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教育推动垃圾分类实践
2019-12-26彭妮娅
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一指示使得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跃然纸上。垃圾分类小事不小,准确识别垃圾应属的类别,需要一定的生态常识作为基础,而相关知识的获得要以系统科学的生态教育为保障。具备了一定的生态知识和素养,准确实践垃圾分类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充分说明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生态教育的基础作用。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生态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生态教育是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之基。生态教育应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進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落实。一是通过生态教育来宣传生态理念、培养生态素养,从思想观念上端正态度、深化认识,为生态实践树立牢固的思想基础。二是在贯穿日常的生态教育实践中,引导人们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个人行动,以“生态无小事,环保靠细节”的生态责任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2018年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第34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立德树人任务里明确提出了“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生态文化培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想要培养和践行的生态价值观是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的,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道德观。反之,生态文明也是现代德育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既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呈现的“果”,又是提升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并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态教育的作用,促进垃圾分类等生态实践的成效,未来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行动起来:一是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二是要加强引导、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三是全民参与、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垃圾分类等生态实践工作落到实处、行在细处、走向明处,生态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垃圾分类等生态素养的培养要从小做起,要以家庭生态教育为起点,融合社区生态教育,构筑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校生态教育体系。各教育部门应积极响应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的要求:一方面加强生态课程研发,设立专门的生态教育教学大纲,对各学段应包含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作出明晰的规定。同时加强师资培养,为学校生态教育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研究生态思想对其他课程的指导意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融入,从发展狭义的生态学科扩展到发展广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
其次,应营造全民参与、政府支持的社会生态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一是重视媒介的宣传教育作用,把握好“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开发网络生态课程、打造生态理念交流平台,弘扬正能量,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公众绿色低碳生活。二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为垃圾分类回收等生态实践提供设施支持和便利条件,提倡绿色生活。反对奢侈浪费之风,推行绿色消费。以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构建带动绿色社会的形成。
最后,应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我们应以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为加快文化建设的进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制度保障带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以持之以恒确保生态建设成效的取得。
诚然,垃圾分类只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但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全民共建美好生态环境的一个起点。当我们走好了这一小步,并走稳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必将收获全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步。
【彭妮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