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发挥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2019-12-27廖带娣
廖带娣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广东广州 511300)
引 言
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它推动着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教育也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批的人才。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下,教育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的重心逐渐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取得较好的发展。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高中化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只有在学生具备了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高中化学课程知识,推动学生对高中化学的理解由表层到深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高中化学知识。
一、自主学习的概述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关键在于“自主”二字,简单来说是让学生怀着探究精神去自觉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是一个完全“封闭式”的学习状态,完全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此期间,教师和家长不会参与到其中[1]。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只是平时不易发觉。例如,学生在课后会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做出相应的思考及猜想,甚至会做相关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会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持怀疑态度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绝对不会信仰“本本主义”;在课后会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讨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这些都是平时学生所体现的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会对学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例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化学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型思维。
二、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差别
自由学习主要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与地点,并不在意学生是否主动学习;而自主学习,尤其讲究学生应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主动地加入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种讨论活动,充分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很多学校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很多教师便拿出一小部分时间,有的甚至还占用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形式主义”的自主学习会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不清楚学习方向,本来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课,最终却演变成了自习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概念的混淆,会造成“自主学习课堂”拖缓学生学习进度、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
(二)重视单一指标衡量学习效果,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不能真正地理解自主学习的真谛,仍习惯性采取单纯依据书本传授科目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并根据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做好带头羊,及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由表面理解向更深层次理解转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推动自主学习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而在心理学中,动机指的就是能够刺激个体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学习的动机作用与自我的价值体验、自我价值的取向和自主性动机的形成乃至自主性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对化学课本上知识的意见,甚至可以让学生反对课本上的“真理”提出质疑,推翻已有的定律。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探索,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大家对高中化学的兴趣和对自主学习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二)科学地布置化学作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
众所周知,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教师为确保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使用“题海战术”,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4]。虽然“题海战术”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有帮助,但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并没有直接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疲于应对大量的作业,增加学生的厌恶情绪以及造成学生疲惫的精神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因此,化学作业不应讲究“多”,而要注重“精”。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侧重于“探究性”“开放性”“思考性”“综合性”这四类作业,因为它们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时,课本中仅粗略地介绍了铜合金和钢两类,课文中“思考与交流”有指向性地提出了几种材料并对如何认识给出了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目前所能涉及的合金品种、性能、用途等)—走访(工厂、日常用品店)—收集(生活中遇到或用到的合金材料、产品等)—汇总(学生从工厂、环境、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获得的有关金属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对金属知识更加丰富的认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又如,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怎样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如何自制淀粉胶体?如何除去铝壶中的水垢?多数学生都只是从理论上来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并进行切实可行的监控评价。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化的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不仅开拓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5]。网络中生动形象丰富的化学学习资源,使学生学习化学突破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有效的约束和自律下,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化学能量变化》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堂开场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素材有“火箭升空”“核电站发电”和“太阳能运用”等,也可以是“人类生活与能量”等影像资料,让学生在逼真的视觉冲击感下,深刻地感受化学能量变换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这样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提升学习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发挥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