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肖像画”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学生“自我肖像画”案例解读

2019-12-26雷玲崔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肖像画状态情绪

雷玲,崔磊

(1.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随着时代的转变,科技越来越发达,使得当今人们隐形的压力越来越大,隐形的压力在体内或者在心理上不被重视,久而久之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和情绪状态。

1 “自我肖像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随堂加入“自我肖像画”的团体活动,在绘画开始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语,希望通过这个团体活动反映出学生内心中隐藏的心理问题。

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他们自己没有在意这个状态,而是当这个状态严重时才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心理肖像画这样的一个团体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很难表达或者很难让人发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情绪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状态,找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求助,及时的解决。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和认识的程度,用绘画的方式去解读对方,可以免去直接询问交流的尴尬。

2 “自我肖像画”案例分析

经过两届高职院校心理画活动的开展,从4890 多名学生的心理画作品中,发现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维和心理上都表现了积极的向欣态度,有着90—00年代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并且绘画表达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数的是在于表达内心的阳光,可爱,坚强和毅力。但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在内心深处积累了很多本不该是这个年龄段应该经历的事情和心境。

将这近5000 份的心理画作品分类来看,有学生画的是动物、有学生画的是风景、人物、情景剧、卡通、漫画、植物等多种表达事物,同时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的方式也不同,利用这种不限制任何绘画方式和绘画对象的自由空间,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散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更能真切的表达他们内心中想要表达的自我肖像和自我特点。

近40%的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孤、自卑、伪装、攻击、伤害、恐惧、拒绝、对抗、迷茫、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在这些自画像中,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压抑,画面体现的是笔锋沉重,线条粗重而凌乱。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主要是以一个场景图展现出来:第一幅图,一个孩子面对着镜子,镜子中的她表情微笑开心;第二幅图,转身后孩子将自己脸上微笑的面具摘下,展现的表情立即变得无比痛苦和难受,同时还伴有泪水;第三幅图,当她再次戴上面具照镜子的时候,此时镜子中依然能看到她微笑开心的表情,就这样反复这种状态;第四幅图,当孩子摘下面具后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已经是面目全非,再也看不到她微笑的面庞取而代之的是一幅陌生的面孔;第五幅图,学生在最下方的地方画了一只滴着泪水的眼睛,眼睛下面是一朵枯萎了的花,花的旁边还有一朵长着翅膀的幼芽。到此处这幅以情景剧形式的肖像画完成。

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该生说出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状态,她本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得原本开心的她变得郁郁寡欢,她本人也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孩子,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不希望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的软弱自卑,因此隐藏自己真实的感受,伪装自己的情感,每天都会带着一个面具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内心的痛苦和表面的愉悦让她内心煎熬,矛盾重重,久而久之,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对于眼泪,学生说自己的眼泪是有毒的,眼泪滴落在花瓣上,花便枯死了,但自己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她希望自己的未来还可以像另外一株长着翅膀的花一样飞翔。

类似这样的作品很多,很多学生在画之前都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画什么,怎么画,经过一定的引导,慢慢地进入了角色,画着画着就走进了自己真实的世界。当作品完成之后,有的学生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但大多数的学生都很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看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会表现得很沉默,有的学生会表现得很欣喜,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3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有很多都是不被人重视和发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在内心中逐渐积累,慢慢溃烂。而通过心理画的方式将学生内心中不被重视和发现的心理问题出来,将溃烂的部分挖掘出来并治疗它。

个体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情绪思维都是空白的,在后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所表达出的情绪体验大部分都是源自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

(1)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民主的,给予孩子本身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的权利,因此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得到孩子在内心深处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挫折和压力的,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自我肖像画表现的就是积极向上的正性能量,并且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景和心态。

第二种家长是属于权威式的教育方式,在家庭中孩子就是要听家长的指令,家长说了什么孩子不能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只有接受一条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理上要么会发展成为百依百顺,听命顺从的角色,要么就会发展成为极度叛逆,你说什么我偏不做什么的性格,这样孩子的自我肖像画会凸显出自己内心中向往的生活,或者是敌对很强大的生活状态。

第三种情况,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养成了自我要强的性格,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完美,不能在外人面前有一点的软弱。为了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秀,不至于将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父爱母爱被弟弟妹妹夺走,而表现的优秀要强,以此来博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这类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大多数都选择了隐藏,他们不是不想发泄,而是感觉发泄无用,没有人会关心自己,没有人会在意自己的情绪体验,在自我肖像画中就会选择隐藏自己,或者画出的内容有很强大的攻击性。

(2)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从社会环境来说,当今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中的起跑线曾经是指幼儿园或者小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推进这里的起跑线已不单单指幼儿园这个圈子范围内了,现在更多的80后、90 后的家长从胎教就开始起跑,恨不得将孩子从受精卵开始就接受教育,接受现实。市场中林林种种的培训机构,早教胎教机构,各种专长的培训等等,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攀比情绪。

社会文化推动着个体朝着多方面发展,多才多艺,文武兼备,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制约,家长和学校在注重孩子多方面才能培养的同时就会忽视了心理活动的成长,学生是否愿意去接受家长的安排;家长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多才能的培训;学校的教师是否注意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在班级活动中主动的学生与被动的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都有所了解等等。如果家庭及社会两方面注意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经常地去谈心交流,那么学生们再次画出来的心理画大多都是阳光积极的,朝气蓬勃的,充满正能量的。

4 应对对策

心理画既然可以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映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工具去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心理画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状态是短时的还是长时间积累的,如果是短时间的,那么需要针对事件分析,如果是长时间积累的情绪,那就需要找到事件发生的根源所在。

其次,了解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是否强烈。学生在画出心理画之后有的学生会非常主动的寻求教师帮助解读心理画,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有部分同学他们即便画出了相关的心理问题,但是当谈及问题时依然选择逃避。此类学生就需要教师在事后多加注意与引导。

最后,通过心理画启发学生自己读自己,引导学生在自己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观想法,读出画中隐藏的心理状态,并引导他们如何应对这类心理问题。

心理画反应的故事丰富多彩,用这样直接的读心术去解决学生未知或隐藏的心理状态,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肖像画状态情绪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糟糕的肖像画
小丑的肖像画
状态联想
独特的肖像画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