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在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26唐梦春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吟诵古诗文教学中小学

唐梦春

【摘要】吟诵是传承了数千年的汉诗文传统读法,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百年前才因私塾的消亡而逐渐式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吟诵在中断了百年后再次恢复,并进入中小学校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对古诗文的欣赏理解能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关键词】吟诵;中小学;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文化运动以前,吟诵是中国文人学习、创作古诗文的一种较普遍的方法。中国的读书人从创作诗文到学习诗文,从阅读诗文到理解诗文,大多通过“吟诵”的方式来完成。五四运动以后,吟诵随着传统私塾的消亡而逐渐淡出,现代朗诵却随着话剧的传入而逐渐占据了阅读的主导地位。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学人在呼吁抢救、恢复吟诵。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吟诵又逐渐被学人、教师恢复,并尝试带进课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吟诵对中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通过吟诵,孩子会更加喜欢古诗文。

一、吟诵的特点

根据近年来学界对吟诵的总结,吟诵是介于朗诵与唱歌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口头表现方式,是吟诵者通过声音形象来表达自己所感悟的诗文内容与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是根据汉语本身的发音特点而产生的一种读书腔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吟诵在文学、音乐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综合性研究价值,作为传统私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吟诵最符合汉语声韵特点和平仄要求,能够准确传达出汉语的韵律美。吟诵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吟诵是具有规律的传统读书方法

根据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结果,吟诵诗文的腔调虽然有唐调、常州调、闽南调、川调、河洛调等不同地域的腔调,但这些腔调大多遵循了“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依字行腔”的基本规律。“平长仄短”就是指在吟诵的过程中平声字要拖长,仄声字要放短;“入短韵长”则是强调在诗词的吟诵中要读出入声字的短促,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拖长声音,用情处理韵脚字;“平低仄高”从音高方面对平声字、仄声字的发音作了要求;而“依字行腔”则强调必须按照汉语本身的发音进行行腔吟诵,而不能将“妈”读成“骂”。

(二)吟诵包含语言、语调、声调、节奏等因素,强调旋律性和随意性

吟诵是作者或吟诵者通过声音来表达对诗文不同的感情、意境和审美,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吟诵同一首诗文,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吟诵腔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充分展现出吟诵的音乐美。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吟诵规则之后,通过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将文字按照音长音短、音高音低的特点或急或缓地带着情感读出来,这便是吟诵了。

(三)吟诵和朗诵、唱歌存在很大的区别

吟诵是指即兴读书,它通过延长声腔,把诗文内容用乐音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音阶,有简单的旋律,但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曲谱,只有大致相似的腔调,它展现的重点是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的影子已经出现;唱歌有旋律,有节奏,有曲谱,有固定的腔调,已经完全属于音乐层次了;而朗诵则指大声诵读诗文。这三种方式,唱歌的语言性最弱,音乐性最强。吟诵兼具语言性和音乐性,而朗诵的语言性最强。

二、吟诵的课堂教学尝试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微博中专门提到:“吟诵和朗诵不全相同,这是语文课容易混淆的。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朗诵则众声合诵,有利于制造氛围,但往往带表演性质,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调。学古典文学要多吟诵,放手去读,不必泥古,能边读边沉浸其中就好。”由此可见,吟诵确实是一种高效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以本人实际教学为例,根据我所教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我将语文课堂吟诵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吟诵,激发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第一阶段解决吟诵规则的学习和掌握,主要针对初次接触吟诵的学生;第二阶段注重吟诵节奏的把握和理解,面对的是已经接触吟诵一年以上的学生;对高年级学生则强调“依义行调”,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吟诵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的“吟诵调”。

由于吟诵退出诵读主导地位已经一百余年,从小使用普通话朗诵的孩子,对吟诵十分陌生,甚至有些排斥。不过,古诗文是在文言文的语境中创作产生的,最符合汉语的内在声韵规则和旋律,当孩子首次发现古诗文除了朗读,还可以用“唱”的方式来欣赏时,这对孩子的触动是很大的。对于古诗和古文,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吟诵教学。

(一)古诗的吟诵教学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自编的吟诵符号来帮助孩子快速地掌握吟诵格律诗过程中各类字音的发音长短规则,平声字就用“- —”表示音长(位列一三五的平声字用短横线表示,位列二四六的平声字用长横线表示),仄声字就用“|”表示音长,韵脚字用波浪线表示。一首格律诗,只要先提前标识出吟诵符号,再根据平长仄短的基本规则,就可以按照依字行腔的规则吟诵出来。由于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我在每次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将诗文中的入声字用“!”标注出来,并教导孩子掌握“入声短促”的发音特点。我还通过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让孩子快速记住吟诵的发声规则。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吟诵格律诗的基本规则并试着自己单独吟诵。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低段孩子的要求只是让他们遵循吟诵“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基本规则即可。待学生掌握了基础方法后,我再逐渐训练他们的吟诵节奏、情感的把握。

(二)古文的吟诵教学

古体诗的吟诵与格律诗的吟诵方法近似,只有略微不同,待学生熟练掌握了格律诗的吟诵方法后,古体诗的吟诵也可手到擒来。吟诵最难的部分是古文吟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课堂引入了唐调吟诵。唐调是近现代国学大师、工学先驱唐文治先生的读书腔调。唐文治先生是晚清进士出身,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后来当了上海交大的校长,又创办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他的读书吟诗腔调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红遍海内外,受到许多学人的追捧,被誉为“近现代吟诵第一调”,简称“唐调”。唐调吟诵遵循“依体择调”的基本方法,根据诗文体裁的不同,分别使用吟诗调、读文调、诵经调等不同的调子进行吟诵,其最大优势在古文吟诵,每一篇古文使用唐调吟诵进行诵读,总能让人感觉到气吞山河之势。由于小学高段和初中的学生要接触到大量的古文,我试着将唐调引入到古文的教学赏析之中。通过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意涵,反复跟着唐调录音进行学习,逐渐掌握这一诵读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要熟练诵读五至六篇古文,就可以熟能生巧,基本掌握唐调吟诵的规律。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尝试,我所教的孩子纷纷喜欢上吟诵这一独有的读书方式。吟诵也使我的语文教學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孩子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并且在各类活动中充分展示古诗文吟诵。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吟诵会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接受,成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许慎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徐健顺.声韵·意义·吟诵[J].语文建设,2011(75).

[3]梁小涵.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陈洪.唐调吟诵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10).

猜你喜欢

吟诵古诗文教学中小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