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调查与改革探索

2019-12-26任素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考核专业

任素娟

(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2017年1月13 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强调,要切实把办学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017年2月19日,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注重内涵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开创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辽宁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医学及管理学相关知识,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1]。管理人才的培养侧重管理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培养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管理能力,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使其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职业、事业发展,而这也是本科院校在强化供给侧改革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医学院校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纷纷进行改革,总体来说符合国家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要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共140~160学分,实践课21~24学分,占总学分的15%[2]。目前,各校都建立了实践教学中心,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没有突出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医学及管理学相关知识,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人才(见表1)。

表1 部分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人才定位不准确[3]。另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查阅试卷分析报告可以看出,97%的试卷分析报告在“考试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中提道:案例分析平均分较低,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1.2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院校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案例教学(CBL)等,但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均侧重于知识传授,对管理能力培养不够。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开展的案例教学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5人,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评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种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很难从管理者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没有在“角色内”,而是在“角色外”,而在“角色内”思考问题与“角色外”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路有很大不同。在“角色外”进行评价、决策,提出的对策多是理想化的,缺少综合性考虑。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如在选择培训方法、对各种培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时,对于授课培训法,学生纷纷指出其缺点,而忽略了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省时、适用于知识性培训等优点,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在“角色内”,没有从管理者角度考虑预算、成本、效益等问题。

1.3 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非常注重实习实践,实践教学一般为两年,而且学员在结束学业时,需要结合实践经历,针对某一问题完成毕业课题[4]。而我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多是三年半理论学习+半年实习,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没有区别,主要是到各临床科室轮转、辅助写病历等,没有专门的负责实习全程管理的带教教师,缺乏完善的实习考评制度和考评标准,导致学生对实习实践不够重视,管理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1.4 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模式,形成性考核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至少4种考核形式;终结性考核缩减对记忆类知识的考核比重,增加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但教学中,常用形成性考核为:考勤、阶段测试(多为选择题)、案例分析、作业等。卫生事业管理概论、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等管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都采用这种考核形式。这些考核形式的特点是容易考核、容易评定,但对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相应激励机制,教师只是根据教学要求设定考核形式,并没有根据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要求设计适宜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考核形式。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1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首先,利用实践教学中心、PBL教室开展实践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一方面把教师派到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包括专家型教师和技能指导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通过专题宣讲会,介绍行业、领域发展动态,人才需求类型等,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技能指导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等。

2.2 广泛应用角色扮演法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卫生事业相关机构的管理者,而目前学生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被管理者,使其很难全面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综合性案例,使学生在“角色内”思考问题。因此,选择案例要涉及各种角色,如管理者、利益相关者,即医生、护士、患者、家属、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销售代表等,通过在一个个场景中做出决策、执行任务,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管理思维[5]。

2.3 完善实习、实践教学

根据专业发展要求,明确实习、实践目标及要求。比如医院实习的目标是要使学生了解医院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管理现状,促进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将实习、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科室轮转实习,在院办、医务科、质控科、科教科、护理部、总务科等科室各轮转一个月,熟悉轮转科室的工作职责及流程,初步了解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每轮转完一个科室提交一篇学习总结或论文;第二阶段,实行项目负责制,安排学生参与某些工作或专题调研,为解决科室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一篇论文,同时对完成的论文进行专题或案例主讲。

2.4 推进形成性考核方案建设

首先,学校层面加强形成性考核方案的顶层设计,成立专家小组对各门课程考核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另外,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的教师工作量进行核定,给予奖励。

最后,完善考核形式,增加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决策模拟竞赛、公文处理模拟、实际问题解决等情景模拟形式的考核,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变为处理、解决问题能力。

再次,完善实习、实践考核方案。将实习、实践成绩纳入学分系统,安排专门的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全程进行管理,确保实习质量。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考核制度,论文的选题要结合实习、实践中参与的专题和专项调研,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6]。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考核专业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