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家风家训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2019-12-26王颖杜德娟孙傲徐宝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家训成才家风

王颖,杜德娟,孙傲,徐宝玲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优秀家风家训内容丰富多彩,均以其精辟的内涵影响、激励着炎黄子孙,助推优秀中华传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家风家训的历久弥新,在教育当代大学生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和发扬中华优秀家风家训,利用其悠久的文化沉淀、突出的民族性特点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困扰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代代人的期盼,从古至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百年前梁启超的“少年说”,还是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说”,青年无论何时始终担当着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对推动历史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如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西文化深度碰撞和全球高度交流融合的背景下,当代青年的思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青年思想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引领作用大学生群体思想也格外显得重要。

(1)思想偏差问题。思想是人的意识通过思维活动对客观存在的结果,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行为的客观理解。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到位,行动才可以达到同样高度,由此可见思想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就自身,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以三观偏差为主要代表的问题,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三观不正现象并非罕见。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独生子女的溺爱增多以及强调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以此为源引发了多方面的思想偏离。

首先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薄弱。社会责任感,简单来说,就是积极对社会和他人负责。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理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常常事与愿违,从根本上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甚至社会的发展。众多社会事件都能较大程度地反映出大学生自私懒散或是胆小怕事等消极颓废思想,更危险的是当今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金钱观念浓厚,胸怀天下家国情怀还有待加强。

其次体现在个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在完成被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往往不知所措,索性选择用打游戏、看视频等方式来消遣时光。同时由于许多人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没有准确认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出现不主动消化知识、等着考前划重点、甚至考试作弊、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等现象。同时学习方法有误,效率低下,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追逐各种证书的脚步,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不重视。

(2)心理不适困扰。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转变过程中因学习、环境、人际等方面的不适应,以及较大的社会压力,众多大学生有着抑郁、烦躁、自卑等问题,并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必定会形成变态心理及行为,从而扰乱个人、学校与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当代大学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首先是情绪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个人学习、生活、恋爱等矛盾增多,面临的压力愈大,嫉妒、烦躁、冷漠、抑郁等都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负面情绪。大多数学生仍更习惯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不是使用正确的方式排遣,忧虑抑郁、烦恼自扰、沮丧悲观的症状也愈加严重。其次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中,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不如人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优先、自我封闭、功利性交往、孤独寂寞、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等。

2 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优秀家风家训对个人及社会均产生积极影响,当一个人持之以恒地按照家风家训约束规范自身时,无形之中就会继承那些优良品质,用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就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状况而言,优秀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同时在大学生自身及大学教育领域产生积极作用。

(1)有利于培养优秀品质。品质是一种内在精神,指个人素质,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之中。品质的培养是漫长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行为演练才能将其化为本能,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优秀的家风家训就可以看作是优秀品质的“培养者”。众所周知,一个家族家风家训的根本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规范约束家族成员行为举止提高族人自身素质,并且不难发现其中许多内容均与优秀品质有关。因此,那些恪守优良家风家训的家族成员,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获得较多优良品质,大学生在优秀家风家训中可获得的品质有很多。例如,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忠君爱国、热爱学习、奉献社会等,恰恰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必备的品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促进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且思想活跃、心智成熟、易于接受新事物,大学阶段是个人从家风家训中汲取优秀成分塑造自身的黄金时段。如果能在大学教育中合理借鉴优秀家风家训,无疑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素养,推动当代大学生从家风家训中获得优秀品质。

(2)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家风家训又是其中重要一环。家风家训的力量是伟大的,有的甚至没有明文的条条框框,只凭长辈的言传身教,但是仍然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无数中国人,并且代代相传,塑造了无数家族优秀的思想品格。同时它对个人素质的提升有着耳濡目染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亦是如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朱子《治家格言》中对勤俭节约的训导;“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是《颜氏家训》中对防止骄奢淫逸的告诫。仔细品味之后不难发现,这些传世家风家训对修身、治学、立志、齐家等多方面作出了指引,正是这些指引促进每位大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滋养着华夏儿女成长成才。

3 优秀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警醒广大青年朋友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因为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成人和成才。要将优秀的家风家训合理地运用于大学生教育中,利用优秀家风家训的优势解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

(1)学校做好宣传引导与组织学习工作。学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培养基地及通向社会的重要桥梁,担负着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在利用优秀家风家训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创新教育中理应一马当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之路任重道远,高校应加强对优秀家风家训的宣传力度,增强其影响力。就创造性转化而言,着力于用现代话语体系来阐释和表达传统家风家教文化精髓,使其成为大众化的语言和话语。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与合理化,要做到宣传既易于理解,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产品感兴趣,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可以制作播放一些关于家风家训的影视节目,努力做到紧紧抓住大学生的眼球。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多的是教师,而且教师是大学期间的主要引导者之一,大学教师需要发挥榜样作用,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引入课堂,将优秀家风家训与大学生教育有效融合。积极开展关于学习优秀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优秀家风家训的认识,开展具备一定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的,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让活动对症下药,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形式也需多样化,以此提高大学生参与度,利用节假日,分派大学生体验者到当地优秀家族进行为期一天或多天的家风家训体验,让大学生与优秀家族族人接触,深入了解优秀家风家训,同时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

(2)端正态度并积极取长补短。当代大学生在自身成长成才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身优缺点,同时具备长远目光,充分利用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做优秀之人。应从思想上认清优秀家风家训的作用,大学生自身不应对优秀家风家训存在抵触心理,而应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通过学习优秀家风家训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我,可以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及利于自身的成长成熟。青年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出彩,还需从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汲取营养,当代大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动力会更充足,热情会更高涨,受挫能力也会同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风家教的培育和传承提供导向和引领,而家风家教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试验场。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找出自身不足,然后在优秀家风家训中找到相应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优秀家风家训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依据自己的不足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家训成才家风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