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朗读的指导

2019-12-25何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现状小学语文

何密

摘 要:新课标中对朗读教学有了更高的重视,朗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朗读中能够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启发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感,关系到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指导,努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创设朗读的意境,还要注重进行不同文本的阅读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朗读指导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朗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朗读 现状 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指导小学生高效朗读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必须要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特点及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从而进行有效朗读的指导。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练习,但是只是作为课堂讲解的一个跳板,给予学生的朗读时间非常少。教师对朗读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缺少朗读指导

教师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有的教师甚至只是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留下朗读的时间,更没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得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朗读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枯燥

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不断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缺少应有的兴趣。教师并没有运用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只是单纯的完成朗读的任务,只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即可。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亲近朗读,喜欢朗读,爱上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选择课文篇目非常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一部分学生喜欢读书,但这种喜欢大部分停留在默读的方式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选材很关键。比如选择《童年的发现》这一课作为重点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孩子在九岁时发现的一个规律,在三年后的课堂上得到证实的故事。大多数学生都很佩服这个大胆提问、勇于探索的男孩,这篇课文中有对梦境的描写,有非常有趣的语言描写,还有课堂上情不自禁地笑出声的场面描写。在指导朗读时,由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在对话朗读时,学生们非常投入,能很好地把握住人物的情感,尤其在讲到对话中出现的省略号时,他们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于是,后来的朗读中,我们去掉了旁白,让朗读最好的两个学生直接以对话的形式朗读,学生们很投入,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把老师、学生两个角色的对话朗读得入情入理。两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有了不同的收获,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课文中的人物,体会到了人物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孩子们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了朗读。

(二)帮助学生创设朗读的意境

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带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去体验课文的意境、人物的心理,去感悟课文所表达出的情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这样的朗读才能表情达意,真实自然。例如《半截蜡烛》这篇课本剧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秘密,与德国军人斗智斗勇,蜡烛里的秘密终于被完好无损地保护下来。首先在预习时,让学生查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在分角色朗读时,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保护蜡烛里的秘密,人物特有的既紧张,又故作镇定的特定情境。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在德国军人面前,人物的动作都是为保护情报而做,人物的语言非常巧妙,既要保护好情报,又不能让敌人察觉出来。所以,在朗读时,老师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动作、语言,师生共同创设课文中的意境,在朗读时,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本剧的紧张情境中。通过创设课文意境,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对人物的理解更加到位,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提高了语文课堂质量。

(三)进行不同文本的阅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其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相应的其文本种类也较为丰富,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诗歌、叙事文、记叙文、童话等等,每一种文本因体裁不同所需要的朗读模式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可以接触更多类型的文本模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对《一件小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按照叙事类文本的朗读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而对《女娲补天》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童话类文本的朗读方法进行朗读,教师应该对每一类文本均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每一类文本的朗读方法,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同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总之,要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对教学的手段进行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进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真正实现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广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吉林教育:综合,2015(05):35.

[2]聂小琴.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87.

[3]李飞龙.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08):234.

[4]梁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2):63-64.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现状小学语文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