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的应用和作用

2019-12-26宋微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交流

宋微微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970)

通过对身势语的研究比较和量化分析,使我们对身势语有一个明晰的认识。首先是身势语的应用,目的是使日常交流更加顺畅。其次是身势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身势语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身势语的应用,但是当前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需要我们的继续关注。

1 非言语交际中的身势语

非言语交际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人类属性或行为。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有目的地发出,然后由接受者有意识地进行反馈。而身势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那些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用身体各个部位的相应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信息,这是除了用语言外交流思想感情的另一种有效方式,这种能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就是身势语。身势语先于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的最初形式。有人猜测,在自然语言出现之前,人类祖先主要依靠人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和交流。

身势语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无声、真实的语言。它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人面对面的交流中,超过50%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沉默的肢体语言实现的。同时,身势语也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无法交流时仍可以使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研究发现,平均口语时间仅为人们日常交际时间的10%,而人们大多数时间的交往都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身势语实现的。

我国非言语交际研究,尤其是身势语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与国外差距很大,这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外交很不相称。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所指何物,在外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也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3]。所以,在进行交际时,人们只注意语言交际,认为词语是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忽略了非言语行为的信息传递,或者注意到自己的仪表举止却忽略了客体环境所可能提供的信息,也有人不了解在非言语交际中也存在着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导致介绍外国非言语交际行为多,对比中外差异和这些差异所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却不足。

2 身势语的应用

身势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与他人,例如在对方沉默时,可以通过对方的身体动作来了解对方的想法或观点。同时我们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被谈话方所了解知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伪装自己,但我们的身势语却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容易改变的,最容易体现我们内心真实想法的渠道。例如,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心理状态以及双方各自的文化特点都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双方的距离及位置反映出来。人际距离的变化,是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身势语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由此可见,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制约了双发在交际中的距离。

同时,由于个人所生长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对不同的身势语也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在使用身势语的同时要考虑文化差异及环境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种族的人有各自的身势语表达习惯。例如中国人提倡“笑迎八方客”,即在有客人光临时应笑脸相迎。而美国的印第安部落却恰恰相反,他们用大声哭泣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同时,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婚礼中新娘的身体语言也不尽相同。在有些地方,新娘哭得声音越大、挣扎得越激烈,则越喜庆、越体现这个婚礼的成功、新郎新娘未来生活的美满。这些身势语中的差异及细微之处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习得的,是根深蒂固的,也是表达感情和欲望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交际过程中作为听者,用目光表达专注或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这一专注投入的肢体语言也被看作是积极参与会话过程,表达对说话人的尊重以及体现倾听者教养的一种行为。目光接触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诠释。例如当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他们常常目光热切地注视对方,因为在他们看来目光的注视是表达个人存在感的依据。而美国人则不然,他们认为这种热切的目光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中所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是不适合的。中国女子见陌生人在看自己时,马上就将目光避开,或者把脸扭向他方,英国女子一般也是这种表现。不过,英语国家的女子有时候回顾的目光比中国人长,中国男子如见到英语国家女子这种回顾目光,切不可以认为对方眼神中含有对自己的好感[3]。在西方,有史以来,摊开手掌就表示真诚,诚恳,忠贞,顺从,手掌心向下就表示压制。人们见面时的身势语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例如在中国,人们通常只是礼仪性的握手,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会互相拥抱以表达感情。在中国,公众场合下的亲吻并不常见,即使是男女朋友或者夫妻双方在公众场合下也很少亲吻脸颊,而这恰巧不同于法国的文化。在法国及其他一些地中海沿岸国家,人们之间互相拥抱、亲吻是很常见的来表达情感的身势语。如若不了解这种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身势语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摩擦和误会。

3 身势语的作用

3.1 辅助功能

这是身势语的主要功能。首先,它可以加大语义信息量,加强语势,深化表达内容。例如:“Come on,Sara.”Girls yelled and clapped their hands. ( “塞娜,加油! ”女孩子们大声地呐喊和用力鼓掌。) 其次,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例如,当比赛获胜或取得某些胜利时,人们经常用食指和中指比出V 字形并左右摇晃手掌。因为V 是“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这种V 字形的手势在不用书写或口语进行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意思。再次,它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例如,升国旗时同学们要对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对国旗敬礼,这种由身势语表达出来的情感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升国旗的庄严,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荣誉感[1]。

3.2 表露和掩饰内心状态的功能

一般来说,身势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自然、本能的表现方式,语义的显现性越强,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更真实,流露的情感也就更准确,难怪在一定的情景中,人们有时更相信非言语交际。所以,人的面部是心灵的镜子,也是非言语交际的有力工具。人们在说话时,会不知不觉地做出某种表情或手势,这一般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尤其是表情,往往与人们心理活动等同。

3.3 身势语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身势语的反应动作是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做出的适应性动作,这是对客观情况做出的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它可以反映交际双方诚恳、欺骗、撒谎、友好、愤怒、权势、高傲、无礼、拒绝、不安、失望等等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说话人说话时其主观态度的真实表露。我们知道,话语是人们某种心理的外在泄露,身势语则由于与话语出自同一个心理活动而成为同一种心理活动的映现,这就需要两者在相关的情绪或情感中求得和谐。如,人在紧张时手脚会抖动,这种动作是不自觉的和下意识的,但是在客观上能行使交际功能传递动作者的某些信息,如紧张、焦虑、愤怒、不安等。

3.4 身势语是双方交流的纽带

身势语的调节动作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而做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言语的反馈,是双方成功交流的纽带。如,听话人不断地向说话人点头,表示一直在注意听并听懂了,同时鼓励说话人继续讲下去,听话人困惑的眼神表明没有听懂或没能听清楚,意在提醒说话人重复或更详细地讲述。可见,非言语交际通过各种身势动作,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像词语一样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含义。非言语交际涉及人的每个感官,而且大多数是有行为动作的。这些行为动作或者是生理性的条件反射;或者是约定俗成,规约化和大众化,或者是程序化,如微笑时眉目舒展,痛苦时愁眉苦脸,或者被限制在身体的有限范围内。

3.5 身势语可推导说话人的会话含意

身势语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即通过体态动作来传递一定的会话含意。这种传递方式主要有两种:故意让身势语与话语内容相悖和故意以身势语来替代话语。

4 结语

身势语起到对语言的补充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语的补充作用,它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特定的场合只适用于用身势语,在这样的场合,身势语更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及实用性。身势语生动形象的特点也使其在人们交流方面起到了口语所无法企及的效果。例如身势语的辅助功能、帮助推导会话人含义的功能等。虽然身势语有如此多的效用,人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在身势语上的差异。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差异,就会极易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人进行交流的障碍。因此,身势语的研究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两块磁的交际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