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创新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以供应链金融课程为例

2019-12-26刘建功李海燕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融资

□ 王 波,刘建功,李海燕

(1北方民族大学 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北方民族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必须进行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该领域对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建设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播的载体,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实际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聚焦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等状况及问题,盘活企业现金流[1]。现实中,供应链金融实践发展先于理论教学,这也要求高校在供应链金融课程建设过程中需紧跟实际需求,加强该方面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从理论研究而言,供应链金融课程属于管理和金融学科的交叉范畴,具体涉及到物流学、金融学、保险学以及国际贸易等学科知识;从实践应用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线上支付结算技术的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银企对接,风险防控等实际要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架构设计和程序设计方面的技能,这都为新时期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关于物流金融或者供应链金融方面人才的课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如专业模块方向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实践环节薄弱,针对性不强的情形。因此,探讨融合供应链管理和金融创新的供应链金融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建设入手,结合实际过程中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要求,并以供应链金融课程为例,探讨融合供应链管理和金融创新的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建设问题,以期为该方向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参考。

1 高等院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1.1 现有课程设置的现状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551所院校开设598个物流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经济学、管理学和数学作为基本构架,而教学课程体系仍延续着传统物流管理活动为载体的教学重点,较少的体现现代物流的创新和时代的要求[2]。此外,课程的设置大多数情形下,过多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方法模型的讲授,而对创新思维、学科交叉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为主要框架,辅之以专业实践和实验。此外,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企业物流方向多数会选择开设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ERP沙盘模拟等课程;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方向会选择开设连锁经营管理、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然而,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交叉领域的课程模块设置尚存在缺口,并且课程的教学大多数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借助课程配套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基本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但新时期下现有课程设置及体系仍需更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1.2 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有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围绕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而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则侧重于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装备设计等方面,总体上差异显现在专业方向课程上。然而,现有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过程中,对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设置和供应链金融方向模块课程设置上的不匹配,甚至缺失的情形。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和金融交叉领域,多数高校的课程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管理及物理管理相关课程建设;另一方面,金融类相关课程主要局限于会计学、投资学等专业选修课程,考虑到专业需求属性,学生更加偏重于物流专业相关课程,而对涉及金融和保险等基本知识的相关课程选择性较为局限,甚至出现课程设置仅停留在培养方案中的情形。此外,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该方向上的课程设置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关注和实施仍需进一步提高,如,《供应链金融课程》中的融资流程课程教学模块,不仅需要金融和供应链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更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过程的操作流程、风险评估及控制、表单核对、企业信用评估等实际环节,但目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际模拟环境,多数情况下学生仅能停留在理论推演层面上,而对实际的应用仍缺乏深入的感知和实践。

2 融合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创新的供应链金融课程建设

2.1 课程建设定位及目标

供应链金融作为物流专业的方向性核心课程,具有交叉性、理论性强以及实践操作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于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需要较为广泛的前期知识学习和储备,但目前多数高校仍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专业选修课进行开设,且对该门课程的前期导入课程,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电子商务金融支付以及保险学并未涉及,从而导致课程定位错位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关注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供应链金融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应关注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需要,既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供应链金融相关的资金支付、结算、保险方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供应链中企业交易关系和融资需求分析,操作流程设计以及风险评估,选择相应的融资产品创新模块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资金流和融资约束问题。

2.2 课程建设内容

考虑到供应链金融课程所需知识的交叉性,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上需做好如下几个模块的建设:

2.2.1 金融基础知识导入模块

从知识需求角度,主要可以分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块、企业投融资概念模块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保险基本知识模块。其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块的知识,主要在于回顾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如概念、构成以及基本流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企业投融资模块主要企业微观层面对投资的概念,融资的概念、方式及分类进行介绍,重点从供应链角度多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融资的基本流程。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模块,分别就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和工具,如信用证、担保、票据、保理以及背书等会在后续课程中用到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进行介绍,同时,将保险和新兴电子支付手段和方式做必要的介绍。

2.2.2 供应链金融概述模块

考虑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型运作模式。首先,从中小企业资金约束和融资现状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阐明传统融资方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存在的局限,从而引出供应链金融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其次,从物流金融产生和发展引入,重点介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从供应链角度,介绍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历史,辨析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关系,并从供应链节点企业和商业银行角度,分别给出目前主流的几个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并对其特征以及构成进行重点讲授。

2.2.3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运作流程模块

从现有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主要分为三大类模式:应收账款类、预付款类以及库存类三种模式,而每一类模式中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融资模式和流程。其中,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应收账款(池)质押、保理、反向保理,进出口保理等融资模式;预付款类融资模式主要包括采购订单融资,先票后货融资、未来货权质押以及融通仓融资模式等;库存质押类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存货融资、仓单质押,静态、动态质押融资以及保兑仓融资模式等[4]。而以上三类融资模式的构成均来源于自偿性贸易产品元件和模块的集成[5]。因此,在对三类融资模式进行教授之前,需先引入自偿性贸易的概念和特征的讲解,再过渡到三类融资模式和运作流程的讲授。此外,随着其他创新性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如产业化、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环境下的多个核心企业和多家银行共同参与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应引入到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

2.2.4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及监管模块

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源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交易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业务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供应链金融管理的基本流程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风险管理流程类似,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环节。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框架,首先,应明确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管理的对象,对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造成风险的可能原因;其次,对授信对象的信用资质、贷款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对可能出现的违约和损失进行量化;再者,就是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可能的防范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除了要顾及到传统的信贷风险和风险防范措施,如风险规避、分散、转移以及补偿等手段,而且还应关注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可引入类似风险分担实现风险监管和控制。

2.2.5 供应链金融的组织架构及未来创新模块

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业务,有别于传统流动资金授信业务,传统业务框架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求,造成营销效果和风险防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该部分的讲授,需先引入几种典型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逐渐讨论从线条式到供应链金融事业部转变的条件和必要性,重点讲授供应链金融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图。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授信企业信用评估、目标客户选择、贷款额度核定、以及风险控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而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教材选用及更新都值得进行再讨论。

2.2.6 供应链金融课程案例建设模块

供应链金融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弥补理论和实践的差异,对于上述课程建设内容需要辅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供应链金融实际过程中的运营和操作。一方面,侧重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介绍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通过实际调研,深入银行、核心企业以及物流等相关企业,获得实际素材,整理成教学案例使用;此外,可以借助已有的案例,如从全球案例发现系统中下载相关案例,引入到课堂供学生分组研讨,从而以案例驱动课程重点知识和模块的实际化和场景化。

3 供应链金融课程建设的实施与保障

3.1 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供应链金融课程是一门时间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和流程模块,应引入情景教学,即让学生在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扮演商业银行、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法律相关企业,针对具体的融资流程要求,进行实际情景的模拟演示,并形成视频录制进行课堂演示,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如信用证交易、保兑仓融资模式的原理等,引入课堂或者将相关信息利用慕课平台上网,供学生自主学习。

3.2 增加教学案例建设和摄入

在供应链金融实践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以实际情景开展业务。案例作为实际素材的真实反映,在供应链金融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供应链融资的真实案例,提前下发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课堂上有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同时,可以衍生出更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知识和问题。如,全球案例发现系统中涉及到的《凤凰物资公司的供应链融资》案例,既涉及到具体的融资流程,又涉及到企业信用资质评估,问题较为开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根据实际情况,搜集和分析现有商业银行主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3.3 运用“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性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在每一阶段的教学都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6]。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教研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进行实际的行业发展调查,鼓励和帮助学拟定相关题目参加类似挑战杯、物流设计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并且可以探索将优秀获奖作品作为申请学位的论文或者毕业设计材料,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该课程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程度。此外,教师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企业,鼓励学生在企业岗位上进行实际锻炼,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际所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4 结论

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理论和工具,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实际当中,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中存在的较大的差异,这也倒逼高校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讨论融合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创新的课程,特别是直接相关性课程的建设问题对培养物流和供应链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供应链金融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角度讨论了融合供应链管理和金融创新的课程建设问题,重点从导入知识、运作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讨论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新时期下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