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时代演变
——以《三里湾》《创业史》为例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业史合作化柳青

刘 晶

小说的实质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叙事,是作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对生活的理解,通过人物、事件、场景等一系列因素的构建来达到创作意图的产物。优质的小说会选择合理的叙述视角,提炼恰当的叙述语言,控制精准的叙述时间,确定严密的叙述结构并把握良好的叙述语调和节奏。其中的核心环节在于叙述结构的确定,它是对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等的综合配置,是反映作家创作目的、审美情趣、文学观念、语言表达以及思维方式的最主要体现[1]。作为山西乡村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三里湾》和《创业史》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山西农村真实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作品,从中可以摸索出山西地区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演变。

一、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浅析

(一)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以《三里湾》为例

《三里湾》是第一批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小说之一,且有别于同类型题材凸显两个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和精心动魄的对抗,转而从家庭内部纷争入手描绘特定时期的社会动态,即由农村合作社带来的深刻变化。家庭生活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足以为乡土文学创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和灵感,这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三里湾》创作于农村合作化运动初期,基于民间视角展现合作化运动在农民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波澜。作者赵树理没有纠结运动的正面过程描述,也没有虚构或捏造激烈的阶级矛盾,而是遵循生活的自然发展规律,以三里湾合作社秋收、扩社、整社和开渠四个典型合作化运动为突破口,围绕王金生、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四个家庭,通过展现家庭内部演变的历史,来反映合作化运动是怎样对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产生影响的,包括对农村政治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民思想等的影响。从叙事结构来看,《三里湾》主要借助两类框架来构建故事主体:一个是围绕复杂且真实的家庭关系网,通过对合作化运动中农村的复杂局面进行层层分析,生动地透视出合作化运动中社会所展现出的善良与残忍、正义与邪恶、坚定与软弱;另一个是围绕家庭成员的活动,通过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连通,反映出更加广阔且接地气的农村生活画面。

(二)农民内部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以《创业史》为例

柳青创作《创业史》的意图在于借一个村庄内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各方面表现来对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运动进行全面完整的概括,以试图向读者解释这次变革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过程[2]。这部气势恢宏的叙事作品源自柳青对农村生活的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不断的摸索中抓住了社会主义的特殊使命,针对新社会的诞生和新人的成长进行呈现,逐渐编制起一张覆盖所有人物和生活内容的关系网,从而集中式、浓墨重彩地对时代精神面貌进行概括,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还原和再现。《创业史》开篇题叙点明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发家创业的悲剧史,指出私有制环境对当时农民发家致富意愿的重大打击,进而引出党的社会主义道路。接着,借助对“创业难”这一问题的细致刻画,完整地展现出农村合作化运动所遭遇的复杂斗争,并将其概括为三股力量:坚持个体经济的富裕中农郭世富、反对富农的阴险人物姚士杰以及党的“自发代表”郭振山。通过对这三个社会地位不同、关系紧密繁杂的人物进行故事化描述,构建出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以充满人性韵味与生活实感的艺术手法巧妙展现了流行的阶级斗争。

二、山西乡村文学叙事结构的演变

当我们放开思维限制,对上述两部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小说大体上都会局限在对历史生活的政治模式化呈现,以及过于凝固和规范的艺术表现方式。换句话说,原本丰富多彩的农民生活,经作者的加工反而变得较为单一,这或许也反映出那一特定时期作家在创作小说时难免受到“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心态的干预上。这种影响使得作者不由自主地遵循同样固定的模式来构思立意,严重遏制了作家的创作才能和思维潜力。 《三里湾》之所以能够在山西乡村文学叙事小说中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赵树理既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同时又具备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他巧妙地避开了人物之间的对峙和斗争,转而站在日常生活的立场去理解国家的意志和政策。所以说,《三里湾》的基本情节主要体现在描述四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三组婚姻的变化过程,并在其中渗透进合作化运动的背影,但却不直接点出阶级斗争这一现象。赵树理凭借他所信仰的理论和原则,通过丰富的感性生活对那一时期的时代演变过程进行呈现,且成功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被誉为“经典史师大作”的《创业史》,是柳青具有深刻性思想和尖锐性矛盾冲突的大成式作品[3]。对于这部作品,柳青曾表示:“它主要想为读者解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具体是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的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的展现来进行阐述的,整个小说的内容也是基于这个主题思想进行描绘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柳青强调了《创业史》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和题材范围上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它是在“主题思想”的控制下,遵从政治观念的指导来进行文学创作的。在这样的思路下,小说所描述的内容既是有理有据的民间想象,又完全符合政治政策。整本小说有两条阵线分明的线索:第一,拥护合作化运动的群体,以梁生宝、高增幅为代表的贫雇农为主,他们坚定不移地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以打算重振威势的富农姚士杰和富裕中农郭世富以及村长郭振山为代表的阶级人物,他们坚决反对合作化运动。与此同时,像梁三老汉之类犹豫、动摇的阶级人物则处于这两者之间。这种独特的想象方式赋予了《创业史》这部小说对立又不可分割的精彩内容,全文充斥着“被改造”和“改造”的紧张人物关系,同时人物细腻的细腻变化和事件自然而然的发展进程都不失政治的尖锐性。综合而言,这部小说的叙事意在指出阶级斗争,但作者柳青以独特的思路,着重突出梁生宝与中农郭世富的矛盾,以此为核心构建一场围绕生产的和平竞赛的斗争。最令人惊艳的是,《创业史》不同于其他小说纠结于你死我活的敌对阶级斗争,它既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合作化运动的影响力,又能够经受住文学审美视野的坚定。

山西乡村文学作品蕴含深刻的思想价值,尤其以《三里湾》《创业史》这样描述特定时期阶级斗争矛盾的叙事小说,以迥异的风格、独特的手法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演变轨迹,值得后人深入阅读和借鉴。

猜你喜欢

创业史合作化柳青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啊,柳青先生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