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迁移中的异化:碎片化的隐喻呈现
——解读陈凯歌《百花深处》的象征意蕴

2019-12-26单百灵王冰冰陈小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冯先生百花传统

单百灵 王冰冰 陈小妹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席卷全球,工业化文明渗透进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作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古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相对比较晚,但是古老的文明抵不过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现代化迁移进入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在存留的搏斗中岌岌可危。如何保有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一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课题。

英国有一家电影公司,名字叫“十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该公司投入一亿人民币,分别邀请全世界十五位大师级的电影导演,共同完成了一部总长150分钟的电影,15位导演每人拍摄十分钟短片,主题是“时光”。中国导演陈凯歌被选中,参与导演拍摄了一个十分钟长度的短片《百花深处》。

电影叙述脉络简洁清晰:居住在百花深处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冯疯子,纠缠着搬家公司的工人们,进行了一场并不存在的“搬家”。影片幽默又悲情,搞笑又沉重,在悲喜的张力中完成嘲讽,导向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

百花深处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老胡同。老舍这样描述百花深处:

“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电影从中国的胡同拆迁说起。在电影中,陈凯歌导演为我们呈现的背景是一片废墟,废墟的残垣断壁上写满“拆”字。拆迁是这部短片叙述的表层结构符号。

拆迁构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里面重要的一步,现代化城市在“拆拆拆”中建设起来,人们从传统的院落迁移到城市社区整洁的千篇一律的楼房里,享受现代物质变迁。随后,拆迁的步伐又开始踏进农村,农村掀起了城镇化的进程。推倒围墙,规划土地,进入社区,颇有点“圈地运动”的既视感。

由拆迁而引发的“搬家”,开启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迁移:冯疯子显然没有成功完成这个重要的迁移全过程。已经从物质层面进入高楼大厦、现代化社区的“疯子”程先生,陷入了精神上的迷惘困顿中:在他的意识里,“家”还存留在百花深处胡同,存留在原地。于是他一次次从高楼大厦的包围中走出来,重新回到百花深处胡同里,试图回到原地,执念而悲情地邀请人们再搬一次家,希冀能够以此完成精神上的迁移。

1 影片隐喻性的结构和单薄而生冷的象征元素

陈凯歌导演在短片中植入了很多象征元素,来连接电影的表层叙述和深层意蕴。

影视作品的隐喻含义是通过象征元素来实现。电影结构和符号要素都包含了丰富生动的隐喻,陈凯歌导演通过电影语言的非凡表现力,巧妙的结构设计来表现主题。观众在欣赏和理解电影作品时,靠自身的审美经验和符号解读破解导演的隐喻体系,从而完成再创造的过程。如罗兰·巴特所言:“这是一场意义和形式之间不间断的捉迷藏游戏。”

《百花深处》影片中意味深长的象征元素简直无处不在,作为单个的象征符号和整体的象征表述,充斥在电影的各个部分。

1.1 鱼缸、花瓶、紫檀衣橱、铃铛、搬家——传统的符号化叙事和精神核心

观众注意到冯先生在搬家的过程中固守着对自己家的旧物的执拗记忆:紫檀的衣橱、堂屋的条案、金鱼缸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符号表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冯先生的旧世界。而花瓶是冯先生的“爱物”,在搬家过程中被轻易地砸掉,就连这个砸掉的动作都是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轻视的隐喻。时代往前横冲直撞的瞬间,根本无暇顾及对过往珍贵的存留保护,但是当这一跨越完成的时候,惋惜和追悔就毫无用处了。

冯先生在搬家的空档,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铃铛。铃和铛是分别被发现的,冯先生在废墟里发现了“铛”,满怀喜悦地分享给众人看,众人回应的只是敷衍。返程的路上,他在拆迁的沟壑里发现了“铃”。终于凑成完整的铃铛,冯先生举着铃铛兴高采烈地跑向百花深处的大槐树,逐渐跑远,欢快地喊着:搬新家喽!这时我们意识到冯先生终于从内心深处完成了这次“搬家”。

那么铃铛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它是存留了旧日美好的象征要素,是传统精神世界的核心,充斥着对过往的所有记忆,充斥着对家的全部认知,它是由若干个物质要素在我们的主观认识世界中印记而成。搬家的过程中,带走铃铛才可能完整开启下一段生活进程。

1.2 有传统相声介入的幽默外壳

电影还使用了传统相声的表现手法,同时作为结构形式被置入其中。

相声是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一直到今天依然为民众喜爱。相声在文化古都北京地区最为流行,相声的语言带有浓浓的京味,是地道的京片子。

电影借用了相声的外壳,用幽默的表现形式进行包装,从宏观上,电影叙事彻头彻尾地被赋予了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冯先生荒谬的“搬家”请求、搬家公司的工人们为了拿钱而卖力的配合“表演”,夸张的幽默和搞笑的“包袱”,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忍俊不禁,所有角色嘴里跑的京片子、极具代表意义的“老北京爷们儿”的处事方式、画面之外的背景音乐和叫卖声加深了欣赏者的文化认知意味。但是,在幽默的表达之余,总有一些严肃的瞬间让戏里戏外的人都沉默无语、陷入沉思。

搬家公司的小伙子们刚刚接触程先生的时候,对这个说话奇怪的老人充满了戏谑的感觉,但是当花瓶被打破,幽默的风格突然转向,疯子的世界向正常的世界蔓延,使得这些年轻人意识到,这个疯狂荒诞的老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庄严的坚持,并且狠狠打了现实一个巴掌,从对立面命名了一个真正荒诞疯狂的现实世界。“我不小心闯入了一个疯子的世界,呆久了,竟然发现,原来是我生存的世界疯了。”

1.3 错位与冲突——冯先生的外在象征符号

冯先生的服装看似随意,其实极具冲突感。他穿的是一套80年代的运动服,外套是廉价的西装,头上戴着旅行社最常见的小黄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经历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多角度碰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们飞速发展的步伐背后,是因为无法负重前行而被抛弃掉的诸多背负。而在这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我们仓促中又被灌输了诸多外来、新兴文化的要素,这个极具包容性的民族在向全世界展现自身包容度的同时,也逐渐丧失自我文化的个性。

这是个肤浅的社会,人们口口声声说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却只在皮毛上做足了文章。在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现代技术发达的社会中,变化日新月异,社会成员通过粗陋的中国结、不走心的拼凑唱腔、拼接的文化符号缅怀旧文明,艳羡新时代。审美的拼接、文化的堆砌,共同形成了价值观的错位、自我认同的尴尬和文化构成的冲突。冯先生保有流利的京片子、微翘的兰花指,老北京男人的微润和矫情,自我缺失的无助茫然和纠结,是一个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错位体。

而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城市,无处容纳、甚至无暇顾及一个执拗而茫然的老灵魂。这是时代仓皇中的症结所在。

2 电影的残存符号和社会文化碎片的共鸣:碎片文化与文化假象

2.1 碎片化的文本叙事

我们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了一个融娱乐、互联网、视觉于一体的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着社会成员的观念结构,而这个过程我们经常并未察觉。在这个新世界的各个领域,人们用一种更加活跃、轻松、追求快乐的态度参与其中,一改往日的庄严,逐渐脱离一本正经的传统叙事方式。在这个新的叙事模式下,“文化”作为无处不在的概念填补其中。

现代社会诠释概念的方式简单粗暴。陈导的电影里漂浮着很多传统文化的碎片,有人解读成对传统的显现,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碎片化表现的讽刺:挂在车里的摇晃着的中国结,嘴里说得溜溜的京片子,高高翘起的兰花指,自以为是的老北京人。京味十足的物象传递出我们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认知上的自欺欺人。

现实中的文本叙事模式,正在以各种方式将文化纳入其中。一个身着旗袍的毕业拍照现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古诗词比赛,参与其中的人们扬言在享受一场“传统文化盛宴”,因为文化的要素无处不在:衣襟上的青龙刺绣、袅娜的莲步轻移,侃侃而谈、出口成颂的诗文雅句,究竟能够传达什么形式的传统文化,或者可以问一问:它们蕴含了多少传统文化的量?谁能代表传统文化?这是这个娱乐化时代娱乐至死精髓下的文化显现方式。

碎片化的文本叙事和电影的表层结构不谋而合,传递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人们自顾自地捕捉到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浅薄。

2.2 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调情”:文化碎片的“伪文化”本质

百花深处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文本叙事,从整体上表达对现有世界的隐喻和对现实荒谬的嘲讽。现代人的文化意识大多像模仿好莱坞电影的媚俗行为一样。

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在他所撰写的《消费社会》一书中认为:“媚俗是一个文化范畴”。媚俗一词来源于德文kitsch。Kitch在德文中指的是一种廉价、低劣的艺术品。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存在:各地文化景点仿制的劣质民族纪念品、摆在现代人家里做装饰品的假古董等等。文化在变迁的道路上被重置,伴随着新的意识和物质变迁,就有文化从根深蒂固的土壤和胎盘上被逐渐剥离,代之以缅怀的符号碎片化地张贴在格格不入的新枝叶上。

当人们意识到文化缺失与空白的时候,人们开始努力寻找传统文化的各种因子来填充这个躁动而又空洞的世界。这样的填表进而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说这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召唤,不如说,这是传统文化在娱乐化时代中,面对娱乐世界的“调情”,充分暴露了这些文化碎片的“伪文化”本质。

电影是超越时空和历史的叙事方式,它饱满而又丰富、生硬而又残酷地道出现实与理想的清晰界限。百花深处的胡同文明、穿越时代的疼痛变迁,义无反顾的前行脚步和无奈悲凉的精神领悟,揭穿了生命和文明的诸多走向。艺术是艺术家介入生活的审美方式,陈凯歌用尽全力的构建给了潜行其中的我们从混沌中自我审视的机会,让我们在被碎片化吞噬的时代,温情地审视时代和文明的变迁。

猜你喜欢

冯先生百花传统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橘子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百花绽放
宽堂先生(特写)
老传统当传承
春来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晴空一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