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部编文本点燃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火花
2019-12-26卓新云
卓新云
【摘要】“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通过部编教材这个经典的例子,找准课内外阅读的接触点;依托文本,点拨写作方法;借助文本与教师下水文,搭起读写桥梁。让学生爱读、想写,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部编文本;方法点拨;搭建桥梁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语文教学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养,就要从本质上引导学生多读书,勤动笔。在教学中,常常会听到孩子忐忑的心声:没有教材为依据,得不到有效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用文本做引线,点拨学生拓展阅读,开发写作资源,借用部编教材搭起初中生读与写的桥梁,拨开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迷雾,点燃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火花。
一、找准接触点,点燃阅读火花
阅读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而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乏读书的方向与读书的兴趣,缺少读书积累的习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寻找文本与课外阅读的接触点,打开学生从课内文本阅读通向课外阅读的通道。
比如在和学生一起品读杨绛的散文《老王》后,我设计了一个推荐阅读环节:刚才我们被作者和“小人物”老王身上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所感动、所洗礼。今天我再给同学们推荐一部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发表的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在这部作品的第三部分,作者浓墨重彩,徐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虽然是作者一个人的回忆,但是文中没有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却处处流露着对丈夫、对女儿的思念。
介绍完推荐理由,我播放了一段配乐朗诵视频。“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观看视频之后,我让两位学生模拟了父女俩的对话,在同学们忍俊不禁时问读完这段话的感受,趁势启发。读名著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就如节选文中的对话一样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也让我们感受到杨绛先生平缓而不失趣味,柔和而满溢温暖的笔触。她作品中那种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那种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感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像这样,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依托部编教材,有意识地利用教学文本由课内引向课外,“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寻找课堂所学通向课外阅读材料的接触点,适机按下读书的悬念,播撒读书的种子,可以很好地唤醒学生阅读潜能,点燃阅读火花。
二、方法巧点拨,授之写作之渔
部编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作品中受到心灵的震撼,而且这些选文是经典作品,是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例。利用这些典范的例文,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写作,让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有本有源,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与写作的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可以暂停下来,跳开阅读,随文点拨写作方法,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学习文本,写上几句话或一个片段,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情景写作中。如在教《老王》一课时,引导学生赏析老王来送鸡蛋和香油一段:“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设计了“品味语言,学习描摹”这一教学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这个片段中找出一处最能突出老王病重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加以赏析,共同探究这些人物描写的妙处并讨论总结出作者刻画人物的“小妙招”: 抓住人物的特征(病重、善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肖像、动作、神态、心理);添加生动的修辞;发挥恰当的联想与想象等。在阅读体验与分享中把写作技巧的引导融入其中。如赏析片段中“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一句,可以这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看到老王被打了吗?(生:没有)他散了吗?(生:没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句呢?作者是写实还是想象?(生:想象)作者通过想象把老王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神态写得怎么样?(生:生动)所以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不仅要写实还可以写虚,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能把人物写得更加形象,逼真。赏析这一段人物描写的精妙后,暂时跳开阅读,展示一张与老王相类似的生活中的“小人物”照片,如“背柴的老奶奶”。引導学生观察、思考,调动生活体验,让学生用刚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来描摹一下画面中的人物。
“教学的问题,乃是寻找材料使一个人从事特殊的活动的问题。”部编教材中选入阅读教学的文本,有丰富的内容,有多样的教学价值。通过随文学习写作,学生以所学文本为依据,学以致用,可以很好地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三、下水仿文本,搭起读写桥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认为教材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才是人类化的教材。部编教材中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是有社会根源的,经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就可以通过文本,把经验和观念吸收到学生自己更为直接的经验中去,形成学生自己的主动作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写作,通过自己模仿文本进行下水作文,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写作有本可依,有榜可学,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跳一跳也能摘果实的表达欲望。如在教学《昆明的雨》小结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汪老的文章富于生活气息且有韵味,他从容地行走在昆明的雨季中,用平淡朴实而又不失情趣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昆明雨季美丽的画卷,用昆明的绵绵细雨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昆明的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我们也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就不是琐碎繁杂,也可以是美、是从容、是诗意。同学们,我相信,生活中也有你难忘的情味,请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生活的所遇、所感……现在老师就先展示一下我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我把它命名为——《餐桌上的欢笑》:“……‘当的一声,打破了饭桌上的平静,老公没握着汤匙,汤匙还没拿起就像泥鳅一样急速地向桌边溜去,我和儿子的目光很快聚集过来,空气顿时凝固了。只见老公迅速把手伸向快滑到边缘的汤匙,不料,汤匙在他的手指上轻轻一触,说时迟,那时快,眼看就要抓住了,它却‘哧溜一下,狡猾的弹起,跃向空中,优雅地画了个美丽的弧线,等老公伸手再去抓时,它已奋不顾身地向地面扑去。只听见 ‘叮当一声,汤匙碎成了几段,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结束了刚才的表演,为空中那摇曳的舞姿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正当老公用无可奈何的眼光看着地上的汤匙碎片时,儿子却拍手欢呼起来:‘妈妈,你看,汤匙会跳舞,它刚才在空中跳的多美啊!看着儿子雀跃的样子,我笑了,老公捏捏儿子兴奋的小脸,也跟着笑了,欢笑声在席间传递……”教师的下水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关系,不仅给学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还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火花,它会让学生感到,只要用心去观察与感受生活,写作离我们其实很近。
阅读与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应潜心研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领我们的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做一个出色的导演,以部编教材为依据,找准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搭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点燃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美)杜威(Dewey,J).民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