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2020-03-25赵宏兴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3期
赵宏兴
我读《创业史》大概是在中学时代,在读《创业史》之前,我也读过当时流行的《欧阳海之歌》《暴风骤雨》等,但都读不进去,只有《创业史》读进去了。后来才知道,一本书如果契合自己,就是与自己气味相通。一个读者的阅读往往就是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
那时的《创业史》只有上册,读完之后,就一直想着读到下册,过了几年后,才读到了下册,薄薄的一册,与其说是书,还不如说是一个故事梗概,或者说是个半拉子工程,很是失望。但《创业史》里描写的人和事,在我们乡下俯拾皆是,乡情一脉相承。看完之后,我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我无数次站在村头想象着我笔下的父老乡亲如何改天换地,甚至对号入座地想象村里的青年大光明就是《创业史》里的梁生宝。我开始在作文簿的方格里写,写了整整一个本子,虽然写作没有成功,但是《创业史》使我有了写作的欲望,这大概就是一本书带给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一本书的生命力在一个陌生少年的身上诞生。
现在,我从事了文学工作,主编一家大型刊物,再回过头来看《创业史》,看作家柳青,心里便有在场的真实体验和理解。
柳青對生活的热爱,是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完成的,他从北京那种优渥的生活里,举家迁到乡下,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光这一个举动,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作家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本身就是一本“创业史”。现在,我们也在呼唤作家要扎根生活,但有几人能做到像柳青那样的扎根呢?这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柳青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再看日日堆在案头的稿件,觉得它们许多都是虚拟的生活,或者是大棚里的生活,而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