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脑钠肽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
2019-12-26刘悦晴黄淑顺
刘悦晴,黄淑顺
(湖北武汉航运医院内科,4300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和转归的终末状态,目前CHF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清楚,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CHF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异常引起研究者[2-3]关注,血清脑钠肽(BNP)来源于心室,随着心脏容量加大和压力的升高,导致心室壁张力增高时会引起BNP的大量分泌,因此BNP常常作为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准物,其水平异常被视为CHF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和预测因子,对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预测价值[4]。本研究分别根据其心功能分级以及BNP是否正常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探讨BNP水平与老年CHF患者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其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5]。NYHA分级Ⅰ级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范围60~79岁,年龄(73.92±8.36)岁。NYHA分级Ⅱ级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范围61~80岁,年龄(70.51±8.23)岁。NYHA分级Ⅲ级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范围63~82岁,年龄(72.57±9.61)岁。NYHA分级Ⅳ级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范围63~84岁,年龄(74.25±9.73)岁。CHF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同时根据其BNP是否正常进行分组(0~500 ng/L为正常[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CHF的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7];②经评估后患者均有本次用药治疗指征,无绝对禁忌证;③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和研究;④纳入对象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既往恶性肿瘤等病史;③合并有精神疾病、免疫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痴呆等患者;④对本次研究用药使用禁忌或过敏患者;⑤治疗期间药用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和研究患者。
1.3 观察指标 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采肘部外周血 4 mL,离心取上层血清后冻存待测。采用由美国MARKET公司提供的BNPELISA试剂盒,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结果在ALISEI全自动酶免仪定量比色,读出BNP水平。并由本院超声科医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500 型,美国惠普)对在入院后对纳入对象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测定,测定过程中患者均处于安静状态,且由同一名超声医师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间BNP、LVEF、LVEDD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的BNP、LVED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BNP、LVEF、LVEDD比较
注:BNP为脑钠肽,LVEF为左心射血分数,L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下表同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BNP、LVEF、LVEDD比较 经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四组间的BNP水平不同,且任意两组间的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BNP逐渐增加(P<0.05);四组间的LVEF水平不同,且任意两组间的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LVEF逐渐降低(P<0.05);四组间的LVEDD不同,且心力衰竭Ⅲ级与Ⅰ级、Ⅳ级与Ⅰ级、Ⅳ级与Ⅱ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BNP、LVEF、LVEDD比较
注:与Ⅰ级比较,aP<0.05;与Ⅱ级比较,bP<0.05;与Ⅲ级比较,cP<0.05
2.3 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BNP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BNP与LVEF、LVEDD相关性分析
2.4 BNP正常组、升高组间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的比较 BNP升高组患者的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BNP正常组、升高组间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严重表现,也是造成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8]。CHF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钠潴留,但随着心肌纤维化、心脏构型重建及心肌缺失等的研究深入,神经内分泌的转化过程也使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等多种问题得到了解释[9-10]。CHF的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因子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相关组织和血液循环中的多类神经内分泌因子浓度升高,加重心功能恶化和心肌损伤,促进心室重塑,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出现病理改变[11]。其中BNP是一种心脏利钠肽,属于多肽结构,能够于机体的血液中进行循环并存在于机体的骨髓以及心脏等重要器官中,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能产生利尿、扩血管、利钠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等多种心血管效应[12-13]。当机体心室负荷扩张或过重时,局部及全身激素可参与血管、心肌和肾脏的适应性变化,激活利钠肽系统,增加突发性合成且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14]。通过临床研究[15-16]发现,对于CHF患者来说,血管扩张以及水钠排泄失衡能够导致心脏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升高,可促进心室心肌细胞大量分泌 BNP,所以CHF患者的血清BNP含量相对较高,可作为对CHF进行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与其病情具有重要关联。同时心脏超声作为CHF诊断的金标准,可通过患者血流、心腔动力学以及心脏结构的变化进行最为直观的反映,因此内分泌因子结合超声与CHF的相关性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17]。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的BNP、LVED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HF 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经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四组间的BNP水平不同,且任意两组间的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BNP逐渐增加。研究证实[18],BNP在CHF患者中存在异常水平增高,且与 NYHA 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可反映心室压力负荷和容量,在临床上常用于心功能分级及病情预后评估。许多临床研究[19-21]显示,BNP与心功能 NYHA 分级有相关性,是预测 CHF 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危险因子;四组间的LVEF水平不同,且任意两组间的LVEF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增加,LVEF逐渐降低;四组间的LVEDD不同,且心力衰竭III级与I级、IV级与I级、IV级与II级间有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心室壁张力变化是导致BNP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如发生明显的左室重构且表现为左室心腔的扩大和心功能的减退,BNP水平会明显代偿性增高。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BNP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表明随着CHF患者心功能恶化,患者为保证心排血量会出现心室代偿性增大;BNP升高组患者的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国内外研究[22-23]证实,在普通人群中,BNP 的表达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与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因而BNP水平是评价心功能以及左室重构的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BNP是评估CHF程度和心室重构的良好指标,其指标可根据患者的CHF程度产生变化,能很好地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且具有安全、便捷以及准确率高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