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探讨

2019-12-25薛立葛正艳印婉楸王健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议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薛立 葛正艳 印婉楸 王健

摘 要 2019年,南京市六合区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命名为第一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六合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迈入了新的起点。基于此,介绍了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六合区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62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保护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前重大的使命。

六合区位于南京市北郊,辖9个涉农街(镇),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全区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约4.9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在2.7万公顷左右;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5家,农地股份合作社达3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16家;全区农产品获省、市名牌认证16个,“三品”认证215个,是南京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和米粮仓。六合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9年2月,六合区成功通过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的核查验收,被评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六合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1 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

1.1 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建成

六合区下辖的9个涉农街(镇)都成立了农技服务中心,中心配套有农产品检测室,可以做基本的定性分析,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选聘了基层协管人员,负责片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对多个规模以上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配备了农药残留定性速测仪,确保农产品不出田就能进行初步检测[1]。

1.2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

南京市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于2012年,实验室面积共1 081 m2,实验环境良好,检测设备齐全,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主要检验仪器设备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90多台套。检测中心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制了质量体系文件,并于2015年取得了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双认证”证书,2018年7月又通过了“双认证”的复评审。目前,检测参数共33个,涉及有机磷、有机氯、吡虫啉和多聚磷,基本包含了市面流通的农作物用药,为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3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监测体系

为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六合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执行例行检测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抽检方式。2019年初,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2019年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方案》,抽检对象包含了全区规模种植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认证的“三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0余家单位,监测的对象是当季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的蔬菜瓜果,如番茄、辣椒、蕹菜、水芹等。节假日、高温季节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小组,由质量科牵头,执法队大队、农业科、检测中心等科室联合行动,对生鲜乳、蔬菜果品及农资店进行监督抽检,力保关键时节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2 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

1)人员不足。全区现有区级监管员57人、街镇监管员60人、街镇协管员93人[2],但各个街镇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大多都是兼职,还有很多其他工作,经常因各类工作调动,导致监管人员流动性大、检测技术能力薄弱。2)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范围广、数量大、前端长、链接多、对象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水平的人员和检测手段,但因缺少相应的工作专项资金及补贴,所需的监督检查、检测技术、理论政策等相关培训不到位,这些原因造成基层监管人员工作专业技能不强,履职不充分、不主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团队亟需补充和提升。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的环节繁多,包括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其监管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如表1)。这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降低了监管的效率,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还使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负担更加沉重,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3 大众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感知不同于其他安全,一般安全风险可以通过颜色、浑浊度、气味等方式进行辨别,引起重视。但是农产品安全风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无法通过直接的感知来判别,面对未知的风险,由于大众个体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认知:1)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种菜、养鱼、畜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自寻烦恼;2)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零风险”,认为“有残留有危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采摘、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入未知的风险,零风险是不存在的[3]。蔬菜水果上面喷洒农药是正常的,农药残留是客观存在的。农药也分为禁用和限用,禁用农药是不允许使用的,限用农药只要过了安全间隔期,药物残留没有超过国家的限量标准,对人体就没有危害。

3 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策

3.1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面向一线的、长期性的工作,建立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监管队伍是重中之重。1)严格落实“三定一考核”(定人员、定对象、定目标和业绩考核)制度,在街镇通过人才引进模式,招录一批检测或农学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在社区(村)层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就地选聘基层协管人员,制定协管员岗位绩效管理办法,将考评结果与其工作报酬、职位晋升挂钩,实施“岗前培训、职责清晰、统一考评”的协管员管理模式,既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也调动了基层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2)继续加大检测培训力度,积极参与省市检测机构和农业院校举办的专业人员提升培训班、质检专业知识宣传讲座等培训,了解农产品检测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检测的最新技巧。对街镇检测专员每个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集中培训,促进基层检测人员水平不断提升。

3.2 多部门联动,确定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地位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质监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和机构共同监管,但这不仅没有发挥出1+1>2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交叉管理、互相推诿等问题。因此,应按照“区政府统一领导、农业农村局牵头、多部门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方针,明确农业农村局在监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理顺权责清单,信息互通共享,既有效地规避各自为政所带来的多重用工问题,又可以使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每一步都能可追溯。各级农业部门也应明确自身定位,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农产品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区、街镇、社区(村)三级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3.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

组织街镇、社区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农业科技下乡”“食品安全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活动平台,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法》《食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农产品消费健康科学面对面》等法规政策,增强广大群众正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充分利用“12316三农信息服务”短信、农技耘APP、微信公众号、农林信息网等媒体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协调主流权威媒体积极宣传报道正面典型,曝光违法案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 崔馨予,单俊杰,李云,等.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234,250.

[2] 耿建云,徐敏,金立强,等.南京市六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議[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107-108.

[3] 肖放.新时代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与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1):3-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建议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