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2019-12-25邱峰

西部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

邱峰

摘要:当前思政课教学在思想认识、顶层设计、共享机制、教学融合等方面存在发展瓶颈。针对这些瓶颈,基于“三全育人”①理念,探索思政课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授课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好对接。极力推进思政课的三大教学方法理念,加大对现场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链动”式教学的推广,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拓展教学路径,架构出思政课“线上”、“线下”和“实践”课堂的有机统一,形成混合式教学合力,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61-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关系到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运用前沿教学手段,开展“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实践。

一、当前思政课教学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思政课是青年学生的引路灯,思政课对青年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意义,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以使思政课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随意性过强、素材贫乏、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手段落后等等,这些都不能适应时代对“教”与“学”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思政课主要存在着:

(一)素材贫乏、教学片面、方法落后、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反哺机制缺失等问题。思政课的教学首先把握好对受众的研究,“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2]思政课教师应当了解青年所思所想,在教学中迎合学生口味,以学生为本,以问题意识来开展教学。当前思政课教学乏味、头重脚轻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如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让思政课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如何让思政课的螺旋式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等等,这些都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中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新时代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有待创新,固步自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需要在思政课的“破”、“转”、“评”上下功夫。破除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固有观念,确立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弹性学习理念、从“以教学为主”转向“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是变革的重要策略。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助力思政课建设,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三)当前的思政课教学视野有待开阔。当前思政课教学重片面不重整体,不注重把握教育教学的生长性与共生性,制约着思政课“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要开阔视野,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融合起来,同时把思政课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成效、教学反哺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到具融合性和具整体性的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路径,去模式化、去概念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革新。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政课线混合式教学实践

思政课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授课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好对接。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分别打造有机互动的“线上”、“线下”和“实践”的课堂,形成教学合力,依托平台共享服务克服时空限制,为学生打造立体、生动的复合型课堂,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要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根本,融入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全过程,细化推动思政课在线课堂的建設,对思政课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建构思政课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思政课评价中心等等。

(一)打造思政课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思政课的混合教学要做好几大课堂的混合。其一,SPOC“+”MOOC课程的投入和使用,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二,做好微课和翻转课堂。以知识点为单元的系列微课串成章节或课程体系,便于观看和下载,更能够增加学生的粘着性。翻转课堂改变教与学的载体模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翻转课堂是一种把“学生前置自主学习,师生转换角色的课堂,师生学习的知识给予内化,增加课堂的感染力。

对于线上课堂,要加大在线网站课程、思政课移动课堂平台和思政课教学“考评建”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网络在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上的优势,发掘思政课课程体系化优势,抓住思政课课程的改革中心环节,发挥出线上教学在育人实践中的地位。探索在校内、校外对思政课MOOC平台进行建设,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网络化生存的现状利用新媒体的普及性、即时性和点对点等特点,在“互联网+”新形态下优化思政课的线上课堂习题。线上课堂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导驱动法”,通过问题为先导,即“问题—自学—破解—推演—论证”的基本形式,来提高受教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受教者的学习方法和激发受教者学习兴趣,以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来建设在线课堂。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线上讨论课程,期末考试可以采取线上考试,平时的表现课堂回答等系统自动加分,这样期末成绩一目了然,方便高效。

对于线下的教学要推行“教学相长”的模式,将平面化教学拓展为现代立体式教学。“教学相长”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能将思政课变成立体化的、活的现实,让思政课“活”、“火”起来,第一,我们需要加强思政课元素材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的发掘,对教学素材的采集需要多样化,要亲力亲为,各教师寒暑假下采集素材,教研室汇总,学院筛选推广。再经过提炼和加工,可以变成素材库,全省甚至全国共享。第二、对教师用书应该注重实效性与前沿性,能反应出教学的最新成果,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作为备课资料,同时将自己的一些成果和精辟观点总结归纳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素材里,做到精益求精。第三、坚持主修教材和辅修教材的相互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教材。第三、搭建“线上”和“线下”的专门化、具有辐射性的全局性交流平台,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青年,开展“头脑风暴”,分享交流教学实践和经验,打造浸润式的课堂,运用大数据和云数据端开展名师讲坛,等等。

所以,思政课教学要把握好線上与线下的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多维发散思政课的教学途径,把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贯穿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真正做到思政课的“无处不在”,践行好“三全育人”理念。同时要把握好思政课学习的连续性与递进性,并养成对思政课探索的主动性和自我更新性,力争做到学习思政课在任何时候不掉队、不掉层、不落伍,并做到终身学习。

三、“三全育人”理念融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需要架构好思政课线上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课堂,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架构需要注重全方位育人,即倡导价值塑造、能力提升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理念,把这些理念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要做好全方位育人,强化教师的理论修身,注重价值导向、把前沿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方位运用好。在教学中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要讲清楚讲彻底。围绕理论中心“画圆”,以点到面,从线到片,形成全方位的思政课程思想观点综合体。全方位育人要接地气,解决好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切合学生实际,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化作青年学生容易懂、易接受的语言或文字讲授,或以一些数据表格来全方位讲解,做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充分把握思政课全方位育人的“元素材”的建设和搜集,加强思政课资源库建设,提取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作为开展思政课教学的信息资源。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创新,把以人为本作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掌握思政课所涉及到的多学科的知识点,并注意捕捉最新热点开展教学,并把教学与实践结合,做接地气的教学。打通思政课与基础课、思政课与专业课、思政课与实践课的脉络,撕下以往贴在思政课身上“例行公事”的标签,促使学生从单纯背书式的学习转向反复思考式的学习。建立起师生多角度、多层次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构建育人“同心圆”,让思政课开出绚丽的花朵。

思政课的教学势必发挥着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作用,践行好思政课教学是学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与主阵地。系统联动好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载体,将课堂交予学生,从兴趣出发,着眼于个人发展规划,结合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树立主场意识,积极参与课堂重构,将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如此环环相扣,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注 释:

①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0-19.

[2]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

猜你喜欢

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工学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