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

2019-12-25吴洁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吴洁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发挥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在其中的作用,分三个部分研究:一是涉农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二是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遇到的问题;三是如何发挥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的作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希望能够为涉农民营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涉农民营经济组织 农业绿色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093—02

涉农民营组织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农业绿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涉农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发展概况如下:

(一)整体情况

截至2017年年底,经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 8.7万家,按照所有权性质分类,民营企业占比最高,达到82%,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达9%,集体经济企业占比为2%,其他为7%。国家级龙头企业达1242家,年收入超过一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为8000家,超过100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为70家。

(二)空间结构分布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八次监测,国家级民营龙头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是,农业大省和东部沿海分布了76%的国家级民营龙头企业,东中西部国家级民营龙头企业数量依次递减,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山东、河南、四川、江苏、山东。

二、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遇到的问题

高度重视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对农业绿色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业人才短缺、技术支撑不足、融资难度大等问题。

(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其一,随着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土地的占用量产生新的需求。如牲畜圈舍占地、晒场仓库等辅助设施需要占地,而国家对用地审批有严格的标准和限制指标,农业用地审批难度大,因此“用地难”成为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其二,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在生产过程中规模作业和机械操作,需要土地集中成片流转,要求土地规范稳定,但是一些远离城区的乡镇农民的思想意识落后,唯恐“失地”“失业”,土地成片流转困难。

(二)农业人才短缺

其一,农村有知识文化的青年多数选择留在城市,土地流转后留在农村的以中老年为主,对农业绿色发展认识不足,学习绿色技术的能力差,而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势必会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不利于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农业绿色发展。其二,专门学习农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愿意在生活条件相对差的农村扎根,人才缺乏严重放缓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步伐。如何让人才长期在农村生活与工作,为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服务,成为涉农民营经济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技术支撑不足

其一,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技术的支撑,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费用投入少,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存在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技术推广体系落后,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缺乏的现象。其二,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引进的绿色生产设备,不能完全适应本地的生产需求。以移动喷灌设备为例,在喷灌过程中容易留死角,而且天气干旱时不能完全把土地“浇透”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融资难度大

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需要绿色技术设备的引进、人才引进、研发投入等资金,对资金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小户种植。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有所扶持,但是以小额贷款为主,满足不了大型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的需求。除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多数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实力相对薄弱,能够提供的贷款抵押物少,融资困难。

三、发挥涉农民营经济组织作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为了使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更好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助力涉农民营经济组织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税收、财政、金融、用地、用电等政策向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倾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优惠。首先,抓好农产品运输、用水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做好土地整理,鼓励集中成片流转。路相连、沟相通、成方田,全面提升农田标准,也便于绿色农业的规模作业。其次,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专项资金也可通过补助、贴息等形式支持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对农业绿色生产设备和技术创新等环节减免税收。

(二)加大引进和培养农业人才力度,补齐人才短板

(下转第92页)(上接第93页)

1.引进青年人才,加大有志青年回乡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为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提供人才保障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在涉农民营经济组织任职,参与绩效分红,激发干事创新的热情,切实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引进管理型人才,加强对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先进的理念、运作有序的团队更加有利于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培训和资格认证

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返乡务农的农民,构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新型农民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将新型农民的待遇与职业资格相挂钩。鼓励相关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力争培养一批优秀的种植大户,为涉农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三)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

1.搭建农业创新平台,建立重点实验室

在农业产业园里开展生物育种等试点,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切实让涉农民营经济组织起到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且实现关键技术攻关。

2.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田秸秆和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推动涉农民营经济组织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大数据共享系统等技术,在经过土壤改良后的耕地上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将秸秆作为养殖饲料,进行规模化动物养殖。养殖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水肥一体化进行还田,实现良性循环。

3.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涉农民营经济组织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灌溉技术,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增长,开展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应用无人机开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防害。

(四)创新金融服务,突破瓶颈束缚

为切实解决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的融资难问题,應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1.探索新的贷款担保方式

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建立便于涉农民营经济组织融资的新型抵押、担保信用体系,创新担保方式,对信用好、实力强的企业提供便捷渠道。

2.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更加贴近涉农民营经济组织的需求,便于为农业绿色发展服务。

四、结语

涉农民营组织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农业绿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土地、人才、技术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使涉农民营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本课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提供理论借鉴,使涉农民营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毅.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276.

[2]杜俊娟.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99-104.

[3]郑媛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及其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3-28.

[4]庄志华,崔光军.菱花集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经验[J].山西科技,2018,33(6):80-83.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