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19-12-25侯佳悦张婷婷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

侯佳悦 张婷婷

摘 要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补充,发展和培育农村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让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现代农村金融业制度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简要介绍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乡村振兴;“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5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补充。它的设立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能否正确、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更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环节。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概述

1.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概念

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小额贷款等。

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是由农村民间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转变而来,在政策引导下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确保农村地区资金流通的内部循环小型金融机构,吸收了非正规金融机构成本运作低、服务简单快捷和信息吸收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等。

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以农村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主体的,这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在组织形式、运作特点及业务优势等方面各具特点。

1.2.1 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可由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在国内外非金融机构中的法人和自然人出资,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企业和个人设立的银行可以按照股权分置的规定参股。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小微型企业,这些经济主体的规模小、资金少、网点少、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薄弱[1-2]。

1.2.2 贷款公司

贷款公司是經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的有关规定,主要从事小额信贷业务、不能接受公众存款,经营行为有一定限制。贷款公司灵活高效的信贷服务,能够满足农户和微型企业分散、小额的信贷需求。

1.2.3 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的农民以及农村小型企业自愿成为股东,为其社员提供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的机构。资金互助社一般贷款利率比农村信用社低,且具有本地化、运营成本低、贷款程序简单等优点。但是由于资金规模小,缺乏专业的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农村资金互助社很难满足农村市场对大额、长期资金的需求。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与农户和农村的私营小企业信息更加对称、对一级法人机制贷款审批更加灵活、资金借贷的手续更便捷等优点,不仅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也代替了农村的民间借贷,对原有农村信用社等旧的农村金融机构形成紧迫感。因此,新机构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现代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刺激农村金融市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

银监会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首要目标。为了有效解决金融服务薄弱的中西部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的金融供给,促进村镇银行持续发展。2018年1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以求进一步做好村镇银行培育、监管工作。

在农村设立新型金融机构,不仅能留住农村的资金,而且能把城市和国外的资金引入到贫困的农村。而且,在将资金引入农村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多样化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抵押担保方式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等。总之,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利于活跃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对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盈利难且盈利周期长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才能实现盈利,但是该机构是为“三农”服务的,而我国的“三农”资金需求呈现小额且分散的特征,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且网点单一、渠道不畅,很难盈利。盈利难且盈利周期长,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面发展的阻碍。

3.2 监管难度大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在农村,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业务种类有一定的差异,监管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很难保证对其实行有效全面的监控。因此,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会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3 融资渠道窄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银行资本、国内产业资本以及民间资本,贷款公司主要由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投资组建,这实际上限制了吸收资金渠道,从而导致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少,无法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少,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

3.4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

农村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且有些地区的信用环境差,大多数农村金融消费者不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且受教育程度低,不会运用金融工具,阻碍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4 全面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对策

4.1 完善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鄉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需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最重要的内容。1)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政府应联合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等,开展适应农村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信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普及性。2)要加快信用立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是农村信用制度的立法。加快信用立法可为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活动提供公开、完整和稳定的标准,引导和保障社会信用活动和行为健康有序发展,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且违约责任得到强化,失信成本提高,为乡镇个人和企业等主体提供法律保障。3)建立乡镇企业和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乡镇企业和个体农户的基本信用信息数据库工作,尽快实现全国乡镇企业以及农户个人信用信息的充分收集和查询服务。督促和指导金融机构提高征信的数据质量,全面、及时、完整地将涉农的信贷业务数据信息纳入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库。4)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推进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多层次信用担保机制;鼓励和动员担保机构拓展农村担保业务,支持农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金来参与组建担保公司,为“三农”的贷款做担保;建立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咨询等中介机构,借鉴他们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帮助农村经济主体提升信用管理水平[3]。

4.2 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政府监管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保障客户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还能保证有效且公平地进行贷款发放。而要加强政府监管,就要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1)采用传统业务监管与新型监管理念并重的方式。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制度上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不能由银行所在区域决定,而要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系数。并且,监管模式还应该渗透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比如将传统的存贷款进行单独监管;严格控制内部人员在工作期间与外部人员的关联交易;加强机构高管人员和董事任职的资格审查;健全监管制度,牢记机构建立的初衷,真正服务“三农”。2)以调控利率来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管理制度。开放利率才可以保证新型金融机构贷款的定价能够有效覆盖潜在风险,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从目前来看,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农业金融相关领域的市场利率,让农村银行的利率水平真实反映资金供求情况及平均风险水平。监管部门也应该强化利率的控制作用,规范农村融资活动,坚决杜绝高息揽存和高利贷行为。

4.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因为农村融资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殊性,没有财政和税收的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无法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户和农村企业作为发展对象,自身筹到的资金有限,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必不可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立足于自身的突出优势和比较优势,积极寻找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其服务。财政部也应积极向金融机构制订有针对性补贴的政策,增强金融机构资金的可持续性。在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要注意财政、监管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并通过多项政策组合形成合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对“三农”服务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来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规范投资,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金实力。2)增设营业网点,以便吸收更多的储蓄存款来扩大资金来源。3)积极探索研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扩大吸收存款规模,扩充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 漆铭.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

(8):73-78.

[2] 陈希琳,李雪娇,许亚岚.强化监管引领 深化体制改革 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访中国银保监会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J].经济,2018(Z2):

52-57.

[3] 李榛.中国农村金融改革40年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8(8):73-7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赞分盐镇裕牛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