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法律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2019-12-25王海燕

西部学刊 2019年16期

王海燕

摘要:法律环境对审计判断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体现在法制观念的影响;法律责任的影响;法律主客体差异的影响;法律法规完备性的影响。法律环境下,提高审计判断的策略,一要将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唯一标准;二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三要合理划分审计双方责任;四要增强审计法律意识;五要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

关键词:法律环境;审计判断;审计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17-03

审计工作需要在法律环境的基礎上开展,因此法律环境会对审计判断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为了保证我国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判断工作的优化策略。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审计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落实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优化审计资源,对全国审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体系,是审计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法律环境与审计判断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社会,法律在各个领域都占据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我国审计机关成立30多年,已经成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共十八大之后,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建设力度,并将法律作为其中的规范准则,落实依法治国,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建立了良好条件,法律环境与审计判断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审计判断。审计判断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人员以及审计行为进行判断和思考,其在实施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主观性,审计判断的最终结果由审计人员做出决定,由于审计主体在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最终的判断结果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最终审计判断结果,因此整个审计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其次,风险性。审计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判断标准、判断程序以及判断模糊性等都会对最终审计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审计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客观风险,审计判断能力越高,存在的客观风险就越低。再次,重要性。审计人员需要在各项审计流程中进行判断,如果审计判断失败,则会增加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在审计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会对使用者、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及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第二,审计环境。审计环境指的是影响审计活动自身工作的外部条件,其中包含全部与审计活动相关的外界事物。审计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本文研究的法律环境就属于宏观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其中每种类型的环境都会对最终的审计判断产生影响,因此,要想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认清法律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审计判断方案。

第三,法律环境与审计判断之间的关系。法律环境属于宏观环境,其与审计判断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审计判断需要在法律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环境中的各项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财务质量信息。审计人员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审计环境不同,最终的审计判断结果、判断难度、判断风险也不同。其次,审计判断能够优化法律环境。注册会计师是整个审计过程中的关键,其审计素质、经验和理论知识与法律环境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也会对法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包含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正面影响进行充分应用,能够达到优化法律环境的目的。

二、法律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

(一)法制观念的影响

审计法制观念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企业、投资人以及社会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其法律价值,则能够为审计判断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审计工作的良好发展。当今时代,我国民众的法律观有了很大提高,法律环境逐渐向着全面高效的方向发展。但是,为了避免在实际审计判断中,出现审计人员擅自更改审计结果的情况,则需要在当今法律环境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法制观念进行培养,提高其整体水平,保证整个审计判断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法律责任的影响

法律责任与法律观念具有紧密联系,提高社会各界的法律责任,能够保证人们知法守法,进而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在法律责任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会提高,其在审计工作中的权利也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另外,针对审计工作中,给予没有做出正确审计判断的人员一定惩罚,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我国法律的范围之内,审计责任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警告、审计暂停以及吊销注册会计师证等,以上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工作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则根据严重程度对其施以行政处罚,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要将法律环境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审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环境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审计判断,保证整个判断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降低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审计责任以适当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压力,有助于促使其能够保证最终审计判断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以及独立性。

(三)法律主客体差异的影响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报考要求并不高,专科以上学历,会计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都能够报考注册会计师。加上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较少,内容理论性知识居多,未能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判断的主体,其自身素质与最终审计判断结果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无论是在注册会计师考核还是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对其展开有效培养,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这种方式能够逐渐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目的。客户作为审计判断的客体,多数对审计工作的相关规范、条例并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与客体相互合作,就会出现二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多数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客户的利益,做出主观判断,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为客户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这种情况会使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最终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不高,严重影响审计判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如果不对这种现象展开有效控制,则会阻碍审计工作的社会效力和社会影响。

(四)法律法规完备性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整个社会环境较为复杂,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保证审计准确性,相关法律法规完备与否则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目前,法律是审计监督体系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法律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健全性,可以为审计判断提供正确依据。所有的审计判断都需要在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展开,以促使其做出准确、有效的判断。我国法律中,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开展的直接参照条例,由于该准则原则性过强,实际使用中,需要提高其可操作性,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目的。

三、法律环境下提高审计判断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审计工作在我国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关部门需要保证顶层设计质量,同时制定合理的统筹规划,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这也是习近平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中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各级审计部门充分遵循,不断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在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审计精神作为基础,创新规范立业,通过规范自身的方式建立信用体系。审计单位中的各个领导,将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应用在其中,坚定建设信念、优良作风,建立清正廉洁的人才队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审计水平的提升。

(一)将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唯一标准

在法律环境中,法律法规是社会活动的唯一底线标准,审计人员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将依法办事理念充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审计判断过程,同样需要严格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规范审计规章制度,并且保证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其中主要包括审计机构的工作标准、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质量约束机制等。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判断中出现失误以及审计不当等情况,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在审计判断中的权威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判断存在的风险。

(二)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

审计作为我国的监督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会计事务所在客户和社会中的公信力,使人们了解和认可审计工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先保证法律监督管理的独立性,避免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混淆。例如,在审计行业中建立自律组织,将其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方式有助于在提高审计工作法律地位的同时,有效提升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审计结论准确性。由此看来,法律与审计工作虽然都具备监督作用,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这就需要在审计判断过程中,充分利用法律的监督作用,规范审计判断工作的各项流程,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目的。

(三)合理划分审计双方责任

责任规划能够提高审计双方的责任意识,在审计判断中,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会计知识、法律知识、审计知识以及最新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审计对象進行判断。审计主体需要先在法律层面获得相关资质,再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审计判断各个程序实施都非常严谨,因此在选择审计主体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筛选条件制定得全面、科学和有效,在法律框架之内完成主体筛选。另外,我国《审计法》对审计客体相关内容有明确规定,但是,审计范围仍然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对现有的法律结构进行优化完善,进而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增强审计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审计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要想在当今法律环境下保证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就需要加强对违法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例如,针对审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观念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在内部建立约束机制。另外,不断完善客体的内部结构,提高其法制化的特性,降低审计人员在审计判断中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也已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个地区部门需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依法接受法律审计监督,同时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审计在各个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单位,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及时提供审计监督工作需要的资料,定期上交,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出现故意上交虚假资料以及设置障碍等情况,必须进行通报批评,如果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则审计单位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

注册会计师是审计判断中的主体,其审计行为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判断结果,因此在实际审计判断中,必须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为的规范性。例如,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规范的审计行为准则,并从思想上认识审计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降低其在审计判断中出现失误的概率。如果出现舞弊和造假等行为,则必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进行惩罚,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吊销其资格证书。这种方式能够在对审计主体起到警醒作用的同时,保护客体自身合法权益,使整个审计判断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环境与审计判断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要想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优化我国的法律环境,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提供条件,将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法律环境和审计判断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法律环境会对最终审计判断正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法律环境与审计环境之间的关系、法律环境对审计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下提高审计判断的措施三方面展开研究。确定在当今法律环境下,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判断准确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审计职业判断[D].云南财经大学,2018.

[2]臧豆豆.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原因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3]张瑾.审计判断影响因素探究——基于国内文献统计分析[J].商业会计,2018(6).

[4]张定乾.法律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8(4).

[5]叶亚杰.依法治国背景下审计工作法治化的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研究[J].前沿,2018(12).

[6]厉国威.公允价值审计中有限理性对审计判断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7(4).

[7]樊慧.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7.