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崖革命精神文化的内涵探析

2019-12-26王晓琳罗孝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琼崖海南内涵

王晓琳,罗孝友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 571400)

1 琼崖革命精神内涵的研究现状

琼崖革命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如红色娘子军等,彰显了其独特的区域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极具特色的篇章。海南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琼崖革命精神。一般说来,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各种认识、观念、思想等等都是精神的范围。由于主体看问题的角度或标准差异问题,更有“精神”一词本身的复杂性问题,再加上精神所依托的革命实践和历史本身具有高度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于琼崖革命精神的概括不尽相同,关于琼崖精神的研究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琼崖革命精神内涵挖掘和论证不够,导致不少人认为其无特色,甚至认为相比内陆那些家喻户晓的革命精神而言不值一提。大力挖掘和论证琼崖革命所包容的精神内涵,将更好地提升地方革命传统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2 琼崖革命精神内涵探析

任何一种精神形态都是在长期实践的过程当中孕育形成的,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及历史条件。革命精神必定是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和形成。开展史实研究,充分利用现有史料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历史形势和脉络,本着走进历史和走出历史相结合的原则,在历史本然的基础上指出历史的所以然。在了解前人研究工作以及查阅丰富史料的基础上,走进历史,从具体真实的革命实践中去梳理、分析、凝练出推动革命实践发展的精神内涵,即对革命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和论证。

深化琼崖革命精神研究,需要深入挖掘、清楚梳理其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琼崖革命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走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退居山林的艰难岁月,抵住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野蛮扫荡,经受了解放战争时期反动派的残酷清剿。所有这些具体的革命实践都是琼崖革命精神的孕育和形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与此同时,琼崖革命精神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琼崖革命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念坚定、红旗不倒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琼崖革命精神的最突出的特质。信念坚定,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其灵魂所在。琼崖革命人士在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困苦环境中从未丧失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例如“四二二”反革命政变后,在持续半月之久的大屠杀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琼崖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2000 多人,被杀害者达500 多人。琼崖国民党反动当局拥有配备着精良武器的正规军第33 团,同时还有大量的地方反动武装和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助阵;而琼崖共产党人却没有直接领导的武装部队,只有一些缺乏枪支、 武器装备低劣的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但是在1927年6~7月间,琼崖各地都相继建立起革命武装,人数少则100 人,多至几百人不等。在短短的几个月间,中共琼崖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数千人。

2.2 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琼崖的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革命就无法坚持下去,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守护神。因此,琼崖革命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自觉地努力地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建立起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中共除了组织劳武结合,粉碎敌人的骚扰和进攻之外,还必须发动群众及时抢耕、抢种、抢收、抢藏。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琼崖特委还动员红军利用空隙时间,帮助群众生产。如红色娘子军在苏区和“群众结合得很好,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干各种农活,很博得农民的爱戴和拥护”。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得到大多数人拥护” 即为当时琼崖中共衡量自身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其主要的目的,也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琼崖中共陷入近似绝境时出现“山不藏人,人藏人”的求生希望。

2.3 自立自强、敢为人先

琼崖共产党人是在一个异常特殊的环境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可以说是“孤岛奋战”。琼崖四面皆海,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同时交通不便,极少能得到中央主力外援支持,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琼崖在具体工作中很少得到上级的指示,这多次体现在中共琼崖特委给省委的报告中,如1927年底的一次报告中,开头就体现了琼崖中共由于得不到上级指导的焦急状态,“省委:自杨同志回港后,除接关于暴动的紧急通告意外,未曾得省委只字片纸来指导,究竟省城实在情形如何? 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决议案以及新的军事计划是否可行?毫无示及,焦急得很!”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琼崖中共坚持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自立自强、敢为人先,不断地把琼崖革命斗争推向前进。同时,琼崖中共自力更生,“藏粮于山”,开荒种粮食。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群众无法送粮上山,琼崖中共就创造性地开荒种地,甚至兴办农场。

2.4 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23年的琼崖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无数革命者不断弘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的过程。统计数据显示,琼崖革命的斗争中留下了姓名的烈士已经有2.3 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的牺牲者没有能留下姓名资料。“东路嘉积市一带杨善集同志(党书记)轻身与敌肉搏致被击死。但该地同志仍旧乐观。”琼崖革命者不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日常也要克服难以想象的生存困难。在整个琼崖革命的过程中,琼崖中共组织的经济都十分困难,在给广东省委的报告中“困难至极”的表述非常多见。“特委自产生到现在……经济均处在很困难的境地,统计特委在数个月中,共收入经济有450 元,……百数十是特委各负责同志私人借来的。”很多士兵因为缺医少药活活疼死。正是无数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和做出的巨大牺牲,才取得了琼崖革命的伟大胜利。

2.5 敢说真话、实事求是

琼崖革命过程中的许多事例无不闪烁着琼崖中共敢说真话、 实事求是的革命品质。在1928年1月20日,广东省委给海南作出指示:“要能彻底实现土地革命,必须毫不迟疑地屠杀一切地主豪绅,没收一切财产分给农民或归政府(不管他是否土劣),愈多愈好。必须如此方能根本铲除封建势力。”然而琼崖对上级过“左”的指示不是盲目执行,而是有所抵制。这遭到了上级的批评:“就是杀豪绅地主等初步工作,都没有做得充分,如陵水已经夺到全县政权,仅杀两个地主,岂不是笑话!这样绝无法铲除封建基础。”琼崖革命过程中,1929年的定安内洞山会议意义非凡,认真分析了斗争形势,总结了“左”的错误教训,纠正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明确了“立足农村,坚持农村为基地”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错误指示,而是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2.6 五湖四海、民族团结

五湖四海、海纳百川,充分发挥所有革命者的积极性,是海南革命能在曲折和挫折中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琼崖中共一直非常注重取得琼籍华侨的支持,如在日军入侵琼岛后马上联系海外华侨,琼籍华侨对此迅速作出了回应,除了筹集财物支援祖国之外,还组织“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回琼参加抗日战争,同琼崖乡亲们共赴国难。在琼崖中共的领导下,琼崖岛内的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才能带来革命的最终胜利。冯白驹曾经回忆:“本来我们琼崖纵队里是没有少数民族战士的,后来少数民族兄弟,竟越来越多,形成了海南革命斗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到海南解放时,琼纵的成员中,五分之一是少数民族战士。”1943年,接到白沙黎苗族起义群众的求救时,“在部队里发起了一个募捐运动,我们自己虽然没有衣服穿,可是,还尽量抽出一部分给他们带回山里去,送给没有衣服穿的黎苗族兄弟……他们还带去手榴弹、火药、火柴等。在当时那种物资和武器弹药奇缺的情况下,给起义队伍带去的这些物品无疑是极为珍贵的。”可以说,琼崖民族大团结的局面是共产党人坚定维护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利益得来的。

综上所述,琼崖革命精神文化兼具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共性和琼崖革命精神的特质,内涵十分丰富、寓意深远。

3 结语

当前我省号召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是对海南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在特区建设过程中挖掘和论证海南红色文化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创设促进宝岛跨越式大发展的强大的气场,有利于推动当前的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海南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必将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猜你喜欢

琼崖海南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浣溪沙·琼崖聚仙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