气等非本草系统学说被拉进本草。与李时珍同时代的宫廷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就兼收并蓄,而李时珍有效地防止了这些杂说渗入,保持了正统本草的纯洁。

(五)行万里程亲实践

造就本草大家,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李时珍勇于实践,长途跋涉,亲自考察本草,探根究源,纠正错误,为本草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策划有方怀自信

面对近两千种本草的大量资料,如何整理?李时珍不愧为一位策划大家,他娴熟地按部分类,纲目清晰,条理清楚,全书井井有条,方便阅读和查寻。全书有大量资料乃自己亲自实践获取,此种著作历史上罕见也!他满怀自信,亲自捧着几十年辛苦所获的成果《本草纲目》顺江而下,登门拜访当时的大文豪王世贞,请其赐序!王世贞留宿交谈深被感动,为《本草纲目》写了一篇传世留芳的推荐佳作。

(七)医药合璧真功夫

本草是用于治病的!本草功底铸就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但仅有临床基础只能成为一位医生!真正医药合璧,才有可能成为本草学家。李时珍集医药于一身,而成为历史伟人。

(八)矢志不渝成伟业

李时珍自决心编纂本草后,矢志不渝,耗尽了毕生精力,将光耀千秋的伟大著作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智慧和毅力结合的升华,李时珍做到了,成为世界级伟人,别人未做到,因此成不了世界级伟人。

二、不套五行不认仙

由南朝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集注》之中[2](P184-185),草木上品之首乃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六种芝也。其文如下:

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

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

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

白芝:味辛,平。主欬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

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玄芝。

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木芝。

陶弘景曰: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世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图》中。今世所有紫芝,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为木檽,名为紫芝,盖止治痔,而不宜以合诸补丸药也。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尔雅》云:茵,芝。释曰:瑞草名也,一岁三华,一名囚,一名芝。抱朴子云: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又云木芝者,松柏脂沦地,千岁化为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成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焦,带之辟兵。

如此一组仙草灵药,经几千年传承,应该不断被应用,得到发扬光大。事实上,六芝在本草典籍上,几乎没有应用之例方,李时珍只收集到运用紫芝的一个附方。灵芝传到近代,国家法典的药典在20世纪90年代也未收集,岂非咄咄怪事!

李时珍独具慧眼,他不仅没有相信六芝是仙药,而把六芝从仙境上拉下来,作为日常菜蔬。并曰: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会认为六芝是瑞草仙药呢?仔细勘查六芝文法,发现了很大的秘密!紫芝的描述与《神农本草经》中本草一致,最后一句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其他五芝皆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此一也。另外,五芝的颜色与五味、五行、五藏,治病之功严格对应,乃按五行编造之文,根本不管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只有紫芝内容与五行学说毫无关系。由此可见,六芝中的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乃服食求仙之士杜撰之文偷偷塞入本草之中,李时珍能从中识别出来,乃千古一人也。

三、道听途说勿上当

李时珍凭着丰富知识,睿智的思维,正确判断五芝纯属无用之物。但本草之中,仍需不断清理,以免贻害病人。何首乌即是一味有美丽传说但却有毒的品外之物,近年来屡有中毒报道。

(一)苏颂广告吸引人

《本草图经》记有[3](P314):何首乌,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皆有,以西洛、嵩山及河南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如薯蓣,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杂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药本名交藤,因何首乌服而得名也。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传此事。李翱乃著《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常慕道术,随师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儿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问诸人,无识者。后有山老忽来。示之。答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恐是神仙之药,何不服之。遂杵为末,空心酒服一钱。七日而思人道,数月似强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钱。经年旧疾皆痊,发乌容少。十年之内,即生数男,乃改名能嗣。又与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有李安期者,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亦长,遂叙其事传之云。

何首乌,味甘性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后诸疾,赤白带下,毒气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具述。

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有雌雄:雄者苗色黄白,雌者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见。

其根形大如拳连珠,其有形如鸟兽山岳之状者,珍也。掘得去皮生吃,得味甘甜,可休粮。赞曰:神效胜道,著在仙书。雌雄相交,夜合昼疏。服之去谷,日居月诸。返老还少,变安病躯。有缘者遇,最尔自如。

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发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号山哥,服之一年,颜色红悦;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纯阳之体,久服成地仙也。

《本草图经》的作者苏颂所做的何首乌广告太精彩了!传颂近千年不衰。首以何能嗣山中奇遇开始;再以山老启示恐乃神仙之药;又云服后三代人发黑体健,高寿百余岁;随之窃方者亦获效,功伟,并以五名概括之:野苗、交藤、夜合、地精、何首乌;还有雌雄之体等赞扬之词;最后列出不同年限者之名、之形,久服可成地仙。如此渲染,病人岂能不动心,试试吧,散在病例并未发现潜在的伤害。好事者以他物雕成人形,插以何首乌之藤,冒充“人形何首乌”,曾迷惑不少人高价购之,直至近年来,大量服用何首乌,甚至夜交藤(何首乌之茎)发生肝藏损害,甚至不救,人们才惊醒,认识到神农不选的何首乌原来是无品之药,虽有其能,但害人之性无法降服不可用也,真是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

(二)后世医家创“良方”

后世医家又创制多种处方,吸引更多人群,如:

七宝美髯丹: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用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配伍茯苓、牛膝、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

何首乌丸:专壮筋骨,长精髓,补血气,久服黑须发,坚阳道,令人多子,轻身延年。月计不足,岁计有余。用何首乌三斤,配牛膝、黑豆等;

首乌延寿丹:明朝董其昌传,董其昌老年时曾服用此方,须发由白转黑,精力也因而充旺。

(三)未真未的勿轻传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蒙童的《弟子规》,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孩子们都应该懂的道理,成人岂能忘记!司命者更是不可不慎啊!

四、胡乱替代酿灾祸

本草应用范围广,药材资源不足时,替代种类会不断出现,有的甚至逐渐取代了原来种类。但替代之中出现问题的也还不少,在鉴别药材时必须谨慎小心!

(一)关木通伤人惨烈

《神农本草经》所用通草本为木通[4](P259),后世木通资源不足,五加科通脱木成了“通草”。再后来,各种“木通”代用品也出现了,四川的毛茛科铁线莲属粗藤成了“川木通”原料。再后来,在东北出现了马兜铃科木质藤本木通马兜铃的藤茎作为“木通”使用,它的导管粗大,为药材特征描述状态,一端吹气,另一端出也,曾成了一味地道药材“关木通”。

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它的肾毒性,有的病人服用时间不长,即出现肾脏损害,甚至达到不治的程度。随着中毒病例不断出现,终于关木通被禁止使用,但有那么多病人受毒害却无法挽回。

其实,《神农本草经》命名或以功示效,或以形助识。“通草”的“通”是功,而非药材之形。独活、滑石、远志、防风、续断、阳起石、石膏、淫羊藿、羊蹄、天雄、溲疏、大戟、狼毒、腐婢、荩草等皆是以功命名也。以形助识不要误解其形为药材之形,神农识药是识其基原,保证来源准确,而不是鉴别药材。后人误解了通草之名,以药材之通气为特征,错用了木通马兜铃,害惨了病人。

(二)历史本无广防己

比利时的减肥药风波彻底暴露了我国本草互代引起的灾祸。因为减肥药中有广防己,含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出现肾毒症状。本草防己来源于防己科粉防己,并不含马兜铃酸,也无毒性。粉防己只产于长江流域及偏南一些区域,在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没有分布。当地采用药材形似的马兜铃科植物代之,在复方中少量偶尔使用,难以发现其伤害,但若大量长期服用,灾难旋即爆发。

比利时的马兜铃酸中毒事件,使用者不懂中药使用规律,长期大量连续服用广防己,导致多人中毒。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乃是防己的乱替代所导致。要勇于承担责任,并严格检点自己。

通过此类事件,我国药事部门将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进行了清理,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广西马兜铃、寻骨风类被排除出去。其实有些资源非常普遍,但神农并未选用。青木香之类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潜在的毒性无法解除,《神农本草经》的选择标准则属于三品之外种类,是毒药,非本草也。

(三)杠柳不是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味常用本草,但药材市场已半个世纪难以见到真品也。五加皮来自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主要分布我国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没有分布。后有人在北方广大地区找到一种药材形态相似的、香味颇浓的植物,用以代之,为了区别两者,遂命原五加皮为“南五加皮”,替代者生于北方而称“北五加皮”,又因香味浓烈而名“香加皮”。这种替代品历史上并未用过,它是萝藦科植物杠柳,在温带山区产量较大,但它也是品外之物,有毒之药,不能代之。

(四)九节菖蒲非菖蒲

曾见一中医朋友开的处方,中有“九节菖蒲”。我问之:您用“九节菖蒲”是否开窍醒神?答曰:然。我取来药房中的“九节菖蒲”与“石菖蒲”,让他辨识。“石菖蒲”香味浓郁,乃开窍醒神之佳品,“九节菖蒲”无香无臭,只是细小节密而已。本草文献有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遂有商贩以毛茛科的阿尔泰银莲花之根茎充之,在中药房中堂而皇之称为“九节菖蒲”。医生不明,还以为它是“石菖蒲”中佳品。其实,除了价昂外,毫无石菖蒲之效,用之贻误病人。由此可见,不识药之医生看病心中没数也。

(五)“孩儿”怎能成“太子”

对太子参来龙去脉梳理,发现中药之中也出现类似“狸猫换太子”的情况,但太子参治病需用正品。

1.太子参为小人参

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一书[5](P7-8),随后的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也有记载[6](P59),他们所指均为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C. A. Mey.之小者。《本草从新》云:“其虽细为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指人参)”。《本草纲目拾遗》载曰:“《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味甘苦,功同辽参”。太子参出自人参之家,只是小者而已。

2.莫把“孩儿”“太子”混

目前大面积种植作为“太子参”之用的并非太子参正品,她们真名叫“异叶假繁缕”,与真正的人参之小者差异甚远。原本只是民间草药,1936年,王一仁的《饮片新参》初有记录,称为孩儿参。随后的书籍就把“孩儿”与“太子”相混,异叶假繁缕摇身一变,就成了“太子参”了。既然变为“太子”,身价自然翻倍。

3.“太子”无毒也误人

真正的太子参,是几千年常用的中药,功效卓著,药用疗效可靠。而异叶假繁缕一年一换的块根,其功效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太子参相比,虽然未毒害患者,但影响疗效,耽误病情!

4.及时提防避混乱

人们需要随时提防中药伪品误人。如木通曾被关木通替代;五加皮可能被香加皮冒充,有毒之香加皮,罪全要五加皮去顶;射干与鸢尾同是《神农本草经》两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不同。射干药源也不紧张,可有人不知鸢尾古已是名药,将其挤入射干之中,造成新的混乱。鸢尾在中药学上已有自己的名称和位置。

以上仅略举几例替代品,医生不懂药,出了事故,害了病人自己不知道,岂不可怕!现代虽有药典控制,但仍时有替代之品出现,如《神农本草经》中之“鸢尾”就是三百六十五味中之一,但现在的“射干”竟然以“鸢尾”代之,称为“川射干”也。

五、毒药治病须谨慎

中医治病,使用毒药,《神农本草经》虽多有告诫:“若有毒宜制”“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若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遇到特殊的疾病,才使用有毒之药,如“鬼疰蛊毒”。今之医者,有“以毒治毒”为借口,妄用毒药,导致不救之灾难!中医治病凭智慧,而不是简单的鲁莽的以毒攻毒,以恶治恶,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对待生命非儿戏

《神农本草经》重品,将365味本草按三品分之,下品虽有毒,但可控之,在医生控制下,可有效治疗疾病,不致遗留不良后果。而品外之毒药,多为毒性大而无法把控,因而不可应用。可近年来,有很多古人不敢使用的毒药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黑蔓,它们的毒性剧烈,虽能减缓病人一点痛苦,有的却是用巨大代价换取的!

博落回,以前只是杀蛆虫之毒品,现在新的药品已开发出来。马钱科的断肠草也是剧毒之品,民间药物夹竹桃、曼陀罗花,以及在常用本草中也有一批毒性较大的药,应用时也须特别谨慎,如斑蝥、蜈蚣、巴豆、草乌、附子、山慈菇、钻地枫、大枫子、土贝母、苦楝皮等。

(二)方士炼丹毒杀人

古代方士,为讨好皇族及官宦,采用矿物药,炼制所谓外丹,称其可长生不老,甚至成仙。丹药均是人工提炼、升华所得,多是毒品,偶作外用疮毒之药尚可,若作内服药,毒非一般,若想成仙不死,那是妄想。但历代均有受骗上当者,李时珍痛恶这些方术之士,书中尽量不夹杂他们的内容。

(三)“香茶”毒性何处来

一九八四年夏,受做化学工作的友人所托,前往西南的云川地区采集香茶菜样品。当时,人们从河南报道的消息知道,当地用香茶菜属植物治疗消化道癌症有一定疗效,因此,化学工作者欲从中找一些成分去抗肿瘤。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一天,老朋友送了一本专著给我:《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我问他:当初研究香茶菜目的是什么?答曰:当然是想开发新药呀!开发出来了吗?没有。为什么?提取出来的成分有些抗肿瘤活性很强,但活性越强,毒性却越大,无法开发。最后大家共同出了一本专著,发现了很多新成分,但却开发不了新药。

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本草取的是自然界中自然之矿物、植物与动物,它们与人生活环境多数较为一致,有的为人提供调整身体的物质,有效而安全者被有智慧的中华祖先收载为本草。后来虽然术士炼丹,人造之物出现,想炼出仙丹神药,结果毒药倒炼出很多,少数作为外用药,大多数毒性大,无法服用。香茶菜属植物本是无毒的民间治肿瘤有效药物,但提取、分离出单体成分后,对人就会产生很大的毒性。香茶菜是与人类生活在相似环境之中,但它的单体成分则是经过人类提炼出来的,相当于矿物炼丹,这是“植物炼丹”,非自然之物,对人体多数有害!细想一下,西药乃经人工所为,非自然之物,有效和毒性(药物说明书则美化成副作用,这样病人出现药害,则自认倒霉)同在。人类适应不了非自然之物,所以开发新药之路近年来越走越艰难!

六、神农选药多智慧

在《神农本草经》中,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检验,确有良效,并且安全性高!后世出现了很多有问题的药物,多是《神农本草经》的三品之外。神农凭什么来优选这些本草的?值得大家探索。

(一)为何不选黄药子

黄药子治瘿瘤,本草记载颇有良效,如苏颂曰:“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云得之邕州从事张岧,岧目击有效,复试其验如神。”《斗门方》中有治:“项下瘿气,黄药子一斤洗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历代本草记载之效,后世必效之。

黄药子是薯蓣科植物,该科植物作为本草共有三种,最重要的本草为薯蓣,又称山药,《神农本草经》收载,“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还有一味是萆薢,《神农本草经》记载:“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唯独另一味后世记载的本草“黄药子”没有收录。薯蓣科植物有近五十种,草质藤本,有左旋和右旋两种类型(藤由下向上螺旋方向逆时针缠绕者为左旋,右旋则反之)。薯蓣有肥大直生块茎,其藤左旋,神农选以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使人重归安乐之所也。薯蓣科植物中,有另外一种,藤右旋,根状茎横生而坚硬者,神农选以解决痹痛之疾,称为萆薢。藤右旋还有一类地下呈球状之块茎,后人作为“黄药子”药用,用于散结,近年发现具有伤肝之弊。神农从薯蓣科选择了左旋之薯蓣,右旋之萆薢,而未选球状块茎、右旋、有肝毒之黄药子,这是巧合还是智慧?值得深思。

(二)半夏、虎掌不避讳

半夏、虎掌是常用本草。虎掌乃神农命名,后世出现天南星,但资源匮乏,虎掌遂成为天南星的基原植物,现药材市场的天南星,几乎均为虎掌。

半夏、虎掌均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神农记载: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血。虎掌: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后世认为这两味本草是有毒之物,要经过炮制方可使用,半夏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诸多制法,虎掌也须经过姜汁、明矾等制过,也用牛胆汁拌制。

我们受半夏属的滴水珠在山区作为蛇伤药生吞的启发,生吞半夏、虎掌均未发生中毒现象。后来认识到半夏属药材块茎中会有大量尖锐的草酸钙针晶束,让学生观看针晶往往选择半夏粉末,既典型又易见。这些针晶在生服咀嚼时,必刺激口腔、咽喉与食道,疼痛难当。若避开这些部位,直接进去胃中,胃酸很容易破坏针晶,半夏属的刺激作用就消失了!其实虎掌、半夏刺激口腔等黏膜并非毒性,而是由“针”扎口腔,乃物理刺激。避开或生药经过煎煮就能消失副作用,难怪有些医生坚持用生半夏、生南星治病,效果较为理想,而不愿用经过制过没有麻舌之味的各类炮制品。

神农选择半夏属两味本草,或许并非作为毒性本草收录,并且也不希望经过复杂的炮制,使其药效过分减弱。

七、结语

以上略举几例本草演变史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李时珍能辨古今之药,著成流芳百世之《本草纲目》。

今之医生,大家都来学习李时珍,本草质量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医的临床疗效又会有更大提高!这不仅是病人的福音,也是中华医学的福音,更是人类健康的福音!

猜你喜欢

何首乌李时珍本草
解码李时珍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何首乌功效多,吃对了才养生
侍弄首乌找晚乐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