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物流研究综述*

2019-12-26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联网智能化物流

□ 古 贞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蓬勃兴起并逐步深化,各类新型技术不断应用在物流领域,智能物流作为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2016年)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文件中明确提出智能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加快传统物流向智能物流转型发展,实现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智能物流的实施,例如,京东无人仓、阿里超级机器人旗舰仓等一大批智能物流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行业示范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

整体而言,我国智能物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智能物流的研究较多但观点并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智能物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智能物流的基本属性、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法等,为指导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智能物流概念研究

随着各类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以及“智能”本身的含义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和扩展之中,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众多学者对于智能物流的定义仍未统一。目前,针对智能物流的概念主要有以下观点:

赵立权[1](2005)首次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认为“智能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智能移动的过程,包括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以及信息的智能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六项基本活动,是为使供方所得的利润最大、需方享受的服务最佳,同时实现自然和社会资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最大,而形成的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李书芳[2](2010)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将智能物流定义为,在物联网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货物从供方向需方的流动。刁宏[3](2011),岳建明,袁伦渠,刘悦[4](2012)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通过对物流数据信息的实时计算分析,为物流系统的运行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李海凤[5](2017)认为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实现各物流功能的智能化。何玥[6](2018)将智能物流定义为:“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集成智能化技术,让物流系统对人的智能进行模仿,可以完成学习、感知、思考、决策及自行解决物流内存在问题的能力”。

综合以上定义可知,智能物流是智能集成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而产生的物流分支,目的是通过实现物流的智能化来提升物流效率,代表了行业融合发展以及物流业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必将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

2 智能物流的特征分析

伴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智能物流相较于传统物流被赋予了新的特征,不同学者对于智能物流的特征进行了解读。

赵立权[1](2005)认为伴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将逐渐形成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而该体系具有智能化、柔性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特征。胥军,李金,湛志勇[7](2011)充分剖析了智能物流智能化的具体结构,展示了智能化的各项特征,包括对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物流信息的模拟预测等。吴勇毅[8](2011)的研究指出智能物流具有智能化、一体化、柔性化、层次化和社会化五个基本特征。王成林[9](2013)指出,智能物流是一项高复合型产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特点。赵光辉[10](2016)讨论了“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特征,认为智能物流应具有开放性、集中性、关键技术、数据中心、动态性五方面特点。肖美华,李娅楠,李伟[11](2017)进一步解释了智能物流的特征,认为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过程中的运筹与决策方面;一体化和层次化主要体现在实现物流过程智能化的一系列环节中。

3 智能物流的作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智能物流的作用日益凸显,已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

高连周[12](2014)认为物联网及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使智能物流能够实现全面的感知、可靠的传递、智能化处理,为提高物流效率、物流精确度及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Harris I,Wang Y,Wang H[13](2015)等分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多模式运输的积极影响;杨富锋,吴金中,段一飞[14](2016)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并促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罗书林[15](2017)认为智能获取技术让物流成本精准化、智能处理技术让物流体系合理化、智能利用技术让物流管理科学化,最终实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消耗的目的;杨曙[16](2018)分析了大数据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使智能物流服务更加多样,加深了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提高了智能物流的效率和用户的满意度。

4 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

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是智能物流发展的基础。伴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与智能物流相关的关键技术也在不断丰富。

赵立权[1](2005)分析了智能物流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自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并对三种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胥军,李金,湛志勇[7](2011)认为智能物流技术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RFID技术、智能运输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相关学者针对以上关键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如:戴定一[17](2010)进一步论证了物联网和智能物流的关系,认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必将促进了物流领域各类资源的共享,对于提升物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郝燕,朱杰[18](2010)探讨了智能Agent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并以Agent技术在物流配送系统中的运用为案例进行了研究。郭石军,罗挺,卿太平[19](2011),高连周[12](2014),吕虹[20](2017)先后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孙静[21](2016)在分析我国智能管控物流系统构建所涉及的数据挖掘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利用GPS技术、GIS技术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物流智能管控系统。Qi B Y,Yang Q L,Zhou Y Y[22](2016)分析了AGV技术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AGV系统的组成、通信和指导原则,构建了基于AGV的智能物流配送模型。刘敏[23](2017),袁琦、何霞[24](2018)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于物流产业的促进作用,从仓库选址、库存管理、仓储作业和运输配送四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物流行业的影响。郝玉琨,张继元[25](2017)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物流领域,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集装箱运营管理平台。

5 智能物流的实施途径研究

智能物流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在此基础上,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智能物流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早在2001年,申金升,关伟,高辉[26]就提出了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和电子商务的智能物流系统逻辑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高更君[27](2004)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设计出为企业与区域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物流服务的综合性智能决策服务体系。王宁宁[28](2007)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系统中,搭建区域物流平台,特别是区域物流系统智能化,实现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Jiang Y,Wang KM[29](2013)从组织视图、功能视图、资源视图、过程视图和信息视图五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适合智能物流运营的多视图参考模型和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能物流运作模式。林克,谭华,杨少龙,黄粤,李颖[30](2014)指出公共服务平台是是实现智能物流信息交互、产业结构扁平化的有效手段,并针对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角度,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出智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王冠宁[31](2016)对区域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并依据相关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了区域智能物流平台。李志敏,徐翠琴,刘桂涛[32](2017)提出基于COSELM数据集成的大型物流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实现大型物流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

此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物流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如严传生[33](2011),于山山,王斯锋[34](2012),刘明良[35](2016),李家华[36](2017),Xing J[37](2018)等主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出发点,主要利用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案,其基本思路是采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的高效识别和唯一性识别,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实时位置信息,并通过GPRS技术将车辆及货物的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依靠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分析功能,有效提高物流企业对资源变化的及时掌握,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为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如郭石军,罗挺,卿太平[19](2011)分析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作用,并构建了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滕威[38](2016)分析了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系统总体结,给出了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层次架构、车号识别子系统设计和仓储监控子系统设计等。钱红梅[39](2017)将传统物流与智能移动系统相结合,研究设计了一款智能物流系统,让供需双方实现轻松对接,从而降低物流运输空驶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Liang F[40](2017)利用泛传感定位、实时监控、实时调度、信息集成、数据挖掘等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了具有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的信息服务系统。优化了物流配送路径和服务效率,实现了物流配送系统应用的透明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6 研究评述

①随着政府出台的各类物流政策和新技术不断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我国智能物流发展迅速,研究领域也已取得相应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仍亟待完善,如,智能物流系统的结构、职能、协同运作动力机制等研究不够,对于智能物流与智能生产相互促进关系的论证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②智能物流具有的智能性特征得到广泛认可,但伴随着各类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智能物流的智能性应如何界定和发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随着新技术不断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智能物流将呈现出新的特性,如智能物流系统的自愈性能力,这也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③众多学者对于如何发展我国智能物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但大多是从单纯的物流领域角度给出的建议,缺乏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给出相关建议,且并未给出具体的转型升级路径。因此,如何从产业融合角度,实现传统物流向智能物流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联网智能化物流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身联网”等五则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抢占物联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