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多要素集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探析

2019-12-25潘敬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创建

潘敬军

摘要    2018年国家农业部批准金寨县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本文分析了金寨县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注重要素供给,从科技、土地、金融、利益联结、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论述了多要素集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措施,以期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多要素集聚;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2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大别山连片特困核心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总面积3 814 km2,人口68万人;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色鲜明,素有名茶产地、“西山药库”之美誉,是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金寨面临着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不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品牌效应不凸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寨现代农业,更好地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8年7月,国家农业部批准金寨县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创建,园区规划面积1 4153.33 hm2,主导产业为茶叶、中药材[1]。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园区内强力推进了基础设施提升、产品绿色增效、农产品加工升级、品牌创建提升、科技试点示范、智慧农业发展、物流商贸提升、休闲文旅拓展、农业经营主体孵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十大工程,努力将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注重要素供给,坚持多要素集聚促进园区创建。

1    校县合作聚科技要素促进创建

为加快提升园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寨县人民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逾10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校县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大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在园区落地生根,为园区乃至整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持续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其中金寨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创新探索的“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校县产学研合作模式值得推广。

2013年12月,金寨县人民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了《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协议书》,创新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校县产学研合作模式[2]。“一站”,即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试验站,是安徽农业大学和金寨县人民政府合作的物质载体,是园区科技创新推广服务的核心机构,由金寨县人民政府划拨科教用地面积逾1.33 hm2,安徽农业大学投资2 900万元兴建。金寨县流转33.33 hm2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试验基地,集中开展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试验示范推广,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与成果储备基地、示范区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一盟”,即安徽农业大学金寨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是校县合作的重点内容。自2014年4月起,围绕金寨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按照首席专家负责制的“四体融合”模式(金寨县1个县领导主抓1个产业的政府行政主体,安徽农业大学选派1名首席专家组成专家团队的大学创新主体与金寨县1个推广团队的地方推广主体,服务指导N个服务对象的新型经营主体),组建茶业、中药材等9个产业联盟,形成了由100多名校县专家组成的联合创新团队,探索建立了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一中心”,即校县双方联合设立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金寨现代农业合作中心,是校县产学研合作的执行机构。

2   土地改革试点聚土地要素促進创建

金寨县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金寨县将土地改革成果向园区建设倾斜。

2.1    利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园区建设用地

2016—2018年,金寨县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腾退复垦的宅基地节余指标首先用于园区农产品加工区用地。其中2018年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投资5.5亿元打造中信康健康产业园,建设中药馆、研究院、GMP生产车间,供地10.63 hm2。围绕园区内打造“六安茶谷”和“西山药库”,完善AAAA级小南京旅游扶贫试验区,争创AAAA级六安瓜片主题公园景区,打造茶(药)谷小镇、茶谷驿站、茶谷小院、养生小院、药博馆等建设做好用地保障。

2.2    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成果保障园区建设用地

金寨县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在全县已入市102宗地块,其中园区入市土地用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如2018年金禾农业有限公司通过集体土地入市方式取得1.13 hm2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休闲农业配套设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户32户(贫困户7户)创业、就业增收。

2.3    规范土地流转,保障经营主体用地

为了保障园区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园区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完善了土地流转监管机制,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为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土地资源,做到生产经营用地应需尽需。其中,安徽仙芝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梅山镇徐冲村流转土地20 hm2建立了灵芝绿色生产基地。

3    金融服务创新聚资金要素促进创建

为有效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园区充分利用全县农村金融改革系列成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系列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特色农业保险、拓展产业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融资难题。

3.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全县10家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机构网点下沉,在园区范围内升级服务网点或建设离行式自助银行、支行金融服务室;农行结合村级“扶贫E站”和“农村淘宝”建设,加载惠农通服务新功能。同時组建金寨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

3.2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科联贷”“快捷贷”“扶贫劝耕货”“振兴贷”等金融新产品。2019年初,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新建厂房、扩大生产,邮储银行为其发放“扶贫劝耕贷”280万元。

3.3    试点“两权”抵押贷款

为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多渠道解决经营主体生产资金不足问题,园区鼓励规模流转土地经营主体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尝试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如金寨县金辉石斛种植家庭农场为扩大石斛种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寨徽银村镇银行申请抵押贷款40万元。

3.4    推行特色农业保险

在常规农业保险基础上,2017年创新推出了特色农业保险,将园区特色产业茶叶和中药材纳入保险范围,增强了农户与产业抗灾避灾能力。

4    多方利益联结聚保障机制促进创建

园区创建坚持“姓农、为农、务农、惠农”的原则,构建了多形式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4.1    “联合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结模式

园区内组建以销售为主的茶叶产业联合体7家、中药材产业联合体6家,与中间环节的初制厂、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合作,通过收购小农户(贫困户)原材料或初制品,形成基地共建、质量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沾的机制,带动小农户参与合作经营。2016年初,由金寨县露雨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牵头32家家庭农场、合作社,率先组建面冲六安瓜片茶叶联合体,在油坊店乡面冲村成立了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开展了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师带徒”实训,培训贫困户茶农11人、一般茶农14人,培训熟练采摘技术工人逾260人。2019年该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与区域内小农户共建基地、按标生产、订单收购,带动小农户逾450户,户均茶叶收入在5 000元以上。

4.2    “扶贫车间”模式

园区出台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奖补政策,引导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2019年一贫困户在金寨绿茗茶叶公司就业,务工收入逾1万元,家庭中0.39 hm2茶园售卖鲜叶收入1.18万元,既有产业收入又增加了就业收入。

4.3    电商“私人订制”模式

借助“互联网+”,依托电商网络平台,将农户农产品信息与市民消费需求进行对接,实现特色优质产品直供市民餐桌,解决了好产品“难卖难买”问题。如金寨上街去电商公司推出的“乡亲计划”,将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发布到“乡亲计划”公众号和“上街去”电商平台,自2018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直接帮助35户农户出售特色农产品,户均年收入提高3 000~5 000元。

5    绿色发展聚安全生产机制促进创建

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稳步构建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5.1    坚守绿水青山,优化区域生态环境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点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了森林增长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田园增绿工程、桂花工程、映山红工程,园区内每年植树造林面积超333.33 hm2。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田园废弃物收集处理,园区内引进中航环卫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田园清洁化、环境整洁化。

5.2    实施“两个替代”,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园区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通过采取奖补措施让化学农药下架、让生物农药下地,全面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3]。园区逾2 333.33 hm2茶园全面推广商品有机肥、饼肥、农家肥、绿肥等,辐射带动金寨县6 666.66 hm2;中药材全面推行绿色生产。金寨金泽石斛公司推广富硒生物专用肥,进行林下仿野生种植石斛逾33.33 hm2,实现了石斛仿野生状态下生态种植。

5.3    健全安全追溯体系

为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园区组建了县级农业综合实验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平台,茶叶、中药材重要基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120家企业实现质量可追溯。由县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4]。

6    结语

通过五大要素集聚促进金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创建,2018年园区茶叶产业总产值为13.96亿元,中药材产业总产值为12.94亿元,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65.29%。

7    参考文献

[1] 六安市金寨县.金寨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EB/OL].(2018-07-25)[2019-03-11].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8/7/25/2742536282957.html.

[2] 张英国.安徽农业大学·金寨县人民政府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推进会在合肥召开[EB/OL].(2013-12-16)[2018-09-25].http://www.jzxf.org.cn/html/2013-12/6326.html.

[3] 刘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4] 黄超.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创建
新华社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摇篮
论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绿色饭店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武术文化俱乐部创建途径与方法探析
企业创建幸福团队的策略探讨
践行“两学一做” 培育文明风尚 推进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上台阶
梦平安和谐班级
浅谈书香校园的创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