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典诵读在高校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价值

2019-12-26王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传统

王锐

(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

经典诵读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民族文学素质,以更快、 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当代高校学子人文素质的历史重任。在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经典诵读一般是通过诵、背、书、唱、画等多种形式,把经典诵读渗透到校园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之中,从而能够汲取到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升华。

1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经典诵读对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1 强调仁内礼乐外、仁本礼乐用的和谐关系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传播者,其核心价值就是他所划分的儒学的人文精神发展方向,后世的跟随者和传播者都是在此精神指引下前行。纵观《论语》《诗经》《孝经》等儒家经典,其中的许多篇目都集中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的重要思想,强调乐是礼的一种体现,礼乐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积极研究礼乐教化与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保证儒家经典作品诵读与儒家礼乐教化思想的深度交融、相互包容,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构建仁内礼乐外、仁本礼乐用的和谐关系,倡导先天的任注定了礼乐行为,而后天的任则需要依靠礼乐教化来完善,从而保证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学艺术感受的和谐统一,保证每个大学生与内心、与群体、甚至与整个社会国家都能达到和谐安乐的精神状态。

1.2 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核心

纵观我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传统文化主旋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给养。在传统文化中,倡导树立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诸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名言佳句。在传统文化中,倡导怀揣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安危的社会责任感,诸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佳句。在传统文化中,倡导树立重义轻利、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孟子在《孟子·见梁惠王上》中的义利之论,在汉书的《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倡为了正义而不谋私利。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积极发现语文教学资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核心。

1.3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培养主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生观,认为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能够在“天人合一”的前提思想下,积极寻找人类与自然的同一性,保证人类在自然的探索中能够寻找到心灵的归宿这一生态伦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的自然观描述。而在众多古诗名句中,皆体现了丰富的“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内涵,它包含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精神归宿,包含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兰竹菊品格,包含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山水幽林家园。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自然观内涵,有助于大学生传承“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使他们更加关爱自然、关爱人生!

2 经典诵读对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在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开展经典诵读迎合了新时期教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满足了学生精美语词句段的积累需求,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2.1 迎合了新时期教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欠缺,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策略。为此,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吸收接纳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文化智慧,确保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高校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和相关主题活动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切合点,学会运用新课改教学目标来指导经典诵读活动,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经典诵读的意识,保证能够通过经典诵读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2 满足了学生精美语词句段的积累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中积累了众多美丽的辞藻和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而众多的古代典籍中蕴含了爱国治国、劝学励志、发人深省、天人合一等文化资源,它们对于学生积累语词句段积累和提升文化内涵都有极大的帮助,而经典诵读这种修身养性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转化为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主抓经典诵读活动,保证学生在日常教学、文艺汇演、社团活动中都能有意识地增加经典诵读活动,从而能够有效积累语词句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和文学素养,保证学生能够享受经典诵读的快乐,实现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2.3 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践行者,他们的内在素质、学习能力和务实精神无不关系着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光辉未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文化,导致很多功利教育、享乐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泛滥。通过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端正大学生的读书态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自主阅读意识。经典的传统文化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不屈脊梁,而经典诵读就承载着“真、善、美”的思想光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不断前行。

3 利用经典诵读培养高校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1 精心选择经典诵读的内容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酝酿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很多内容都适合引入高校的经典诵读教学中,它包括四书五经、寓言故事、爱国治国篇、劝学励志篇、经典诗词曲等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四书五经包括《论语十则》《孟子》《诗经》《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著作,它们系统阐述了孔孟的重要哲学思想。通过关于四书五经的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掌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寓言故事包括韩非《韩非子·说难》中的《智子疑邻》、刘安《淮南鸿烈集解》中的《塞翁失马》等民间典故,它们大多是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后被文学工作者记录并创作而成,可以通过民间文学的诵读来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爱国治国篇、劝学励志篇、经典诗词曲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题材,通过抑扬顿挫、极富情感的经典诵读能够将学生带入意蕴悠远的文学意境,保证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爱国精神、情感诉求和自然情怀,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目的。

3.2 把经典诵读作为高校的常规教学工作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经典朗读应该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手段而长期开展,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借助经典诵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将经典诵读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建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共青团委、各个分院共同配合,共同配合的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一方面,高校应该将经典诵读作为大学生的课堂教学选修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编撰相关的校本教材,召集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经典诵读读本,要求大学生只有在校期间通过相关的经典诵读考试,取得相应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团委QQ 群、各个分院微博的网络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日常学习行动,倡导在每一天都能落实“诵读半小时,经典永相记”的经典诵读行动,保证学生能够养成经典诵读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性和诵读实效性。

3.3 开展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是构建切合本校精神文化的一种群体文化,确立一种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修养标准。而经典诵读凭借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和极富感染力的校园精神,成了高校开展文艺汇演、课余社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推动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工具。首先,高校应该组织文学专家、学术带头人、历史学家开展经典诵读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经典诵读的阅读内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接纳基础上记忆中华经典。其次,高校可以组织各种经典诵读的校园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班级PK 赛、校园演讲比赛、经典诗文诵读会、经典诵读征文活动、传统文化交流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借助经典诵读活动来感受高校的校园文化,而高校校园文化也能够借助诵读活动来切实培养每个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后,高校每个学院都应该组建相应的经典诵读社团,积极规划和实施相关的社群主题团会和团日活动,借助经典诵读来拉近每个社友的距离,保证每个社友在社群活动中都能得到人文素质的切实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精神和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文艺汇演、社团活动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在每一天都能落实“诵读半小时,经典永相记”的经典诵读行动,从而能够在经典诵读中汲取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意志品质,从而能够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传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