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
2019-12-26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
洪友明,常佳军,莫慧超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儿内科,广东深圳 518000)
因受环境污染加剧及过敏性疾病日益增多的影响,我国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该病主要是由变应原和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炎性介质释放,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发生,从而促进气道平滑肌收缩与黏液分泌增多,最终导致患儿出现反复喘息,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与胸闷等症状,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氧化应激状态可能和哮喘存在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下调膜流动性的途径,促进气道的氧化损伤[3]。颗粒蛋白前体属于促炎脂肪因子之一,广泛表达于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组织及免疫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然而,目前临床上关于颗粒蛋白前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哮喘控制效果关系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发作期75例与缓解期65例。纳入标准:(1)年龄2~9岁;(2)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5]中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入院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4)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反复发作性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等症状。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病变者;(2)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伴有精神疾病者;(3)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发作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23±1.05)岁;身高38~148 cm,平均身高(89.34±7.52)cm,体质量15.2~41.5 kg,平均体质量(26.38±6.49)kg;缓解期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28±1.07)岁,身高34~150 cm,平均身高(89.55±7.58)cm,体质量15.1~41.7 kg,平均体质量(26.41±6.52)kg。另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24±1.08)岁;身高41~142 cm,平均身高(89.19±7.44)cm,体质量15.0~41.8 kg,平均体质量(26.44±6.45)kg。3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儿童父母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3组人员入院后均采集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放于室温下静置30 min,以3 000 r/min的速率进行离心10 min,分别取血浆及血清保存于-80 ℃的冰箱中备用。
1.2.2采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人员的血浆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3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检测 相关指标主要采用水溶性四唑盐法(WST)、比色法与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具体操作务必根据相关流程进行,保障质控符合实验室标准。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3组人员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2 结 果
2.13组人员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对比 急性期组、缓解期租、健康对照组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分别为(213.87±53.89)、(188.64±50.13)、(170.25±47.07)ng/mL,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2,P<0.05)。
2.23组人员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 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MD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SOD、GSH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人员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P<0.05
2.3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MDA呈正相关关系,与SOD、G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颗粒蛋白前体属于脂肪因子之一,表达于脂肪组织,可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参与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了糖尿病及肥胖的发生风险[6-8]。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颗粒蛋白前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新配体,可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胞外域结合,阻断由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信号通路,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9-11]。迄今为止,国内尚无关于颗粒蛋白前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及哮喘控制效果的关系,目的在于弥补国内小儿支气管哮喘在上述方面的空白,同时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靶点[12]。
本文结果显示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颗粒蛋白前体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存在明显高表达,且随着患儿病情的不断加重,其表达水平随之升高。提示了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对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判断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继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原因,笔者认为颗粒蛋白前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3-15]:(1)通过和肿瘤坏死因子-α竞争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从而阻断了肿瘤坏死因子-α的信号通路;(2)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0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发挥抗炎作用。而炎性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颗粒蛋白前体可能是通过影响机体内炎性反应,继而介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此外,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MD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SOD、GSH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慧芳等[16]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说明了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且哮喘控制效果越好,氧化应激程度越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MDA属于膜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之一,SOD则是重要的酶性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属于蛋白类抗氧化剂,三者均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敏感指标。而支气管哮喘患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其中炎性因子所引发的氧化应激会导致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被打破,加之ROS可通过损害线粒体继而使得膜电位失衡,引起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蛋白的破坏,进一步使得线粒体功能异常,最终加重哮喘炎症反应[17-21]。因此,氧化应激可能是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MDA呈正相关(r=0.477,P=0.011),与SOD、GSH水平呈负相关(r=-0.523、-0.581,P=0.000、0.000)。这提示了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氧化应激状态存在密切相关,即随着血浆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越明显。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颗粒蛋白前体、氧化应激均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有关。
4 结 论
综上所述,血浆颗粒蛋白前体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存在明显高表达,且随着哮喘控制效果的不断提升,其表达水平随之下降。同时,颗粒蛋白前体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氧化应激状态存在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患儿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