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情景剧教育探析

2019-12-26左方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剧情景剧心理健康

左方霞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安徽安庆 2460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压力,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课程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到知识接受能力等限制,教学过程如偏重理论讲解,大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极易产生排斥心理,应革新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师生互动,增加心理情景剧等实践性教育环节。

1 调研走访的情况分析

根据对某高职院校2018级2921名新生进行的问卷调研,受访学生在家庭教育、学业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特殊性,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学生家庭教育情况。2921名普查对象中来自城市的生源仅为318名,占全体新生的10.89%,来自农村的学生为2603人,占全体新生的89.11%。经访谈得知,受访农村户口学生的家长多迫于生活压力,一般都外出务工,学生多由祖辈抚养长大,而祖辈教育多是放任性或粗放式。外出务工的家长在教育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很难掌握孩子中小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状态。与部分学生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虽给予很大希望的,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疏于管理,对孩子成才成功的期望值不高。由于学业基础较差,加之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无能为力,部分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对顺利完成学业缺乏信心,表现为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上课不够认真努力,对自身个人发展没有明确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2)学生学业水平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多是通过分类招生、普通招生和预科生等方式招生入校,2921名新生中自主招生共有2334人,占比为79.90%;预科生244人,占比8.35%;普通招生343人,仅占比11.74%,学业水平总体较低。部分学生在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时,就存在学业困难的问题,对学校生活充满迷茫,不知如何安排大学生活,沉迷游戏,旷课、迟到成为这些学生身上的印记,主观幸福感低,经常给自己贴上“我做不来”“我不能行”的消极标签,挫折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挑战或困难时,甚至用“我懒得做”这种幌子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学业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心理问题,从而对自己产生过多的怀疑,放任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2 存在的心理健康困扰

职业院校大学生面对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他们内心迫切地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部分学生的父母言传身教较少,祖辈溺爱顺从,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衡量身边的人和事物,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难以容忍,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中肯的建议,他们经常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现实问题。网络为大学生个性展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大学生可以不受现实的束缚,通过网络尽情将“本我”进行展现,无拘束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宣泄个人的情感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学校最重视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具有很大的针对性,专业技术性很强,就业面也相对比较狭窄,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水平较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对就业前景容易产生迷茫,很多学生出现就业心理困扰。

3 心理情境剧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为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改变心理健康知识灌输的弊端,高职院校多采用公选课等形式开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过程中编排心理情景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焦虑或者困惑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1)体现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心理情景剧是让学生将自身情感和经历代入其中,作为舞台上的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自己的心理过程,释放自己的困惑和压抑,最终在剧情深入的过程中剥离问题的外壳,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心理情景剧强调以表演解决问题,而非一味地从心理学专业理论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借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治疗,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处理问题的灵感,最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激发大学生创造性能力。心理情景剧多为原创性作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撰写,其内容由主角、配角、教师共同完成,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剧本的编写,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借助道具、音乐、绘画、舞蹈、灯光等客体,激起表演者的触觉、嗅觉、视觉等感官刺激,让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灵感,不断地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各种途径,融艺术和现实为一体,拉近剧本与现实的距离,拉近演员与角色的距离,展现了创造性艺术的魅力。

(3)发挥大学生集体性效用。心理情景剧在释放学生心理困惑和压力的过程中,试图将心理的各种变化搬到舞台上并演示出来,这种演示的过程只靠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大家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的升华,使个人融入集体之中,成为集体的一份子,最终在集体的帮助下释放个人内心的困惑,实现心理压力释放。心理剧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个体都是携手并进的,剧本首先领着个人进入具体的角色,再领着所有的个体成长为一个集体,体验那种情景下的自己,从而释放现实中的压力,实现心理调适的目的。

4 推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发展的实施策略

因为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创作目的性不明确,高职院校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难以被广泛应用,心理情景剧便沦落为只是带有心理健康色彩的情境剧,也变成了校园情景剧或校园话剧,很难起到其调适学生心理问题的初衷。心理情景剧除了需要具备配套的舞台道具,贴近学生心理的剧本,更需要专业指导教师的精心参与。

(1)政策支持,掌握需求。高职院校心理情景剧的发展需要适宜其生根发芽的环境,这就需要院校在政策上、经济上予以支持。要有适合排演心理情景剧的配套设施,需要高校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贴合情境地去布置舞台和道具,控制音响和灯光等设施设,尽量让现有条件配合和满足剧本需要,指导教师和表演者演出自由与独创性的心理剧。通过学生心理问卷、教师排查、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多种渠道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收集学生的现实需求,应广泛开展心理话题讨论,形成情感共鸣,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果。

(2)专业指导,精心选题。就目前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从业人员来看,往往仅设置一至两位指导教师来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显然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的高校人员配置相差甚远。心理剧创作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医师或者是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参与,而不是完全交给学生,心理情景剧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心理剧,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呈现形式。心理情景剧在选题上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题材编撰剧本,才能让表演者带着真实的情感投入其中,真实还原心理现状。指导教师给予专业的指导与估测,在与演出者的沟通了解的过程中,掌握演出者的状态,给出建设性的反馈。

(3)反复排演,艺术升华。心理情景剧应广泛运用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扎根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让心理情景剧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发挥心理情景剧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心理情景剧是要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剧创作编排,在表演过程中宣泄平时因为各种因素而压制的情绪困惑或压抑,通过教师的指导反馈,寻找解决途径。通过反复的排演,指导教师不断的掌握表演者的内心发展动态,再反馈给表演者,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疏导,表演者最终能够在舞台上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获得新的认知体验。

(4)积极反馈,实现共鸣。心理情景剧的最大特点的是互动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以民主、宽松、开放的心态与学生一起活动,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鼓励、启发学生亲身体会自己的感情,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将内心世界所积压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再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分析反馈,找到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真相和实质,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省、自助,与学生实现共鸣,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心理剧形式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对自身问题的领悟,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心理情景剧与心理健康课程有机融合,将心理心灵情景剧与学生日常生活、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编排大学生心理剧,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是反映大学生活最直接,最深刻的一种方式,通过心理剧将心理问题搬上舞台,把演出产生情感共鸣,用直观的方式来舒缓大学生心理压力,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剧情景剧心理健康
教师核心素养在组织与实践校园心理剧中的体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