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2019-12-26孙嘉临
【摘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促v使学生了解写作缘由,深入写作内容,把握作者情感。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历史环境是知人论世方法的立足点,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要注意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参考作者的其他作品,还可以阅读他人的书评、注释以及读后感等内容,在阅读之前形成一定的认识基础,提升材料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知人论世;初中语文;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属于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这一内容与学生知识的丰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关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知人论世是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方法,对深入了解作品,把握作者情感有很大的影响。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知人论世”方法的意义
语文的阅读活动形式多样,有网络电子书的阅读、有声读物的阅读、纸质文本的阅读等等,多样的阅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新的体验。而所有的阅读活动绕不开对作者的了解,有些学生阅读之前先了解作者,有些学生阅读之后深入了解作者其他作品,了解作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读者对写作缘由的认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材料内容,并且理解作者的情感与表达的内涵。
(一)了解写作缘由
作家的创作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作品中有自己的初衷和期待,包含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作者在表达时,往往会采用艺术的笔法,要掌握创作的意图或者写作的缘由,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表达的内涵。比如李白的诗歌作品往往与他个人行踪相关,不同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他的思想认识,所以不同时期的诗歌也有差别。
(二)把握材料内容
不同的阅读作品,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也不同,但作品总有一个中心,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表达出来的个人感悟。要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就需要掌握作者的经历、知识文化背景等,比如在阅读张爱玲小说时,准确了解了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就会明白为何对她的作品评价是“废墟上开出的花”。
(三)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借助对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意识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体会这种情感。比如在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时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就会体悟作者在小说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正因如此,很多学者考证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知人论世”的立足点
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有很多的内容适合利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和方法去探究理解,学生掌握了“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对阅读材料的写作缘由、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有深入的理解。掌握阅读材料的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历史环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阅读材料,形成准确深刻的认识。
(一)写作背景与阅读材料
初中阶段,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材料,大多数有写作背景的介绍,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材料中会有对故事背景的解说。写作背景中往往会有不少关于作者的基本信息,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就能了解到作者写作风格形成的由来。阅读时,先对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浏览,立足材料的写作背景,追寻作者写作的目的,从而促进阅读理解。
(二)作者经历与阅读材料
初中语文的阅读材料,作者的经历往往会被融入其中。阅读作品时,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也就更加容易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像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就是根据自己在日本学习医学时的一些经历写成的,在作品中,鲁迅先生指出了他国对中国的不公正对待,以及中国的一些看客的麻木不仁,就此总结出一个道理,要救国救民就需要首先从思想上唤醒民众。了解了这一道理再回头看阅读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作品语言的力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从作者经历入手,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能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形成准确而深刻的阅读认识。
(三)历史环境与阅读材料
历史大环境对作者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历史环境会出现风格各异的写作内容,比如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的小说等。各个历史阶段的需求不同,文学创作的效果也就不同,比如建国之后的英雄小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手抄文学,现代社会中的网络文学等。这些阅读材料与历史环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材料时需要结合历史环境来鉴赏,而在对历史环境的把握中可以体现“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知人论世”方法的实践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学生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阅读之前了解背景
在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阅读材料之前应该先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等内容。通过这些背景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材料中的细节问题有更深入的把握。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不关注作者,这很容易造成一些材料的“误读”。比如在阅读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时,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可能就简单地把尹雪艳当成一个“交际花”来分析。而当学生了解到作者白先勇就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直系亲属时,就能够明白他的写作意图是借一个女性的故事,来描绘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上层人士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逃不脱的必然命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参考作者其他作品
作家的创作风格具有独特性,在解读作者的一部作品时可以参考作者的其他作品,形成相互影响的效果。比如我们在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怨女》时,可以阅读这部作品的姊妹篇《金锁记》。两部作品具有相似性,可以进行分析借鉴,作者写作时在一些语言、结构、逻辑等方面有类型化特点,便于分析把握。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参考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
(三)选读他人的书评和注释
初中生可选阅读材料很多,多数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去读一些经典作品。而这些经典作品的读者众多,很多人会在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认识,以书评、注释、读后感等形式展示出来。这些阅读的心得认识又能够对其他的读者产生影响。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初中学生不妨也参阅一下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在他人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性认识。这也是“知人论世”的一种间接实践。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对阅读活动产生积极效果,增强学生对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认识。因此,初中生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实践“知人论世”的方法,在对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历史环境的分析中,准确把握材料要表达的内涵、情感与感悟,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峗柯伊.“知人论世”法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2]王菲.知人论世法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河北师范大学,2011(9).
[3]何朝阳.“知人论世”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0(8).
作者简介:孙嘉临,1987年生,女,汉族,锦州市,大学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