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教育渗透策略
2019-12-27张俊英
张俊英
(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九年制学校,甘肃镇原 744500)
引 言
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目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健康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部分农村初中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所以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卫生条件也较差。而这些初中多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学校进行,这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正确指引,多数农村初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在宿舍内部卫生环境较差,不能及时清理垃圾。宿舍是学生集体休息的地方,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细菌滋生,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此外,学生也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细菌很容易随着食物进入学生的消化道,引起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疾病很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产生影响[2]。
(二)缺失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但是由于农村多数家庭中的年轻父母都需要外出打工,多数儿童只能跟着老人一起生活,受到的家庭教育也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积极性较差。与小学相比,初中科目较多,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现代社会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这些都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认知产生影响。
(三)心理安全
由于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存在自卑心理,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管束,会变得冷漠、暴躁。如果不加以管束,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问题应当被重视。这些学生渴望更多的关注,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并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叛逆,一旦教师的引导方式错误,学生可能会做出与教师期望相反的行为。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现有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促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怀疑等状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些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首先,教师需要创新课堂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课堂内容枯燥,并且单纯的文字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内容与课堂知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会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学习信心,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对于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教导。同时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联系,和家长一起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受教育观念,从而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初中教育。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由于受关注程度较低,不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可能会影响留守儿童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4]。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传记类的文章,这些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加以学习。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不当的说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心理教育的顺利进行。最好的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如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单一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效果[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教学场景,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学习探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这样的模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 语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多种问题,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长,以及受教育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育时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