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信念、信心永远是强大精神力量

2019-12-26于俊海刘德中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

于俊海 刘德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深刻理解这段话对于我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基础占了两条。这两条的具体表述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理论学说与信仰指向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底色。阶段追梦与信仰追寻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不竭的动力。”[2]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在改革开放中把党管好治好,这些考验随时可能变成风险、灾难,动摇许多人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旧理论剪裁现实,怀疑马克思主义,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40年来我们确实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改革的主要风险在于,可能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开放的主要风险在于,可能被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吞噬。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我们的事业就可能毁于一旦,改革开放最终失败。改革开放遇到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有些问题是改革开放伴随的,有些则是当前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其中最突出的是社会风险呈现加剧的趋势,金融洗劫等社会风险呈现多发趋势,社会恶性事件不时挑战人们的安全感。我们面对新问题时如果能力不足就可能迷失自己,丧失根本,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特别是驾驭风险本领。要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党和政府必须认识各种社会风险,有效应对和驾驭社会风险,才能增强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建设高度的社会文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防止影响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风险,防止削弱国有经济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的风险,才能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

执政风险来自于内忧外患。外患在于有颠覆破坏势力,内忧在于权力具有腐蚀性,掌握了权力以后党内会产生分化,有的人能自觉自我革命,有的人则会精神懈怠、腐化堕落,甚至产生野心家、阴谋家,妄图篡党夺权,使党变质。内因是决定性的,共产党已经足够强大,只要共产党内部不出问题,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共产党打倒。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市场经济风险来自于市场失灵的内在痼疾。市场走偏以后政府难以推卸收拾烂摊子的责任,如果把群众推给市场就可能严重脱离群众。市场经济的规律会造成不平衡发展和两极分化,少数人的富裕总是以大多数人的贫困为前提的。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进一步强化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有关措施,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适当引导市场经济的范围,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任由市场经济自由生长,商品交换原则必然渗透、影响党内生活。

外部环境风险来自于我们所处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于许多干部来说,糖衣炮弹的威力胜过真枪实弹。许多干部意志力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让人触目惊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我们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灵丹妙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一定可以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信仰如磐,“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船到中流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百年中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们的艰难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革命、建设、改革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是接力跑中的一棒,不是另起炉灶。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更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改革的初心就是摆脱贫困、赶上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4]改革伴随着利益分化,这使改革从最初的一呼百应发展到今天的众口难调,重新凝聚改革共识的任务异常艰难。改革也伴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可以说是重要的新表述,超越了以前的经典表述。

从一开始我们就将改革定位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0年来,我们坚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变色,没有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同进入历史。同时,我们始终把开放作为利用国际资源加快自身发展的手段。虽然国际上有些势力妄图利用这个机会控制我们,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基本制度,没有随波逐流。进入新时代,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作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国成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我们完全可以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更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问题。只要信念不变,我们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过去,我国农村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引起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我们有可能依靠制度优势占领新科技革命的先机。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也会表现出更多自己的特色。城市与农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乡村也要振兴,农村发挥好“蓄水池”作用才能更好应对经济波动,大城市才不会出现国外司空见惯的贫民窟。城市反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是前无古人的。以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范围竞争已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成为了西方政府出面打压的对象。这样的探索要成功必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经验将具有世界意义,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智慧。

三、以铿锵誓言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正是看到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为了鼓励干部焕发担当精神,我们提出了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在探索中犯错误,不允许无所作为。改革纠偏也是伴随着改革全过程的。我们的纠错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以后一定可以走得更好。我们的雄心壮志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0年来伟大的成就足以成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联合国现行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这些成果也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参与世界事务应该更有底气。

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清醒、高明。从深改组到深改委,改革部署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具体,只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三大攻坚战”一定能够大获全胜。在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抓改革落实,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出成效,把改革置于督察下进行,以强有力的督察确保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方向不偏离,使改革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顶层设计体现了新时代改革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自发的实践到自觉的实践,带来的一定是实践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又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把改革成果及时法治化。这样的改革已经达到了破立结合的境界,勇于“破”是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巧于“立”是使改革开放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行,不再担心不作为、乱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导下,深入落实“1+N”系列措施,加快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党长期执政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基于过去的伟大成就,基于我们取得的丰富经验,我们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才有底气代表中国人民发出铿锵誓言,表达了建立在切实信心基础上的坚定决心:

“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6]这是有具体对象的,有些人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完全统一应该是标志性的。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砥砺,不经过一番磨难,一个民族的凤凰涅槃不可能完成。重拾民族的荣光需要我们艰苦奋斗,不要幻想在敲锣打鼓中就能轻松摇身一变。

“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7]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选择,不是谁可以把他们的想法强加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8]这个划界对于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至关重要。我们十分明确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人类全部文明成果。虽然有人还要对我们搞封锁,打贸易战、金融战,但是我们开放的脚步不会因此停滞。中华民族是最有韧性的民族,所以中华文明能够历经磨难一直连续传承下来。我们困难的时候,外敌一定更加困难,只要他们愿意承受自损来伤害我们,我们一定能咬牙拼到底。我们一方面可以寻找替代,一方面可以化危为机,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一切核心技术。我们还清醒认识到,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必须到世界舞台上经历风雨。必须承认,我们还有一些本领短板,比如金融经验就不如资本主义国家丰富。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挥出来必然可以造福人类。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9]改革开放要达到的是国家治理体系比较完善的目标,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那个时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再有压力,不再有不幸。

信仰、信念、信心最终表现在作为主体的中国人身上。每个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改变汇聚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中国人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中国可以成为国际公平正义最坚定、有力的维护者。我们要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猜你喜欢

信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论信仰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