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让孩子乘上阅读的快车

2019-12-26吴玲玲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

吴玲玲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教者只是按部就班教书本的内容,便会局限学生的阅读视角,限制思维,阅读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前置学习的设计,以全方位的视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能力;前置策略;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置,打开阅读世界的钥匙

前置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方式,是由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前置不同于预习。预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是建立在学生能动学习基础上完成的。而前置则是教者的主观教学行为,在教学之前,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具有典型性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前思考、询问、实践等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接触与了解,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教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此来调整教学环节或者教学策略的行为。

例如在执教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通过前置学习单设计了以下两个主问题:你对杜甫知多少?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心情的字或词是哪一个?通过这样较为核心的问题,提前考查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这对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品析诗人爱国精神至关重要。前置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有助于教者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更有助于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内容等,以便在有限的课堂上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一)前置,创无限学习空间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体现。阅读能力既包括学生阅读的速度、对内容的理解深度,更体现在对阅读过程中的语言要素的灵活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运用、思维的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等方面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扎根于课内,采用前置策略进行教学,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才能引领学生全身心走进阅读的殿堂,打开学生全新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优秀作品,在阅读、实践、感悟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二)前置,提升学习能力

前置,包含课前、课中前置,以及课后延伸。课前前置: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凭借学习工具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课中前置: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合作或者自我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后延伸: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本领,课后进行再学习,这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作者的游览路线贯穿了全文,是一条主线。课前教者采用前置学习的方式,布置学生画一画作者游览路线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以便对双龙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点进行介绍,在课堂上交流。 课前,学生根据学习单,认真阅读课文,进行了游览路线的梳理,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前置教学的设计,调动学生多种学习能力:观察、绘画、阅读,对游记类散文的结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1.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当遇到难题需要解决时,教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人人参与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单进行思考,这样不仅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执教《牛郎织女》这一课时,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比较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与外国民间故事的异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阅读、比较、发现,最终找到答案,这是在教材文本学习后的再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叩问文本,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前置教学贯穿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需要学生静心去阅读、去思考,找寻课本以外的阅读资源来帮助理解难点。在执教《石灰吟》这首古诗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于谦的小故事,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用这样的前置设计,促使学生去阅读、寻找课本以外的素材,丰富了知识储备。

二、前置,乘上阅读的快车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宽广。因此,教者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然而,学无止境,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乘上阅读的快车,去汲取阅读的营养,获得终身、长期的发展。

那么,怎样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前置策略的设计呢?提升阅读能力。

首先,巧设学习单,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种能力来源于生活,更得益于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如何设置学习单,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不同的文体,需要采取不同的前置策略。

例如在執教民间故事单元教学时,基于学生对民间故事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可以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根据提示,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先概括主要情节,再分别从设置悬念、矛盾冲突等方面体会故事是怎样做到一波三折的。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把手以及归纳了小说类题材文章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再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提供了较好的学习范例。

其次,挖掘语言训练点,提升表达能力。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其中悬念的设置、情节的设置为小说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但是这种叙事的方式是语言实践训练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指导学生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发现:故事内容的不同,选择的文学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是不管是运用设置悬念还是矛盾冲突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是民间故事的叙事技巧,最后采用设置悬念和人物的矛盾冲突展开想象,创编《牛郎织女》中鹊桥相会这个情节,学以致用 。

再次,找准切合点,提升阅读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文章核心知识,找准切合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能动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在执教古诗《石灰吟》时,课前通过前置单:搜集于谦的生平。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诗人的知识,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写这首诗?通过课前的前置,学生对学习古诗、认识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而于谦这个人,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那么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教者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环节进行有机整合,进行取舍,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真正走进于谦,于谦的故事,于谦的传奇人生,这些将成功地为学生了解于谦这个人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再次阅读于谦的其他作品,更加全面地了解诗人,为学生课后读这类古诗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方略探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山有路“读”为径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