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对策—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
2019-12-26仓宇航
仓宇航
(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1 引言
边境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是对外贸易进出口的通道。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拥有5 600 多公里边界线,与中亚等国有多个陆路口岸。自1982年至今,国家先后批准15个新疆对外开放陆地边境口岸。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第一站,随着贸易量增加,中哈贸易越来越重要。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毗邻,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贸易和交流的重要口岸,也是新疆最大的边境口岸。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霍尔果斯口岸的投资环境越趋完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随着精伊霍铁路、中哈天然气管道的投入运营,霍尔果斯口岸的过货能力快速提高。目前,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拥有铁路、公路、管道等多种过货方式的国际级一类陆路口岸。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速完善的配套设施,使霍尔果斯口岸在新疆众多口岸中显得尤为突出。
2 霍尔果斯口岸物流现状
2.1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运营良好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边境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国际跨境合作中心,也是世界唯一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12年4月采用封关方式开始运营,2016年8月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海关挂牌并正式开关运营,总面积超过5 万m2,具有贸易洽谈、商品展销、仓储、金融服务和旅游购物等多种功能[1]。由于享有一系列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对口岸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运营6年来,出入境人数接近1 800万人次,贸易额超过22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87%和225%。
2.2 口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霍尔果斯口岸已有数十家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入驻,仓储物流面积之和超过60万m2,其中海关监测的两家仓储企业面积最大,超过30万m2[2]。随着仓储库房信息化体系的不断加强,货物的出入库周期大大缩短,减少了货物堆积和丢失的风险,提高了仓储库房的利用率。目前,霍尔果斯口岸开始布局“3+1”的物流节点模式,将新增建设3个物流园区和1个物流中心。
2.3 口岸进出口量和贸易额增长迅速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霍尔果斯口岸的地域优势愈发突出,对外贸易中心枢纽作用愈加明显。随着中欧西部国际班列的开通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运营,霍尔果斯口岸在过货方式增加的同时,进出口量和贸易额快速增长。2018 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3 574 万t,同比增长23.3%;进出口贸易额1 352亿元,同比增长22.2%。货运量、贸易额分别占新疆海关关区的60.2%和45.6%,在新疆口岸中排名第一。
3 霍尔果斯口岸SWOT分析
3.1 内部优势分析
(1)地域优势明显。霍尔果斯口岸向东与亚太经济圈连接,向西与石油天然气能源丰富的中亚五国毗邻,还可与欧洲经济圈交融,被誉为亚欧大陆的黄金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地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当地居民大多为哈萨克族,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宗教文化、饮食习惯等生活方面基本一致,语言交流基本无障碍,为开展中亚贸易提供了便利。
(2)政策优势突出。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霍尔果斯口岸迎来战略机遇期。国家为了实现东西部同步发展,从2010年起,开始推行对口援建新疆政策,东部发达地区的苏州市成为霍尔果斯市的对口援建单位。2011年10 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4月新疆出台《关于在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试行特别机制和特殊政策的意见》文件。2014年6月国务院行文同意霍尔果斯撤县建市。2015 年新疆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对口援疆机制、霍尔果斯建市和一系列的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为霍尔果斯口岸的快速发展带来新机遇。
(3)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不断加大霍尔果斯口岸的投资和基础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客服中心等。霍尔果斯目前已拥有完整的公路体系和铁路运输网,还是中欧班列的出境口岸。货物不但可向哈萨克斯坦出口,而且还可以向中亚其他国家和欧洲等国出口。相比其他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具有货运量大、出口路线多、运输成本低等优势。
(4)具有能源战略通道地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进口天然气的重要能源战略通道,它自西向东横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霍尔果斯口岸与国内西气东输管道汇合,全长超过10 000km。霍尔果斯口岸是西气东输首站,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的天然气占全国进口量的37.9%。
3.2 内部劣势分析
(1)贸易结构不合理。2018 年霍尔果斯海关进出口货运量为3 574万t,其中出口商品162万t,主要出口至中亚五国和俄罗斯;进口货运量为3 412万t,主要以天然气为主,占进口货运量的99.74%。从进出口结构看,天然气占进出口货运量的95.22%,单一产品在贸易结构中占比高。扣除天然气影响因素,实际进口货运量较少,进口货运量不足10万t。从商品结构看,进口产品主要是资源性商品天然气,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服装、鞋类、果蔬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产品附加值较低[3]。这样的进出口结构和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贸易风险,不利于口岸长期稳定发展。
(2)农产品冷链物流普及率不足。新疆和中亚地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为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鲜活属性,必须发展冷链物流。霍尔果斯口岸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存在冷藏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和产业不配套等问题。由于冷藏设备不足,目前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在采、运、储、销全流通环节主要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形式为主,造成腐损率较高,平均损失率在25%左右。
(3)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霍尔果斯口岸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在霍尔果斯口岸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前身大部分为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这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对现代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投入的动力不足,导致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制约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4]。例如货运模式与物流管理系统的匹配性、数据智能化分析等存在问题或偏差,导致仓储和入库过程中货物堆积情况发生频率较高,增加了企业客户的等待时间和库存成本,甚至造成企业交货期内不能完成交货,引发违约现象。
(4)现代物流技术人才短缺。近几年,随着物流产业快速兴起,新疆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新疆相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强,而霍尔果斯口岸地处新疆边境,经济发展远不如新疆境内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等城市,加之工作条件艰苦,对技术人才吸引力更弱,导致物流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3.3 外部机遇分析
(1)中亚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具有互补性,存在扩大贸易的可能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轻工业产品丰富。而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农业、轻工业发展相对薄弱。近年来中亚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购买力增长迅速,进口商品从以往的服装、食品到如今汽车、家用电器等,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此外,霍尔果斯口岸处于伊犁河谷的平原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较为发达,物产丰富,如水果、干草、薰衣草等。这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低,需求量大,也可以有效带动出口。
(2)航空物流已纳入发展计划。根据霍尔果斯市中长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霍尔果斯市将新建通用机场,该机场在满足商务出行需求外,还将开辟国际航空港功能。开通航空物流,可带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改变霍尔果斯口岸的进出口商品结构。2018年6月霍尔果斯通用机场已开始建设。
(3)新技术助力物流业发展。一方面,互联网与物流行业的融合,已经改变物流业原有运营模式,加速推动物流业发展。可以预见,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有效推进物流资源最优配置能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另一方面,为推进物流设备技术进步,国家支持建设了很多物流技术研究机构,专门从事物流仓储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和运输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提高物流设备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这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将为物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4 外部挑战分析
(1)哈萨克斯坦的外贸相关政策不稳定,在中哈贸易过程中容易引发规则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外贸交易的紊乱[5]。哈萨克斯坦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高,且灰色清关现象普遍,增加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贸易往来的风险和成本。
(2)中哈铁路轨距不一,制约铁路运输效率。轨距不一是跨国铁路运输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铁轨为1 520mm 的宽轨,而我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铁轨为1 435mm 的标准轨[6]。目前,进入欧亚大陆桥的铁路货运需在霍尔果斯口岸由标准轨转为宽轨才能入境,在进入欧洲境内时又需将宽轨转为标准轨。转轨增加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费,严重降低了铁路的运输效率。
4 霍尔果斯口岸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
4.1 充分利用政策和地缘优势,推进口岸物流业发展
一是凭借国家、自治区、市给予的一系列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托霍尔果斯口岸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二是在加大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中亚国家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优势产品进出口,改变目前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现象。三是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提升口岸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4.2 加强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一是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建立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二是提高大通关信息资源利用,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审批手续,优化调整通关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这样既节约人力又可减少口岸办公区域的面积,增加仓储工作区域。三是借力“互联网+”技术、探索“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新物流服务模式,扩大物流资源配置范围和效率。
4.3 建立和完善与哈萨克斯坦海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
一是借助跨境自由贸易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平台,建立政府、行业组织、民间的多层次经贸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减少贸易摩擦和纷争。二是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法律和海关制度,协调、规范和统一双方海关事务的相关规定,进而推动两国海关在监管、执法等方面实现互认、互助。三是建立面向中亚市场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同哈萨克斯坦相关海关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4.4 补短板,推动发展航空物流和冷链物流
利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优惠政策,提前开展航空物流产业链布局,在霍尔果斯通用机场建成后,迅速开展航空物流业务,加速建成国际航空物流港,填补航空物流空白。霍尔果斯口岸以农产品进出口为主,加之中亚国家以肉类、奶类为主的特殊饮食习惯,为冷链物流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随着今后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对象的距离也逐渐拉长,冷链物流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4.5 推行中哈铁路准轨化,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准轨铁路,如立陶宛、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为实现中哈铁路准轨化,一方面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和国家领导会晤机制,开展两国对话、交流和协商,推进准轨化进程。另一方面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解决哈萨克斯坦铁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此外,在推动中哈铁路准轨化的同时,需加强列车自动调整轨距和转轨换装技术研究,攻破换轨、转轨技术难题,提高跨境铁路运输效率。
4.6 加强政府引领作用,促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一是政府应积极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外资或内资物流企业来当地投资兴业。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鼓励企业加快物流新技术的应用,迅速提升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二是利用相关政策,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三是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快物流人才队伍培养。鼓励企业采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合作、委培等形式,加快培养“有能力,懂专业,精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和改善口岸工作环境,应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争夺,吸引和留住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