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个维度”精心打造“创客校园”的传统文化特质

2019-12-26刘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机电创客学院

刘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1 传统文化与创客校园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儿女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有着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迁校址、强内涵、提质量、办卓越的发展历程中,用传统技艺丰富第一课堂。用文化活动突显第二课堂。用社会实践拓展第三课堂。进一步深化了对自强不息精神和师生匠人情怀的培育和打造,在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文明和谐校园氛围、 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校园工匠文化的打造,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及以上奖励160 余项。2018年,学院9 个项目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决赛,获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参加全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创效大赛获特等奖1 项,参加全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1 项。机电一体化2014 届毕业生焦喜春在上汽大众职工技能竞赛中,获全集团“维修电工” 第一名,并代表大众中国区赴德国参赛获一等奖,公司专门为其设立了大师工作室。近3年入职上汽大众的800 多名学生中,有60 余人担任了班组长,10多人担任工段长和生产主管,汽车工程学院的捷豹路虎班学生靠着精湛的技艺在捷豹路虎中国区维修大赛中夺得桂冠,学生素质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

2 从“五个维度”打造“创客校园”的传统文化特质

(1)树立理念——文化引领战略助推大国工匠铿锵前行。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学院党代会提出的“凝心聚力建卓越,改革创新争一流,向国家优质校进军”的奋斗目标,打造“明德崇技,自强不息”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经典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明确提出文化引领战略,从思想教育、人文环境、文化繁荣、行为规范等层面弘扬传统、繁荣文化,助推“机电大工匠”“杰出匠师”“技能精英”等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数以万计的大国工匠,打造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机电效应。

(2)搭建平台——智造创客学院四大举措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旋律。在机器人、3D 动漫等现代化专业林立的情况下,湖南机电职院智造创客学院开设木工坊、铁艺工坊、茶艺吧和石画工作室,让传统文化中的木工、木刻、铁雕、茶艺、绘画等“手工活”走进大学课堂,通过木匠、画师、茶艺师等传统匠人的口传心授,让90 后大学生继承传统手工艺。在2017 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徐文眼里,木工坊里绘图、雕刻、拼插等工艺的精细化,正是学好汽电性能检测、电控系统诊断等专业技能的主导精神。

建设创客空间,建设创客课程,建设创客社团,推进创客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工匠文化的传承中让学生体验成长为创客的乐趣。

(3)注重课堂——传统技艺丰富课堂教学,打造育人新名片。言传身教,塑造“工匠”品质。学院《机电类专业创客型工匠 “六创共振” 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多名教师、辅导员在省、市级说课大赛、信息化大赛和职业能力素质大赛中揽得头筹。学赛结合,锤炼“工匠”技能。学院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创历史新高。交流合作,开阔“工匠”视野。学院已逐步引入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和民间手艺师,挂牌成立“大师工作室”,并聘任工艺大师为导师,或选送学生到大师所在的企业实践,实现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互补共进。创新创业,点燃“工匠”梦想。筑造了集创新思维普及、科技创新与创客教育、创新创意产品研发、项目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创客空间,提出了“启梦、践梦、圆梦”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依托载体——文化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凸显第二、第三课堂魅力。用文化活动展现第二课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六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京剧团、话剧团等到校开展演出,营造出高雅、通俗和谐共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注重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每年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知识竞赛、书画摄影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颇具新意的获奖作品总会带来智慧的火花。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系列活动极具感染力、影响力,更兼具了文化性与艺术性。常德丝弦作为湘楚之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机电版《小苹果》朗朗上口,《机电是个好学校》感召力强,一经推出便得到师生的广泛传唱,经久不衰,目前学院常德丝弦曲艺社团已经成为能向社会公演的学生艺术文化品牌。

通过论坛、校园官网、宣传橱窗、微博、微信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推出机电大讲堂、师德论坛、优秀毕业生典型、校园十大孝子、机电青年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机电大讲堂推出系列优秀校友企业家回母校谈创业故事专题讲座;师德典型吴廷芳被确定为全省“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典型并向全国推介宣传,《光明日报》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8年9月在学院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述师德好故事——百名优秀教师事迹展”更是引起广泛共鸣;组织拍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视频获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竞赛二等奖。

用社会实践拓展第三课堂。首开先河的“导师制”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导师制”采取“一名教师只带二十名学生”的开课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古诗词鉴赏》《经典诵读》《中国文化漫谈》等对应课程,指导教师对学生团队在调研选题、数据筛选和报告论文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学院首届“创客节”活动同时拉开大幕,共展出师生创新创意作品170 余件,现场展品不再是简单物品的概念,而是一件件体现巧妙构思、制作精良的艺术品,注重用户体验和现实可用性,省科技厅、教育厅、省职成学会等单位参会领导、嘉宾在展品前驻足停留,与师生交流产品的设计理念,有的还按照设计者的提示动手操作现场展品,感受着创意变为现实的喜悦。

(5)优化环境——两个结合稳中求进,彰显中华美德教化新力量。一是开展道路命名、校歌征集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时尚、情感、艺术元素相融合。开展“一景一文”征文比赛、校园景点命名等活动,“德苑广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宗旨,“拓新路”是对学院多年来开拓创新精神的外化,“长兴路” 体现了学院持续发展的理念,“敬业路” 提醒师生要爱岗敬业,“骏才苑”是对广大优秀学子的认可,“友善园”则寓意师生投身和谐校园的建设,“自强亭” 激励师生时刻自强不息,“诚信亭”引导师生树立诚信立人意识。积极创作校歌、编撰画册、书籍、摄制形象片,创作校歌《机电人,机电情》;编撰《校史》,详细记载了技校、中专和高职时期的建校发展史;编撰了《拓》《拓印》《明德崇技,自强不息》等画册和书籍;先后三次拍摄专题形象宣传片,每年拍摄一部毕业生纪念片。2018年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歌词征文比赛中,学院选送的13 篇师生作品获奖9 项,其中一等奖1 项;在省委宣传部校歌征文比赛中广泛发动校友、离退休人员参加积极,校友刘明的征文《机电人,机电情:情同手足,别忘初心》入围校歌演绎赛。

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指端微波” 无声育人方式,把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与新媒体、校园教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定期推出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依托载体,推出如孝老爱亲类的专题“我爱你:全世界都知道!”“青年一代不如一代?我来讲讲我、我爸爸、 我爸爸的爸爸……的故事吧”“十大孝子”;如提倡工匠精神专题“机电学子展现绝活,铜丝作画妙指生花”“现代木工? 智造创客学院正在做这件事”“超赞! 这些软萌可爱、创意十足的石头画,每一个都好想学”;如倡导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类专题“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隐形人”“艰苦创业,见证奇迹”“ 荡气回肠的校歌故事”“雷锋,因为有你向善向上,我从未停止追随的脚步”“美丽乡村‘奉嘎山’来了一群幸福使者”;如廉洁文化类专题 “廉洁文化进校园之优秀作品展”等;如无私奉献类“用脚步丈量扶贫路,在不一样的风景里成长”“山沟沟里来了一批大学生,乡亲们乐得合不拢嘴”“95 后机电学子苏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三天献血20 万cc,场面如春运,机电人这次霸屏朋友圈”;如爱国爱党爱校类“想把《机电》唱给你,趁现在年少青春”“那些暖心的机电故事,值得每一个人珍藏”“你有一封来自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的信”“我和党旗合个影”;如传统文化传承类“着古装诵古风,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 “她们把最美机电唱给你——超好听的常德丝弦”“女生穿汉服上街是种怎样的体验?”各类型主题推送把新媒体元素与传统文化进行组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

3 结语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创新方法和渠道,丰富内容与形式,一方面培养能工巧匠,另一方面在师生中树立了精益求精,专注专一的匠人精神。机电学子在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得到了教育,民族精神得到了强化,品德素质得到了提升,内涵能力得到了锻炼,成长成才信心得到了肯定和提高,更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华传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校园氛围,打造特色创客校园,从而使传统文化产生了特殊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机电创客学院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小创客”有法宝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创客
创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